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电商获客的“铁幕”开始降临

银行APP蒙眼狂奔的时代被踩下一脚刹车。


10月9日,邮储生活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决定停止邮储生活APP相关服务。这则公告在行业内引发广发讨论。


毕竟,在所有银行都在“鏖战”银行APP的过程中,邮储却选择率先撤退。要知道,邮储银行可是拥有6亿基础用户,怎么运营不到一年就退出了?


深究背后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邮储银行已经有了邮储银行APP、邮储信用卡APP,再去发力建设生活APP有些多余;二是邮储生活APP对接的商家,自身主要充当通道,用户体验太差。


事实上,邮储生活APP关闭其实是当下银行APP发展的一个缩影。一方面,银行内部正在理清APP业务线,关闭不必要的银行APP,提高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在线上红利消失后,银行APP试图打造的高频电商消费场景,打不过传统的电商巨头,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


后者也体现在了招行的半年报中,数据显示,截止6月末公司信用卡APP掌上生活,月活跃用户为4347万户,较去年末减少256万户,日活跃用户峰值为683万户,较去年下降131万户。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线上客户红利消失殆尽后,银行通过APP高频带低频的商业路径似乎更难了。


/ 01 /

银行拼命逐鹿APP,邮储却选择暂停运营


过去十年,银行发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不停的推出各类APP,信用卡、电商、理财、生活服务等各个细分业务均要弄一个APP。


到底有多夸张?有数据显示,中国银行旗下App数量多达13款,招商银行旗下App数有9款;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也有5款APP之多。


不仅是数量夸张,银行们推销起来也是不遗余力。你会发现经常有用户抱怨,去银行办理业务,业务还没办理好,银行的各种APP就先下了好几个了,非常令人恼火。


银行们卯足力气推APP的逻辑不难理解:毕竟,在线下流量枯竭的背景下,各家银行都想用移动端的完成获客。简单说,就是可以用高频的交易服务场景,带动低频的金融服务业务,进而推动银行整体业务的增长。


举个例子,用户通过APP购买日用品,同时用信用卡支付,可以给银行贡献信贷收入;用户通过APP购买理财,给银行贡献非息收入等等。


体现在数据上,以招商银行2021年中报数据为例,APP理财投资客户数1563.9万户,同比增长29.17%,占全行理财投资客户数的97.6% ;APP理财投资销售金额6.1万亿元,同比增长26.9%,占全行理财投资销售金额的84.2%。


可以看出,银行的投资理财需求,几乎都是在APP完成,而现在大财富管理业务,又是各家银行的重中之重,银行们能不重视APP的建设吗?


但想做好和能做好是两回事。在2020年年报中,邮储银行曾提到:“上线邮储生活权益平台,可以强化与主营业务的协同作用,提升本行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度”,显然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


当然,邮储银行是有底气的。毕竟,邮储银行有4万个营业网点、6亿零售客户,理论上只要把这些客户中的一小部分转移至线上,就可以给邮储生活APP带来大量的流量,再把流量导向金融服务中,提高整体营收。


但理想与现实有时候就是有偏差。读懂君在苹果商店查看邮储生活APP的下载热度发现,邮储生活APP仅仅只有83个评分,而隔壁的招行的掌上生活则有高达164万个评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就连刚推出不满一年,市场认可度较低的建设生活也有1398个评分。


一个没人下载、没人使用的APP,也难怪邮储银行要壮士割腕呢!


/ 02 /

拥有超6亿客户,为何邮储生活APP却只活了一年?


从邮储银行生活APP上线到关闭的一年间,有个问题始终想不通,为什么拥有6亿多用户的邮储银行,却连一个生活APP都支撑不起来呢?


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邮储银行用户群体规模虽然庞大,但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对于推动APP活跃度帮助较小。


在2020年的年报中,邮储银行虽然没有披露用户地区、年龄的占比数据,但在核心战略中有这样一句描述可以说明,邮储银行的客户群体主要是城乡居民。“本行拥有覆盖城乡数量庞大的零售客户,以 ‘三农 ’、城乡居民为重点服务对象。”


换句话说,银行开发的生活类APP的主要客户群体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毕竟其消费欲望更加强烈,消费能力也更强。而相对而言,邮储银行的客户群体的价值比较有限。


其次,邮储生活app运营模式主要是充当电商平台的通道,但是由于并不直接参与运营,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具体看,邮储生活APP定位本质是一个流量中介。例如,邮储食堂通过苏州某私企接入京东商城;邮储到家接入的是饿了么;邮储亲子接入优酷少儿频道;邮储文娱接入淘票票……


邮储这样做的逻辑不难理解,与其他平台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消费场景,有利于邮储生活APP更轻资产的扩张。但弊端同样明显,因为无法深度接入交易过程,那消费者体验就始终难以保证。


最后,邮储生活APP的定位稍显多余。毕竟,银行自身已经有了邮储银行APP、邮储信用卡APP,再建设生活服务APP意义并不大。


从其他银行的APP建设来看,一个主要用于揽储、销售基金、消费贷以及代替线下网点的功能;另一个是和信用卡打通的生活类APP,主要用于获取用户、促进信用卡的发展,哪怕就只有这两个APP,中间也都会有很多功能重叠,所以再去开发新的APP意义就更小了。


例如,招行的招商银行APP、掌上生活APP,在通过场景促进信用卡发展方面,两个APP都有相似的功能,只有个别功能两个APP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公司完全可以把全部功能整合至一个,提升用户体验。


所以,从邮储生活开始成立,就注定了要关闭,因为其代替线下网点的基本功能,已经有其他的APP可以满足,而新的APP又不能给用户提供增量价值,自然就做不起来了。


/ 03 /

银行通过电商获客的“铁幕”已经降临?


拥有6亿零售客户的邮储生活APP都关闭了,那么基础客户群体较小的APP岂不是会大面积关闭?


首先,未来肯定还会有一批银行APP会被关闭,但关闭的原因是由于银行APP业务线较为复杂,银行系App缩减整合才是趋势。比如,除了邮政生活APP被关闭外,兴业银行也宣布停止“兴业企业银行”App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该行“兴业管家”App。


其次,由于银行推的APP由于商业底层逻辑层级更低,打不过传统商业巨头,未来银行通过APP获取增量用户、客户会越来越难,但并不会被停止运营。


说简单点,在银行APP中,电商一直充当着高频业务获客的主力军。但问题是,银行内置的电商服务,在功能设计、运营、售后、活跃度培养等方面和传统电商差距很大,所以银行APP对客户来讲,只是一个低频使用工具。


例如,银行APP登陆需要密码、电商APP不需要密码;电商APP可以向用户展现更丰富的产品,以满足更多的消费者需求,银行APP则恰恰相反;电商通常拥有完整的售后体系,而银行APP的售后则经常发生无法退换、退换周期长等情况。


甚至有些银行连APP设计、运营,都是外包给第三方,这些银行的高频业务如何和电商、外卖平台竞争呢?


所以,银行APP看似集贷款、吸储、电商、外卖等服务于一身,但对于用户来讲主要还是使用它低频的金融服务,电商业务只是客户在使用它的金融服务时顺带使用。


这就好比家里买了把多功能瑞士军刀,剪刀、指甲刀、掏耳勺等功能很齐全,但用到指甲刀的时候,还是会找指甲刀,而不是找多功能的瑞士军刀。


体现在数据上,银行APP在吃过自身庞大客户体系,带来的线下转线上化的红利后,今年银行APP活跃用户普遍开始下滑。


以零售之王招行为例,截止2021年6月末,招商银行APP累计用户数达1.58亿户,月活用户却只有6141万户,较去年末仅增长0.2%,人均月登录次数从去年末的11.98次,降至10.94次。


招商银行的另一个信用卡APP掌上生活,截止2021年6月末月活跃用户为4347万户,较去年末减少256万户,日活跃用户峰值为683万户,较去年下降131万户。招行APP是行业公认做的最成功,也面临月活滞涨,其他银行可想而知。


站在当下看,过往几年银行APP增量用户,主要吃的是线下客户转移至线上红利,但吃完这波红利之后,银行想要通过APP场景建设获取用户似乎很难。


所以说,从吸引增量用户的角度来看,银行通过电商获客的“铁幕”已经降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招商银行   铁幕   银行   低频   红利   增量   信用卡   掌上   群体   场景   活跃   客户   功能   业务   数据   用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