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上周,8年级叛逆少年薛一凡的故事,我们收到了很多评论留言: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点此处可查看原文《当青春期遇上“私人定制”:让叛逆的阴影被阳光照亮》)

有家长说,在中黄国际黄埔中学刘海珊老师班级是孩子们的荣幸。

其实,感谢家长们认可背后,也有隐忧:我的孩子如果没能分到刘老师班上怎么办?

看完今天的故事,也许你就不会有那么多顾虑了。给叛逆少年办party或许不多见,但在中黄私人定制的管理却随处可见。

干部职务,私人订制

想要自由,不喜欢被约束,青春期孩子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一点,七4班学生陈嘉昱感受尤为深刻。几个月前他还在新西兰一所IB(国际文凭)学校就读,在新西兰,学校里没有排队一说,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几乎是“放养”状态。

可做梦也没想到,回到国内,同样是IB国际学校,他会担任一个叫做“监督执法部执法员”的班干部职位,每天要组织排队、监管纪律。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陈嘉昱与同是新西兰归国的中黄教育集团崔建社总校长全英文介绍自己到中黄的所见所感

班主任告诉他:你是自我管理能力最强的孩子,做好自己,你就可以胜任。几个月过去,陈嘉昱已经养成习惯,晚饭后就回教室写完自己的作业,然后组织同学们活动或自习。

同班同学朱景轩,小学读的是越秀区某重点公办学校,曾经常被老师树作典型。当然这个典型有点特别——因为爱好课外阅读,课堂上也忍不住偷偷看书,加上并不拔尖的成绩,朱景轩成为了老师眼里“玩物丧志”的代名词。

朱景轩说,几个月前,他差点就出国读书了。在澳大利亚,他有好几个表哥表弟,那边的教育环境比国内开放多了。之前学校的伤心经历,他记忆犹新,再也不想让伤心又一次上演。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在媒体镜头自信大方介绍纳米机器人模型的朱景轩

一样做梦也没想到,没出国的他,在现在这所国际化学校,老师也会让他对着媒体镜头,在全网直播中大大方方地介绍自己的发明,他远在澳大利亚的表哥表弟,兴趣和特长也未必这样受到尊重。

两个少年,两条轨道,100多天前同一个选择,在中黄国际黄埔中学相遇而产生交集。热爱自由的,成了纪律委员;受够胁迫的,感受到被尊重。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别样的青春。

这是命运或缘分?倒不如说,这是中西方共同的素质教育价值观的共震

有个叫陈致攸的女孩,有严重的“妈妈依赖症”,“刚开始的时候,我是第一次住校,有点不习惯,没能搂着妈妈睡,有点不高兴。可是!!!经过一个月以来的努力调整,使我爱上了住校那种和朋友在一起的感受!!”

陈梓俊是班委会会长,认为自己管理能力不足,“因为有时同学在吵闹的时候我常常会找不到方法来管理他们……身为会长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我错了,我以后一有时间就去检查一下他们的事情做好了没有。”

雷娴婷似乎是个比较内向的女生,“自己上课的时候太安静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老师还有几分的胆怯,上课时看着同学们与老师一起互动,其实内心非常渴望。”

还有自称为“娇气女孩”的黎倩慈说,以前什么事情都是家长来做,觉得曾经的自己,真是太懒了,“我发誓从现在开始改正!”……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四个个性迥异的少年:陈致攸、陈梓俊、雷娴婷、黎倩慈,围绕着班规,“日三省吾身”而成长

无一例外,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反思和成长,而这源于七4班的班规和班级文化,一句简单而直接的大白话:不给别人添麻烦,规则是一切自由的前提。这一条不一样的班规,没有高大上的词汇,也没有让学生背默抄写,却已深入人心。

IB教育理念中有一句话:“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Tell me and I forget, show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

这条班规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强调参与感,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参与到班级建造的过程中。

故事还得从开学讲起。开学第一天,班主任秦荣华给学生们布置任务:制定班规。

刚进入新环境的孩子们,来自不同背景的小学,有着不同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带着不同的校园文化DNA,也从没制定过班规,怎么定?

秦荣华放招,“你希望在一个什么样的班级里学习生活?分享出来”。班级一下子活跃起来。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从上海某国际学校升学过来的张涵珺对制定班规的建议是,希望老师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之前在上海某国际学校就读的张涵珺觉得,理想班级应该是公平的,老师一视同仁。以前的学校里老师很偏爱她,因为她学习成绩不错,但对她的朋友们——成绩差的学生老师却是另一番态度,这让她很难过。因而,她的主张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那个曾经羡慕在澳大利亚上学的表哥表弟的大男孩朱景轩认为,应该尊重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他不希望任何人被老师偏见,被同学孤立。

相对来说,从新西兰回国的陈嘉昱对班级制度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认知,但表现沉稳,谈吐大方,班主任已经觉察到,他就是模范生代表本身,最适合做一名执行班规的“监督者”。

私人反思,内驱成长

理想班级蓝图绘制出来了。每个人都是制法者,每个人都是执法者。

自定班规,最大程度上因孩子们个人意见被重视而让学生们达成了共识。但孩子毕竟还是孩子,对任何规章制度,从思想上愿意不触犯到行为上做到不触犯,永远都有距离。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刚升七年级的学生们还很稚嫩,但也是最佳培养阶段。

没多久,女生宿舍就因为洗澡发生了一起小冲突。一个宿舍分成两派,各执一词。女孩们委曲地哭着,跑去找班主任。

了解概况后,班主任秦荣华没有急着下结论,反问她们到:你们有没有给自己找麻烦?

女孩们冷静下来发现,谁都有自己的小问题,谁也讨不到便宜。最后在各自的反思,以及跟室友的和解中,一切恢复如前。当事人张同学说,吵架那会特委屈特冲动,但老师那句反问却好像一下子点醒了她。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七4班住宿生也是学校“文明宿舍”奖项常客

男生们也难免小打小闹,肢体触碰,语言过激,引发争斗。秦荣华也有招。

有一次,两男生动起手来,秦荣华拉进办公室后,不急不徐地说,“你们回顾下事情经历,但谁也不准指责对方的错”。血气方刚的少年,说着说着就指着对方鼻子,愤愤不已,在大家共同制定的班规中,是绝不允许的。等他们把指责的话憋回去,把事情交代清楚,事理也就反思明白了。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犯了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到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的要使他们日后不去再犯。”

青春期孩子们,犯错再正常不过,但学会克制,懂得反思的孩子,总不会太差对吗?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秦妈和他的孩子们

学生们给秦荣华取了个很亲昵的外号叫“五味秦妈”,因为永远也不知道从他那里能讨到一颗什么味的巧克力。听起来像一个很爱唠叨的形象,但实际上,秦荣华称自己其实是一个 “甩手掌柜”。

运动会啦啦操比赛,其他班主任都在带着学生紧张排练。秦荣华双手抱臂,在旁边观赏,学生自己组织,带队训练,而他只在旁边提醒几句“你们的水平还可以更好啊”,四两拨千斤,学生便自觉调整起来。

看着轻松,其实背后正是身体力行了IB探究式教学精髓:学生是主体,老师是煽风点火者。应了那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班规私人定制|只有老师在“偷懒” 学生内力觉醒在生长

刚获得黄埔区啦啦操比赛乙组规定花球套路第二名,以及最佳人气奖一等奖的中大附属外国语中学啦啦操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中黄   新西兰   私人   老师   学生   澳大利亚   内力   表弟   表哥   青春期   叛逆   班主任   班级   生长   少年   孩子   学校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