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智能交通管理的2020

百度、阿里云、滴滴、腾讯、华为,我们称之为新的市场进入者,智能交通的科技巨头。

年末,赛文开始对2020年智能交通市场进行梳理和盘点,而科技巨头则是重点的观察和总结目标。

近日,赛文独家约访了华为中国区政企安平业务部智慧交警解决方案总经理慕云龙,就华为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市场开拓、取得的成绩,特别是2020年中华为的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同业者竞争、生态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对话。

华为智能交通管理的2020

2016年9月23日,华为与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开展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公安交管领域的行业应用研究;面向未来的云数据中心规划及建设研究;先进通信技术在公安交管领域的应用研究;联合创新合作交流及联合实验室建设等内容。

就此,华为在智能交通管理行业市场正式起步。

2016~2017年,华为陆续参与了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交通管理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等四大智能交通管理行业管理平台中,大数据硬件及软件平台的研发工作。随后,相关项目陆续在各省城市落地,为华为深入参与交通管理市场打下基础。

2017年7月,华为与深圳交警 “联合创新实验室”揭牌。9月,华为与深圳交警联合打造的城市交通大脑工程正式启动。2019年,双方通过搭建优化全市外场感知体系覆盖网,构建城市级视频云存储及AI资源,探索实践“云-边-端”运算新模式,将“城市交通大脑”升级为“鹏城交通智能体”。“交通智能体”探索与实践的3个方向包括全市智能灯控一张网、人工智能辅助执法、提升大数据打击效率。

2018年,华为承接天津生态城智能交通管理的综合性建设,打开华为在大型城市、综合性项目的市场。

2019年,凭借在大数据以及非现场执法等方向的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华为产品落地城市开始逐渐增多。

2020年截至目前,华为在智能交通管理市场中,累计完成50+个地市的市场开拓工作,城市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广东、湖南 、湖北、河南、河北、四川、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

2020年的成绩单

除去通讯、存储和大数据等基础产品与能力输出之外,相比较2019年主要靠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支撑市场销售,2020年6月,华为在感知层面推出了全息路口和AI超微光卡口两款主力产品,形成了支撑华为智能交通管理市场的三大产品利器。

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传统非现场执法设备采用前端抓拍、后端人工审核处理的办法,工作量大、效率低。华为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通过软件定义摄像机和视频云,支持多算法仓,算力支持摄像机利旧,强调数据传回云端进行二次识别,大大提升违法判定的效率、准确性,降低人工审核工作量。

全息路口:完整的全息路口方案包括AI超微光卡口、毫米波雷达、ITS800边缘计算节点和路口高精地图。全息路口生成车辆时空、过车身份、违法抓拍、车辆轨迹、信号灯状态等多元数据,为路口精细化管理提供完整数据支持,减轻中心侧计算、存储以及网络传输压力。全息路口也为未来车路协同服务发展奠定基础。

AI超微光卡口:环保卡口、生态卡口、丹霞卡口,尽管各厂家名称各不相同,但本质诉求是夜间无白光爆闪,降低补光灯对驾驶员的影响。华为称之为没有光污染的卡口系统。通过内置合计20TOPS超强算力,保证白天车内图像清晰,夜间低照度环境下,降低图片噪点,全彩不偏色,同时为场景化智能应用提供基础。

三大利器产品中,智能非现场执法系统和AI超微光卡口可以称为市场客户的刚需,解决交通管理的“温饱”问题,而全息路口则是“温饱”之后奔向“小康”的技术探索。

三大利器中全息路口和AI超微光卡口由于是年中才开始推向市场,2020年还处于推广期,并未正式进入订单的回报期。

截止目前,全息路口正在进行产品和方案测试的地市已经分布在了十几个省份,其中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顺德、贵阳等100+个路口上线。

智能交通多年的发展,产品应用中往往强调单一功能和单一设备,而从发展的角度看,产品单一功能,或者仅靠单一产品本身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需求,需要系统级的整体定义,需要从端边云协同的角度进行定义,全业务融合,基于产品和方案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6月, 华为发布“交通智能体”解决方案。华为交通产品体系的立体架构呈现,有功能级的硬件产品,有分析、指挥、决策级的软平台和能力,基于产品和方案的智能交通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9月,华为机器视觉总裁段爱国在一次行业公开论坛上,针对交通管理智能深化面临的挑战,场景化的、详细的分别针对前端感知和检测;摄像机或者边缘设备建设施工;数据赋能、数据应用三个方向分享了华为十大智能交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

太阳能+VideoX无线自组网,“四无”生态型摄像机、无网电警/卡口、“二郎神”AI双模智能球机、经济型全结构化摄像机、AI超微光卡口、软件定义+算法商城……其中部分产品还没有正式面世,为2021年的市场主打做好准备。

尽管市场受到疫情影响,尽管市场“仅有”三款主打利器产品,尽管其中两款主打产品只是年中才面世,但2020年华为智能交通管理市场业绩却实现了同比翻翻,接近两位数的业绩让华为对未来市场充满期待。

为什么会觉得华为更务实,更落地

在这一轮市场进入的科技巨头中,华为是被认为与行业距离最近,比较务实和接地气的企业代表。为什么更多的人对华为都有这个印象,笔者将问题抛给慕云龙。

慕云龙说:华为的本质还是强调创造新的价值空间,不希望去蚕食健康的存量空间。创造了新的价值空间,才能做出更大的市场空间,自己也才能生存的更好,生态伙伴也不会受到影响。

华为交通智能体的推出实际上是给客户表明,华为最终还是要做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当下智能交通管理面临更多的是全局性的问题,需要与在细分领域中专业的伙伴共同解决问题,需要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和机制。某种程度上讲,生态合作伙伴的质量、协同度决定了最终解决问题的落地实效。

慕云龙以全息路口为例进行说明。

全息路口的ITS800边缘计算节点实际是替换了路口的主机。一个路口有安装电子警察,就会有电子警察控制主机需求,如果路口比较重要,安装了事件检测就还需要安装事件检测的主机。

为什么要替代控制主机?

慕云龙认为原来的控制主机技术已经落后到一定程度,其硬件本身就要被新技术替代,就好像现在的大数据中心在升级换代一样,现在数据中心都不再使用以往的服务器,大都被云服务替代。

有了全息路口,有了数据拟合后的开放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做出新的应用。生态伙伴的新机会。交通隐患识别,事故快处快撤,路口健康档案……

前文提到华为发布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中,太阳能+VideoX无线自组网,“四无”生态型摄像机、无网电警/卡口、“二郎神”AI双模智能球机等产品就是使用了华为在通讯、移动手机、太阳能等方面的技术,赋能在智能交通产品研发中,创造了新的价值空间。

慕云龙说,华为一直是用自己所擅长的技术和能力去服务客户,市场变现,不擅长的部分就留给生态合作伙伴,并努力维护健康生态。

华为可以做大型项目的技术总集成,除极个别情况外,华为也不会成为项目的总包商,直接承接项目的建设,把硬件和应用方案杀到最低价,赚取差价;也不会将数据变为垄断资源,赚取生态数据应用变现的路过钱。慕云龙补充说。

慕云龙说他一年要见各城市支队长几十人,副支队长、科技处/科长也有几十人,他也都会跟客户讲华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哪些需要开放共享,哪些需要生态伙伴一起去解决问题。

华为也是智能交通新的市场进入者,行业进入发展至今也仅有四年多时间,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行业就华为对智能交通的理解也存在质疑,在与行业互动交流中也有很不专业的情况,有感觉虚无缥缈的时候。

慕云龙并没有回避问题,他说华为有很好的纠正机制,“当我们不断的接触客户,发现与客户交流确实讲的不对的时候,那么就想为什么讲的不对,不断的去挖问题本质,最终改善这种状况”。

就交通管理领域来讲,华为内部就有很多条线(人)在从事战略、研发、解决方案、市场等多方面的工作,他们都是不断收集来自客户反馈的信息源,触角。

慕云龙说,他自己就是一个需求集散地,除了他的团队每年都广泛的与客户交流之外,团队还负责全国营销网络中一线的需求反馈,梳理后递交给其他相关部门共享。

笔者印象深刻的一个对比是,在这一批以互联网为主的科技巨头市场进入的企业中,华为公开宣讲最多的内容是应用场景下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对交通拥堵成因、交通安全事故成因的理解,而这些场景大都是客户的需求痛点。

慕云龙认为这些共鸣是客户一直觉得华为很接地气的原因。

关于2021年

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的智能交通市场很多项目都被推迟。慕云龙说华为今年初计划中的订单只有部分最终落地,还有更多项目被推迟到2021年了。

再考虑到今年华为为市场预热的全息路口、AI微光卡口产品年中才面世,目前大都还都处于测试阶段,并没有开始大面积订单收获,华为很可能在2021年迎来第一次业绩大爆发。

慕云龙非常期待的说:华为智能交通管理市场的业绩增速最快不在今年,真正的变现将在明年。2020年做了大量的市场、宣传上的准备工作,全息路口和AI微光卡口在业绩数字上的体现并不多。

慕云龙说,华为对智能交通管理市场的判断是,再过几年有望达到三、四十亿的规模量级。

说到这种判断背后的逻辑,慕云龙认为未来两三年智能交通管理市场处于一个转型期,也是一个机会窗口期,对华为来说也是个机遇。

公安交通管理行业以往是没有生态合作的,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互相之间竞争激烈,大家都希望从上至下总包一个整体项目,行业的分工合作以及最终项目实施效果都比较差。

而“转型期”是说现在行业都意识到需要统筹协调发展,共享和开放。总包的模式已经做到天花板,从单一系统或者单一方案来看,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全行业处于从独立分散到合作共享转型的关键期。

关键时期,慕云龙总结了四点华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看好未来发展前景的原因:

写在后面

过去几年,华为在智慧交管方向与北京、深圳、天津、成都、无锡等多个城市的交通管理部门都共建了联合创新中心,探索新技术在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笔者了解到,在近期举办的华为内部对“联合创新中心”跨行业评比大赛中,在50多个创新中心的比拼中,智慧交管联合创新中心获得三等奖,华为内部对华为在智慧交管方向的创新性、竞争力给予肯定。

华为“联合创新中心”评比大赛每年举办一次,是华为内部对各业务领域方向创新性、业务竞争力的综合评估。

当行业里很多人对于华为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所能创造的价值给予很高期待的时候,华为内部对这条业务线竞争力、创新性的肯定也许更能令人感到兴奋。

期待2021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华为   交通管理   智能   卡口   全息   微光   路口   生态   解决方案   客户   交通   数据   行业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