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芯片战争,美国真的能从中国的痛中获益吗?”

美国媒体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

众所周知,这次中美芯片战并非是美国第一次发起芯片战,为了美国的利益,哪怕是盟友,日本,也难逃美国的毒手。

当年美国究竟是如何整垮日本芯片的?

而又是谁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如今美国把矛头对准中国,相差无几的手段,还能奏效吗?

美国想要从中获利,真有那么简单吗?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开始扶持日本,全球半导体行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当时美国的英特尔可以说是半导体领域的绝对领导者。

而与此同时,日本通过引进其他国家技术,并且继续发展的方式获得了很大进步。

1955年,索尼开始投入大量研究晶体管技术。投入大量心血之后,索尼成功研制出世界上首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这一突破也成为了日本半导体行业的重要节点,随后日本开始大量生产晶体管。

1959年,日本晶体管产量达到8600万个,成为世界上晶体管产量最高的国家。此后日本不断引进硅集成电路等各种技术,继续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1985年,日本半导体行业迎来首个转折点,当时日本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

在日本半导体行业最巅峰的时候,日本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

此时半导体行业也从美国转向日本,这是半导体行业发生的首次转移,日本成为了全球半导体行业当之无愧的巨头。

眼看着自家小弟的半导体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美国十分愤怒,随后便开始采取措施,对日本日立等各种企业进行打压。

除了明目张胆的打压之外,FBI还伪装成IBM的员工,故意将IBM的绝密资料泄露给日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

该工程师在获得绝密资料之后也没满足,随后表示希望能够获得更多资料。FBI在获得证据之后,迅速对外界宣布,日本企业试图盗窃美国技术

日立等公司一下子被推上风口浪尖,日本的半导体行业也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这次打击并没有让日本半导体行业一蹶不振。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1985年,眼看着无法彻底扼杀日本半导体行业,美国开始对日本展开经济战争,美国金融家还故意操控美日汇率,导致日本出现严重的泡沫危机。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向日本发起芯片战

同年,美国半导体协会指责日本违反公平竞争,要求华盛顿当局必须要依照301贸易条款打压日本企业。

随后美国开始同日本谈判,要求日本必须要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美国半导体在日本的市场份额。

美国还要求日本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阻止日本对其他国家进行倾销。

除此之外,美国还在国际上刻意渲染日本对美国安全构成威胁,不断为打压日本寻找各种理由。

虽然在这场芯片战中,美日两国并不对等,但是日本需要美国提供军事保护,所以日本只能够同意美国的要求。

不过,令美国雷霆大怒的是,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十分顽强。即使美国采取了许多措施,也没有直接伤到日本半导体行业的要害。

1987年,美国议员开始对东芝下手,直接公开砸掉东芝的收音机。在当时,东芝在日本半导体行业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而美国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决定对东芝下手。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面对美国的打压,最终日本只能选择向美国屈服。随后双方达成协议决定联手研制FSX 战斗机,美国开始利用这个机会不断获得日本的技术。

1989年,日本芯片占据全球芯片市场53%的份额,而美国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仅为3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日本半导体行业进入繁荣发展的阶段。在半导体行业的带动下,美国的经济也获得了快速发展。

同年,美日两国签订《日美半导体保障协定》

美国在打压日本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但是在美国打压以及自身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半导体企业未能适应行业变革。

另外,美国还选择扶持韩国发展半导体行业,进一步瓜分日本的市场份额,于是韩国三星等半导体企业逐渐壮大。

1991年,美国再次强迫日本签订了第二次半导体协议。

1995年,在同美国抗衡十年之后,日本最终还是败下阵来。

1996年,美国占据日本半导体行业30%的市场份额,全球的市场份额也保持在30%以上,但是美国还是决定继续采取措施对日本进行剥削,试图强迫日本继续签订不平等的协议。

好在在日本政府的据理力争下,美国的想法最终没有实现,但此时日本在全球半导体的份额已经出现大幅度下降,无力同美国等国家抗争。

1999年,日本为了保住半导体行业,决定对日立等多家企业的DRAM业务进行整合,之后在同年成立了尔必达公司。

此后,美国依旧继续联合韩国,对日本半导体行业进行扑杀。

2012年,尔必达在正式宣布破产后,日本半导体行业彻底败落。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谁坐收渔翁之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DRAM发展大受打击,但是由于美国硅谷企业不断将DRAM业务转移至其他国家。

所以在日本DRAM市场占有率下跌之后,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没有明显提高,反而让三星获利不小。

当时美国为了打压日本半导体企业,不断给三星开绿灯,三星也十分争气,花了大量的钱撬日本的墙角,获得人才、设备等等,最终日本半导体行业溃不成军。

此后英特尔等诸多企业开始花费大量精力研究逻辑芯片,市场上对电脑的需求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美国半导体行业改变发展方向之后,既担心日本半导体行业会危及美国的地位,也认可日本半导体技术有可用之处。

同DRAM不同的是,逻辑芯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设计和制造,毫无疑问,设计部分价值更高。

为了追求最高利润,美国采取分工的模式,发展逻辑芯片,开始将制造部分外包给其他国家。

然而美国担心如果将制造部分交给日本,日本极有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卷土重来,所以美国决定选择更容易控制的台积电合作

自1987年成立以来,台积电都是从事代工工作,从来不会大量砸钱搞研发,也正因为这样,台积电得到了美国的青眼,一跃成为了最强的“高级打工仔”,成功迎来了春天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此外,想要成功生产芯片,不单单要将芯片设计出来,还要拥有生产芯片的设备,而光刻机则是生产芯片的重要设备。

光刻机会将提前设置好的电路,准确地投影在芯片上。可以说想要成功独自研造光刻机的难度,不低于自主研发7纳米的芯片。

目前荷兰ASML占据全球光刻机市场大部分份额,可以说基本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

追溯历史,其实ASML也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ASML建立于1984年,刚好是日本半导体企业发展的逐日中天的时候,美国在经过再三思量后,开始给予ASML支持。

当时光刻机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光源波长却一直止步于193纳米处。直到后来ASML遇上贵人林本坚,利用极紫外技术实现突破,硬生生拔得头筹。

ASML在美国财大气粗的资金扶持下,以及贵人林本坚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壮大起来,之后更是一步步发展为如今的光刻机巨头,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撼动其地位。

日本半导体产业在美国的打击下,接连败走,这也让三星、台积电、ASML彻底走上了历史舞台的高光位置。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其实,美国最开始打压日本半导体企业时,日本企业和政府十分团结,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最终导致美国芯片行业大受打击。

后来,美国在冥思苦想之下,决定重点出击日本半导体巨头——东芝

美国先是利用舆论力量,不断渲染“日本威胁论”,引起美国民众对日本的不满。

随后美国半导体产业继续竭力渲染“日本威胁”,声称一旦美国芯片陷入绝境,未来美国只能从日本进口芯片,日本便可以以此控制美国。

紧接着美国开始逮捕东芝高管,还声称日本企业故意窃取美国技术。

在美国的压迫下,日本只能够同美国签订不平等的半导体协议,但此时美国芯片没有获得快速发展。最终,美国决定扶持韩国三星同日本东芝进行对抗。

美国在扶持三星的同时,也警惕三星会给美国带来威胁,所以美国便利用1997年的金融危机,要求三星进一步对美国开放,让美国企业进入韩国

美国还趁乱进入日本内部,不断瓜分日本东芝等企业的市场份额,最终日本和韩国的半导体企业只能够看美国的眼色行事。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不得不说,虽然美国的办法卑鄙无耻,但是也起到了相当大的效果。放在今天可以发现,美国正在用相同的套路对待华为。

美国先是在国际上不断造势,四处散播所谓“华为对美构成威胁”的错误舆论,利用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向其他国家施压,同其他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华为。

紧接着美国指使加拿大逮捕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要求华为分享技术。

与此同时,美国还不断污蔑华为恶意窃取美国技术,试图以此彻底扼杀华为。

眼看着上述措施没有让华为一蹶不振,美国决定利用芯片卡华为脖子,阻止美国企业出售芯片给华为。

如今美国正在用先前成功试验过的手段来打压中国,认为华为也会同东芝一样被美国击得溃不成军,但就目前来看,美国最终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首先,日本在二战之后过于依赖美国,无论是在外交还是军事上都十分被动,日本根本没有资本同美国展开面对面斗争。

而中国不同,中国是一个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国。中国做出任何决策的出发点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主,不用看美国的脸色行事。

再者,如今中国的综合实力远远强于当时的日本。中国14亿人口构成的市场,正在吸引着世界多个国家支持,日本无法比拟的。

以手机为例,2018年中国手机产量为18亿。中国拥有如此庞大的市场,完全可以支持中国企业经久不息的发展下去。

另外,美国原本想要通过逮捕孟晚舟让华为屈服,但是在经过1000多天的拉扯之后,美国政府即使丢掉面子,也作出了释放孟晚舟的决定

可见美国用对待东芝的那一套来对待华为并不起效。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如今还有一个问题在于,在这场中美芯片战中,美国真的能够获得利益吗?

事实上,美国对中国华为实施芯片禁令之后,受到打击的不单单只有中国企业,全球芯片供应链也遭受重大破坏,导致汽车等诸多行业面临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美国芯片企业也有可能会被迫失去中国市场。

对于美国芯片企业来讲,如果丢掉庞大的中国市场,意味着将会失去一大笔研发资金,而美国在芯片领域的优势将会逐渐被削弱,最终美国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从长远来看,美国无法在中美芯片战中获得任何利益,反而会刺激中国加快自主研发步伐。

但是,美国想要利用芯片打压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中美两国的芯片战短时间内不会消停。

总体来看,美国对待中国芯片行业的方向很难发生转变,但是根据美国商务部预计,如果中美半导体行业彻底断绝往来,美国将丢掉12.5万个工作岗位,迎来800亿至1000亿美元的损失。

ASML也明确表明,美国当前对中国实行的芯片出口管制,不但不能阻止中国获得进步,还会给美国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该公司认为,在没有外国技术的支持下,中国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够打造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但是这并不是不可实现的,未来美国等多个国家的企业,会失去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

德国媒体也认为,中国绝对不是美国政府想象中的那么无力

揭秘美国如何整垮日本芯片,谁坐收渔翁之利?对手是中国能奏效吗

在这场芯片战中,美国CSIS战略科技项目主任詹姆斯·刘易斯认为,美国芯片在未来10年至15年的时间内将继续保持领先,但是中国势必会以较快的速度追赶美国,中国的市场蕴含着无限的潜力。

虽然美国也具备人才优势,但是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业规模已经出现大幅度萎缩,对美国芯片产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限制。

1990年美国芯片占据全球总份额的37%,然而如今已经降至12%有专业人士认为,美国芯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甚至无法回至30%。

总体而言,中国芯片市场蕴含着无限的潜能,这是中国独特的优势。

当前中国华为等诸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开始自主研发芯片,另外中国高校正在开展各种人才扶持项目,以此解决半导体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场芯片战中,中国已经无路可退,除了拿下胜利,没有其他选择,美国的伎俩不可能在中国奏效,毫无疑问,美国非要跟中国“拼”芯片,中国必将笑到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三星   日本   美国   中国   芯片   东芝   渔翁之利   华为   光刻   中美   晶体管   半导体   对手   全球   行业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