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品牌关注的行业相关词汇中,“增长”一定是首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用户收入的不断增加,推动了消费市场的发展,也导致了消费结构、用户消费行为等一系列的变化。


有人说,现在是“认牌购买”的时代,是拼品牌社交资产的时代。


“认”,如果只是指代曝光量,那么不论是隆重地举办一场活动,抑或是找一个知名度高的人物来做代言,似乎都可以达到。但是,时代变了,这样的公式对现在的用户不那么适用了。从行业数据观察,不难发现用户更青睐于像“家人、朋友”一样懂自己消费心理和情感诉求的品牌。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品牌该如何获取用户的认可和信任,成为了品牌胜负的关键。


微博隐秘的商业力量在于,可以成为品牌的“眼睛”,去洞察市场、感知消费者,然后和品牌携手,围绕“品牌流行感、归属感和信任度”提供社交新营销的解决方案。


这是10月14日,在第14届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上,微博营销高级副总裁葛景栋发表的以《社交新营销》为主题的演讲中所说的一句话,精准概括了如何去获取用户情感认可的社交密码。


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微博营销高级副总裁葛景栋 现场照片)



社会事件下的情感共振与品牌共鸣


2021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河南水灾#、#支持新疆棉#……每时每刻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都牵动着无数网友的情绪情感。


在网友参与社会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网友对事件的行为反馈、思想观点更趋于成熟和理性,甚至会自发性地从事件本身出发,对话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解读,延展出更多、更全面的话题。


这次的奥运会,人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谁拿了金牌、拿了多少块金牌,而是遵从自己的情感,去感受金牌背后的体育拼搏精神和爱国精神,将目光放在了运动员自身的个人魅力上。不管是奥运的大事件,还是其他热点事件,我们发现全民向话题的社交化趋势成为了“新常态”。


品牌在同样的场域,也密切地与用户进行互动,引发共鸣,产生共振。比如,#平安健康险携手谌利军#事件,一位朴实的奥运冠军,12岁练习举重,少时家逢变故,父亲身患重病,戳爆网友们的泪点,纷纷在微博喊话要为他找代言,他代言什么、网友就买什么。平安健康险顺势而为,签下了谌利军做代言人。


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代言视频中,配乐、转场、特效统统没有,运动员去核酸检测的路上拿手机录的。但就这样一条视频,不仅获得了数亿的曝光,9000万+的微博话题阅读,1.4万+讨论,而且赢得了用户的认同和拥护。


一次事件,品牌口碑与流量双赢。这样的营销案例怎能少了鸿星尔克。一个国货品牌,领域深耕缺在新时代无立足之地,企业亏损,也要毁家纾难。这样的反差一直在,原本流量稀缺,例行捐款事件被网友在微博挖掘出来,迅速登上热搜、出圈,随后又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超量级流量一拥而入。


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鸿星尔克的公关反应也很迅速,借助微博这一平台的沉淀性优势,总裁不仅以最快的速度发文回复,还亲自下场与网友互动、听取意见。不仅承接住流量,而且引发了新一波的流量和讨论,获得一波高赞评论。


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微博可能是最适合传播情绪、引起用户和品牌共鸣的平台,微博的高赞评论大多简短而凸显情绪,长信息占比较低,品牌很容易得到用户的“喜爱”。


这类事件在微博俯拾即是,全民#支持新疆棉#、野性消费的#鸿星尔克#、#苏炳添弯道影豹中国速度# ……品牌与用户“站到”了一起的品牌态度,与用户产生共振,获得用户信任,从而实现增长。


在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博作为社会化信息的重要表达渠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沟通交流的主要平台。在这样的社交活动参与过程中,不仅有着用户的身影,用户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声音也时刻牵动着品牌。


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大家追求更加有价值的内容,更加信赖与自己产生共振的品牌。而微博作为舆论场,成为了这种情感的放大镜,通过事件的传播,在人与人之间产生共振,助力品牌营销释放出新的能量。

品牌营销下的圈层扩散

在社交媒体时代,不难发现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用户推动品牌转变成了品牌主动倾听用户心声。


如果说,品牌与用户实时沟通、及时反馈,并做出服务、策略、内容、产品等方向调整,是为了获得并稳定客户对品牌的信任度与归属感。


那么,品牌“玩梗”出圈,同样也是为了保持品牌在用户中的流行感,活跃在用户的眼前,让用户从“知牌”到“认牌”。


社交驱动营销,引领品牌可持续发展


OPPO Find系列的出圈就是很好的社交营销案例,Find系列作为OPPO进军高端的系列,一直沿用知名导演的策略表达理念,这次不同的是通过微博社交洞察找到了“连接爆发点”。


姜文虽然没有微博账号,但微博上关于他和他作品的话题从来不少。微博通过社交聆听的方式,提取相关热点,找到品牌与姜文的连接点,再将姜文相关作品“唤醒”,玩台词梗,一般能接住梗的都是老粉、真爱粉、圈内人,也让用户在共同的谈资-社交货币中找到了归属感。从单一事件,单一话题,破圈,激发更多圈层的传播。


微博用户的多样性和平台开放性,为品牌提供了天然的营销场地。微博上用户的每一个动向、每一次讨论,都是品牌观察和感知消费者的重要途径。品牌通过聆听和判断,加深老用户的“品牌归属感”,不断地行动,让不同圈层之间产生了内部链接,扩散新用户,制造社交货币,沉淀品牌社交资产。同时,微博资源的丰富性也给了品牌声量的扩散提供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为品牌赋能“社交”

随着消费群体迭代,90后、00后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社交化营销日益影响着消费决策,无论是社交、还是社交营销已然成为必然趋势。


在微博上,无论是社会事件还是品牌营销,所有的传播都源于网友的社交。在社交影响下,细节被放大,影响被扩散。而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社交,能够产生更多可能性。


这样的可能性也深深地吸引着品牌,在社交营销中,大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通过长效积累、沉淀品牌社交资产的方式不断地与消费者建立连接,建立信任,建立关系。但如何衡量这样的品牌社交资产?量化指标是什么?


借用微博营销高级副总裁葛景栋的一句话来概括:品牌社交资产的“长期主义”是:从“流量池”到“信任池”,从“引爆流行”到“常态复利”,从“动态声量积累” 到 “长线品牌资产”。品牌社交资产塑造与用户共振的社交记忆,驱动品牌引领趋势的可持续增长。


现在行业内,人们更多谈到的是如何制造爆款、如何让品牌快速出圈,而微博作为社交营销的重要战场,却已经开始聚焦在如何助力品牌可持续发展。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正如开篇所言,时代在变,用户在变,与用户产生共鸣已经成为品牌和消费人群建立沟通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究竟是应该引领潮流、谋求更长远的发展之路,还是跟随潮流,或许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有更好的答案,而大浪淘沙后,相信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深受用户喜欢的品牌崛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社交   品牌   热点   归属感   可持续发展   共鸣   流量   资产   话题   事件   网友   情感   更多   时代   用户   平台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