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目录

WWDC结束了,网友们失望居多。确实在发布会前,媒体的传闻将观众的阈值拔得过高。想买iPad的用户在等,希望新系统更有生产力。想买新MacBook Pro的用户在等,希望有新硬件。发布会结束后发现,原来我们想错了。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不断细分的市场

大多数人的预期是苹果完全释放iPadOS的生产力,然后会天然希望iPadOS能运行macOS,或者是直接跑桌面端的应用,可惜用户所希望的事情大多与厂商相反。

iPadOS能运行macOS是一种解放生产力最便捷的方式,对于用户来说也是最实惠的举措。但对于苹果来说,这种偷懒的方式是一种失败。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如果iPad最终能装上MacOS系统,苹果费这么大一圈劲又是为了啥呢。如果真的这样做了,要不要把Mac变成可触控的,能装上iPadOS,而且还有更大屏幕呢?

iPad是市场细分的产物,有的人就是需要手持大屏幕进行阅读。但这不意味着平板和电脑要达到相互替代的作用。虽然功能有部分的重叠,但重叠也不意味着使用过程相同。恰恰是过程中的不同感受造就了新需求。

消费者会因为某个单一需求选择一款产品,有些人希望能在床上,沙发上拿着iPad阅读,写写画画,所以买了iPad。Mac能用吗,也可以,但确实不如iPad轻松,这种轻松是重量的轻松,也是心理上的。

这里还可以类比为各种消费行为,轿车和SUV都能将你从地点A送到地点B,有些因为坐姿选了SUV,有些人为了操控选择了轿车,最后就是因为这一小点差异造成不同的购买决策。我记得小时候买运动鞋也是,打篮球穿跑步鞋不行么,健身穿篮球鞋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是选择细分领域已有的产品会用的更舒服一些。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苹果目前所做的就是能细分出更多的品类,满足不同消费者,或者说不让消费者离开自己的生态圈。你想要大屏,我们这有,你想要高性价的机器我们也有,想要mini,有。再也不会出现很早以前,因为没有某个尺寸的设备,用户转去Android或是Windows生态的情况。

各类品牌都在做相似的事情,让品类更齐全,让用户有的选。国产品牌以前靠性价比取胜,虽说拥有各个价位各种型号的屏幕,但唯独没有高端产品。看看这几年,国产品牌早已补齐了这块。大家都在做同样的事,只不过出发点不同。

虽然Mac的利润率只占8%。但不意味着没有潜力,更不意味着放弃。iPad永远不会替代Mac,反之如此。

生产力从哪来

苹果在系统层面能做的只有更顺滑的操作逻辑,真正生产力的释放得靠专业软件。 别奢望苹果自己开发专业软件,这是开发者的事情。

iPad应该算是生产力工具的集合,有没有生产力,App说了算,苹果并不会越界,虽然说苹果每次融合一些功能都会杀死一批以此为生的应用。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就拿这次的 Live Text 这个功能来说,很多做OCR的应用的公司要转方向了,苹果做得太好,直接融合在系统里了。你用spotlight进行搜索时,直接能搜到照片里的文字信息。一个功能点从不是单一的,而是互相联动发挥更广的作用。spotlight也比从前更加强大,可以通过照片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进行搜索,还能搜索到笔记,别人分享给你的内容。没办法,这种涉及到底层API的东西,必须自己做。

再去到更专业的领域,例如修图,剪辑,则需要专业的团队做出更适配iPad的工作流,就像苹果在宣传片里演示的那样,iPad和Mac是互相打配合的,不是一个替代另一个。iPad上修好的图片,写好的文稿可以顺滑的拖动到Mac中。

iPad的职责就是干好一件事,用户希望多窗口多应用,苹果还希望你再买个Mac。

生产力是个极度个性化的事,多半靠个人对工作流的安排。iPhone、iPad、Mac,甚至是Windows都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果对生产力的理解是一个设备解决所有工作娱乐的问题,得到的只有失望。很简单,商业公司是要赚钱的。

如果你希望的是专业的应用,我相信未来会推出的,大公司也在不断完善这样应用。

性能永远在过剩,除非买几年前的产品

后半句可能不符合近两年的iPad Pro,但是我想表达的是最新的产品,性能一定是过剩的。对于极大多数无法榨干iPad Pro性能的用户,性能是存量。 在买电子产品时,消费者提前预支未来能用到的性能,也可以说是为了之后新品出来时,性能不会太快落伍。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目前iPad Pro的跑分超过大部分型号的MacBook Pro和iMac,这是由苹果新架构芯片带来的。iPad Pro性能过剩已经好几代了,但苹果将M1放入iPad中,将所有人的预期提到了最高值。这些年,iPad和Mac的UI越来越像,键盘也有了,鼠标也支持了,但你依然无法使用 Final Cut Pro 之类的专业软件,大多数专业的事情还是在电脑上来完成。

这也并不是说把电脑上的软件都搞一个iPad的交互版本就能解决的。电脑的操作已经很简单了,如果专业软件要做iPad的版本,就要考虑触控的意义和比重,也就是说如何设计交互模式让用户感受到舒适自然才是iPad应用的方向。

这也是难点所在,开发者需要衡量开发的周期和成本,如何设计App的交互才能让用户在有了Mac版本的情况下还愿意购买iPad版本的应用。

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的新系统是为了让iPad和Mac能更好配合(也是苹果一直在强调的continuity),开发者是开发出触屏版的iPad 应用,还是开发一个辅助Mac版软件的APP这也是未来的新方向。Universal Control 无缝连接两块屏幕,在发布会上,Craig 将他在iPad Pro设计的图片无缝拖进iMac上的FCP中,就是在向观众展示新工作流。

这里肯定有人说,这个功能友商早有了,但点子是谁先想出来的不是很重要,难的是谁能把它更好的融入生态系统,做到不突兀。

iPad的定位逐渐清晰

把工具安排进入你的工作流或者生活当中,而不是依附于工具。目前的iPad只能接管你部分的工作,很少有人只用一个iPad就满足所有的工作娱乐需求。你的工作流里必然还需要电脑,这也是WWDC向用户和开发者传达出的信息。

消费者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付费获取更多的功能,希望一台iPad既是iPad也是Mac,同时价格还不能变化太多,也希望一辆车可以又快又舒服又有操控。但是这样的东西不存在

苹果:关于iPad,你们都想错了

苹果希望更好的iPad,能更好的配合Mac,大家一起买买买,而不是iPad就够了。

目前看来,iPad就是一个可以做专业事情的toy,其实也好,至少拿起它的时候心情是放松的。



END

作者:电丸胡主编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苹果   工作流   开发者   生产力   消费者   事情   性能   版本   功能   用户   系统   专业   电脑   产品   科技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