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俞三力从墩余路进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地,绕道二期体育场,穿过学术环,在一棵大树跟前停下了脚步。

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他戴着醒目的红色安全帽,上面写着“西湖大学建设指挥部”。作为指挥部的现场负责人,俞三力当天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周边道路的配套设施情况、二期体育场建设进度,必要时现场协调施工方遇到的困难。

但他偏偏在那棵大树下顿住了。

“这边周围施工一定要小心,不能直接用水泥浇在树边上,这样活不了。这是百年古树,一定要保护好……”他说。

在场的工人们难免犯嘀咕,为什么他每次来工地,都要过问这棵树?

“原本以为会教一辈子书,哪里知道会来造房子”

俞三力今年51岁,是土生土长的“西湖”人。他1989年开始工作,职业生涯的前27年都在和教育打交道。

“一开始在古荡一小,当过语文老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后来当上校长;之后到西湖区文三街教育集团当校长,一直在西湖区的教育战线上工作。”据俞三力自己统计,从自己班里毕业的学生不下5000人。“原本以为会教一辈子书。”

直到4年多前,受西湖区区委组织部派遣,俞三力暂别教育岗位,调任西湖大学建设指挥部,重点负责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及外围道路、管线等配套协调工程。

他要开始管造房子的事了。

可是,隔行如隔山,他哪里懂得造房子的事?作为一个文科生,俞三力是杭州师范学校(现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中文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语文老师。尽管后来在小学管理岗参与过校园基建工程,但这和建设一座大学相比,完全不一样。

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整体来说,跨越是比较大的。”为了提高自己建筑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俞三力只能用笨办法,一边到书店买回一摞书学习,一边从书本走向实践,找工地上有经验的人请教。搞设计的、搞施工的,管桥梁的、管暖通的,连西湖大学管科研的老师,他都不放过……

四年过去了,俞三力早已进入角色。现在回头看,所谓“跨越”也并非绝对。“教育育人是培养人才,建设好西湖大学,同样也是为了培育祖国的高精尖人才,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他说。

“既然把他们带回来了,就要对他们负责”

在云谷校区的建设中,经俞三力协调的困难和矛盾太多了,但没有哪一样比得上2020年初那波新冠疫情来得措手不及。

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刚过春节就碰到了疫情,整体来说工期是非常紧的,工人所在的村子都封锁了,不让出来。”

为了能让工人出来,疫情稳定后,俞三力就和同事们一起给工人的家里打电话。他想知道两件事:一是工人家里的情况,能不能出来;二是如果可以,当地是什么政策,需要给工人们提供哪些便利。

一圈问下来之后,俞三力找政府职能部门开了介绍信,迅速组织大巴车,以点对点接送的方式,组织了400多人回到工地上。

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工地的宿舍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原本工人们都住在施工现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一个箱要住六人。改造后的集装箱变成了两人一间,工地也实行封闭化管理。“当时疫情闹得人心惶惶,我们用各种办法尽量安顿好工人兄弟们的心,既然我们把他们带回来了,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

到底是非典型的工程负责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俞三力身上那种属于人民教师的气质又回来了。他在生活上和风细雨地照顾他们,但一到工程上,又是另一副严肃较真的样子,急起来也会发脾气。和俞三力打交道多的施工方都有些“怕”他,工人们也习惯喊他一声“俞老师”。

“西湖大学要建百年校园,那就不能有一点虚的东西,所有的工作必须踏踏实实,和答题一样,只做60分是远远不够的。”俞三力说。

“168年的树是什么概念?那时候现代数学刚刚引进到我国”

说到底,俞三力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文人。

从最初来到这片工地,到现在对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都是因为他内心对“西湖”这两个字的特殊感情——俞三力出生在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是地地道道的“西湖”人。

“西湖大学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西湖’两个字,一方面有我个人的情怀在其中,另一方面这是西湖区的重点项目,能有如此好的科研院校坐落于此,我又能为她的建设添砖加瓦,感觉非常有意义。”俞三力说。

作为项目管理者之一,除了专业的建筑施工,俞三力也在用自己的人文视角审视校园建设。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位于杭州城郊,这里原本有三个自然村,村子拆迁后,俞三力就对这一片“上了年纪”的树木进行了一轮摸排。“有大约100多棵树,我觉得也许可以保留。后来我去园文单位翻阅资料,发现其中果然有两棵树是记录在案的。”

这位小学校长,为西湖大学云谷校区留下了“百年见证”

这两棵百年古树,俞三力坚持要保留下来。

“168年的树是什么概念?这棵树出生于1853年,也就是清朝咸丰3年,那时候现代数学刚刚引进到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而168年后的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建设比肩全世界最高水准的大学。”

这便是两棵老树在俞三力心里的份量。

为了保护这两棵树,云谷校区的围墙与桥梁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进行了重新设计和调整。俞三力每次到施工现场,也一定会特意去这两棵树周围检查。

他说,他希望这两棵树能留在西湖大学的校园内,继续见证一座百年校园的历史;也期待着自己参与建设的西湖大学,早日迎来桃李芬芳的那一天。

-end-

内容转自:西湖大学官微。


,继续见证一座百年校园的历史;也期待着自己参与建设的西湖大学,早日迎来桃李芬芳的那一天。

-end-

内容转自:西湖大学官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西湖   校区   子书   大学   桃李   杭州   疫情   村子   集装箱   工地   见证   工人   小学校长   房子   校园   工程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