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土族婚礼—— 别致的浪漫

土族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当中人口比较稀少的民族之一。土族有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服饰,当然也有自己的习俗。

土族儿女能歌善舞,不仅表现在日常的生活中,而且就连土族青年男女的婚礼,也是在一整套完整、欢乐的歌舞中进行的。

接下里,就和小编一起感受土族婚礼的盛况!

互助土族地区流传的土族婚礼习俗源远流长。

2006年5月20日土族婚礼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互助县文化馆获得土族婚礼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1

土族婚礼步骤


土族婚礼一般分为提亲、定亲、送礼、婚礼仪式等程序


提亲: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父母决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向女家求婚。媒人多为男性,一般要请村里有名望的长者,或与女方家沾亲带故的人,便于说合。提亲时,两位媒人要预备j锅馍和蒸花卷各一付、酒两瓶,并带上哈达,到女方家说亲。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就会把礼品原封不动地送还男方。若同意这门亲事,则收下礼物,热情招待媒人,并将空酒瓶送回,这是非常别致而明确的信息。

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定亲:女方家同意后,请来本家各户家长,并邀请男方家的父亲或叔父,同媒人一起来商量定婚。男方需带两包茯茶、三瓶酒、一条哈达、两付馍馍,作为吃喝礼。并送给女方家父亲一包茶,母亲一件长衫料子。同时送一部分财礼。在议礼过程中,女方家开始故意要很多彩礼,这时,媒人和男方家父亲或叔父,向女方家的长辈频频敬酒,说好话,使彩礼的数目降到最合适的程度。


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送礼:定亲后,男方家请媒人给女方家分期分批送礼。但主要的彩礼要在办喜事前三个月送毕,以使女方缝制衣服等。彩礼分干礼、衣料和首饰,也有全部送线的,衣料由女方自己选购缝制。按土族传统习惯,未娶亲前,女婿不到女方家去。逢年过节,也要去,还要给女方家人分别送礼物。


选吉日:土族婚嫁,多在每年正月举行。大约在一个月前,先由男方举行择吉日仪式。土族称婚宴为"霍仁",择吉日称"砣让霍仁",即首宴。参加择吉日寿宴的,有女方父亲、叔父或哥哥等人,男方也对等地请人赴宴,加上媒人,约有七八个人,共同请神择吉日。


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娶亲:在娶亲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称"麻择"。女方本家各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送来礼物。女方家设宴招待,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缝制了多少件(套)衣服,以及女方家的陪嫁,等等。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父老、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


2

土族婚礼特色


土族婚礼之“麻择”开始


“麻择”即为在娶亲的前一天,女方家举办的的嫁女宴。这一天女方家亲朋好友都携带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前来贺喜,女方家为表谢意盛情款待,桌上摆满了“字尔索克圆”,并摆嫁妆,当众一一交待男方送来的彩礼,这时姑娘要哭嫁,哭嫁词委婉动人,感谢山神、土主、乡亲、父母、哥嫂、姐妹的养育之恩和深厚情谊。在这特殊的一天,男方家还会托媒人为女方送来“麻择份子”(是一条连着一根肋条的猪腿)。男方在打发媒人上路时,给媒人端茶,当媒人出门时,在媒人身上洒面粉以示吉祥,并敬上马三杯酒为其送行。


土族婚礼之“纳什金”


麻择当日傍晚,男方派两位能歌善舞、擅长辞令的“纳什金”(迎亲人),带上一只活羊、三瓶酒、三付馍和新娘上马时穿戴的衣服前往女方家。女方村落的男女青年热情迎候,频频敬酒。这时,阿姑们跑回女家,关上大门,在里面唱《唐德格玛》歌,纳什金则必须以歌作答,才让进门。当纳什金跨进门槛,她们又从门顶上向下泼水,嬉笑戏谑,祈求吉祥如意。这一夜,女方家里不能睡觉。

土族婚礼——民俗婚礼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土族歌舞相伴的婚礼的每个环节和程序都渗透着这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思维方式,浓缩了土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土族人民的独特性格,具有着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土族   方家   哈达   女家   婚礼   彩礼   亲事   山神   衣料   叔父   媒人   男方   女方   璀璨   民俗   明珠   父亲   父母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