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柴劣火》撕逼背后的三个真问题


《甘柴劣火》撕逼背后的三个真问题


《甘柴劣火》撕逼背后的三个真问题


《甘柴劣火》撕逼背后的三个真问题



近日,《甘柴劣火》火爆之后,新闻学界和业界也就该文是否是“抄袭”和“洗稿”陷入了分裂和撕逼状态,各说各有理。在这里,我对版权相关的知识极其匮乏,也没有能力探讨该文是否“抄袭”或“洗稿”,但通过本次事件,我们可以看出困扰在新的传播形态下,新闻业界出现了三大难题。

精英传播和大众传播之间的矛盾

传统媒体的本质是精英传播,其新闻生产人员和受众对象多为精英,知识文化水平较高,这也决定了其新闻内容的组织和写法都相对严谨和难懂。

基于互联网的大众传播,尤其是自媒体和用户则相对草根,尤其是很多四五线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的用户,其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更需要适合下里巴人的新闻内容组织和写法。

无论是财新的、中国青年报,还是中国新闻周刊等传统媒体,采取的无疑都是精英传播的方式,很难为广大普罗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有些人认为财新的相关内容没有得到大范围传播是因为其付费墙的设立,其实无论财新是否设立付费墙,其相关内容都难以得到大范围传播,根本原因在于其精英传播的传播方式与大众用户的需求之间的不匹配。而嗷嗷鹿鸣的《甘柴劣火》一文,其本质是普罗大众所能接受的大众传播方式。

尤其对于用户来说,其不会关心文章是否侵权,是否存在洗稿现象,而只关注是否为自身带来价值,是否能触及自身内心的脆弱之处,而显然《甘柴劣火》一文成功地做到了这些。

无论传统媒体是否愿意相信、是否愿意改变,传播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众传播已经取代精英传播成为主导传播方式,如果传统媒体不改变自身的传播方式,则必然会离普罗大众越来越远,其下场也自然可想而知。

长期行为和短期行为之间的矛盾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是长期行为,能够鼓励真正的创新者和新闻调查行为,疲软的知识产权保护则是短期行为,其短期看似能够为大众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而长期后果则是创新行为和新闻调查行为消失。

毋庸讳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很弱的。而如果任由疏于版权保护的这种行为长期延续下去,则在长期内整个新闻界必然会自食恶果。

对于财新来说,其要求保护其版权的行为不仅完全正当,而且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否则我们未来很难再看到高质量的调查新闻。

但是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其更容易选择短期行为,而不会考虑短期行为带来的长期恶果。

当然,要解决这种问题,必须依赖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和严格执行,并在长期内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较为严格的版权保护理念。但不得不说,这一过程是长期的。且由于各种因素,会造成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误区。

如何保障准公共新闻生产的问题

《甘柴劣火》类的新闻从属性上讲是准公共新闻,在传统媒体时代,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能够得到很好的运行,这类新闻能够得到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但是在互联网传播时代,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已经坍塌,该类新闻再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财新选择了付费墙制度,通过新闻收费来重构自身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虽然没有具体的财务数据,但是凭直接观感,虽然财新很长于新闻生产,但是在技术、用户体验、产品设计和运营上却存在诸多短板,这也导致其效果并不乐观,与得到等内容付费产品的红火形成较大的反差。在这种情况下,财新选择的是更为严格的版权保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其内容的传播力更小、影响范围也更窄。

那么,到底该如何解决准公共新闻的资金保障难题呢?在国外则有两种方式,一是互联网巨头或者互联网富豪通过倒整合的方式,来为该类新闻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就是很好的尝试,现在又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加入;二是国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在我国当下,由于政府旗下已经有大量的国有媒体需要支持,再拿出大量的资金支持市场化媒体并不现实,而互联网媒体进军新闻采编又不被政策认可和容许,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数字经济征收相应的税收来设立相应的基金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华盛顿邮报   普罗   大众   恶果   写法   商业模式   传统媒体   充足   资金   精英   方式   媒体   内容   用户   科技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