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声学与多功能剧场的发展:声场环境——阜新声艺视听


建筑声学与多功能剧场的发展:声场环境——阜新声艺视听


不同表演需要不同的声场效果,这是因为不同表演所经历的历史环境因素不同。非洲土著音乐大都节奏感强,源于他们在广阔的室外演奏;欧洲古典音乐因在室内剧场演奏而悠扬舒缓;中国古代戏台多为有顶而无墙的“亭子”,其效果介于非洲与欧洲之间。


建筑声学与多功能剧场的发展:声场环境——阜新声艺视听


聪明的古人通过长期实践达到了音效与环境的平衡。欧洲古代时期兴建了众多剧场,主要为演出、集会或宗教活动所用。那个时代的音乐,包括教堂音乐、合唱曲、歌剧、交响乐等,都适应了当时的厅堂声学效果。建筑多以石材为主,空间较大,混响时间较长,如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巴黎歌剧院被公认是歌剧演出声学效果极佳的典范。


建筑声学与多功能剧场的发展:声场环境——阜新声艺视听


音乐研究家达特在《音乐表演》(The Interpretation of Music)中说:“早期作曲家很在意演出的环境对音乐的影响,他们会审慎地创作其作品并把音乐分为合唱型、室内、室外等。” 中国古代的表演实践与欧洲截然不同,大多演出是在古戏台半开敞环境下进行的,空间不封闭,混响时间较短。表演者的音量、语调、节奏必须考虑古戏台声学效果,否则难以有效传递语言信息。


建筑声学与多功能剧场的发展:声场环境——阜新声艺视听


在其后漫长岁月里,由于礼教的束缚,没有人去改变这种声环境,而是不断改变自己,创造各种各样利于这种声环境的说法、唱法和演奏方法。另外,演出者个人演出技巧的适应性和对曲目内涵的深入挖掘,也使得中国戏曲(如京剧、古曲、民族乐等)的观众们对短混响的声学环境不做过多的挑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声学   阜新   土著   剧场   演出者   环境   混响   声场   戏台   非洲   欧洲   歌剧   中国古代   室外   演出   效果   视听   建筑   数码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