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傍晚六点半,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耀在大固城军堡的残垣断壁上,泛起一片片黄色,近500年历史的军堡村落显得格外得荒凉。66岁的杨仲福,坐在村西头的堡门前,望着修古戏楼的年轻人离开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如今,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大固城村修建了新村,年轻人陆续地搬出了旧堡。而像杨仲福这样的老人,旧堡里只剩下了十余位还在守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具有神秘色彩的军堡村。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明朝时期的张家口蔚县,地处边塞,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年边界地区战乱频繁,为固守防御,明朝就在蔚县修建了很多军堡,大固城军堡就是其中的一座。随着时代更迭,边疆安宁,士兵放下武器转为农民,并在此休养生息。而这些军堡也就渐渐地形成了村庄。大固城军堡,坐落在张家口蔚县县城东南侧约8公里处,这里地势平坦,背靠雄伟的翠屏山,远眺极为壮美。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大固城军堡,建造于明代成化年间。整座军堡从北到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400米。如今,军堡内还保留着两座东、西堡门,因此这座军堡又被称为“穿心堡”。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随着人口的增加、新农村的建设,大固城村在旧堡的西侧建了一座新堡。年轻人相继搬出了旧堡。400多年的风雨变迁,军堡的城墙已不见了当年的高大,仅剩下了现在的残垣断壁。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照在大固城军堡的残垣断壁上,泛起一片片黄色,近500年历史的军堡村落饱含沧桑。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旧堡内,不少房屋和墙体都已倒塌,院内杂草丛生,而残存的青瓦拱形门洞和破损的木门,见证了这座军堡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在蔚县境内的800多座古堡中,有着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有庄就有堡,有堡就有庙,有庙就有戏台。在近500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缺乏保护,大固城军堡内的关帝庙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大固城关帝庙历史悠久,已被列为蔚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修缮。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关帝庙内的墙壁上,仍然保留着非常精彩的人物壁画,极具明代绘画风格。栩栩如生的壁画、精致砖雕,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如今的大固城村分为旧堡和新堡,仅一路之隔。空中俯瞰,不同的建筑、历史风格一目了然,新旧堡形成鲜明的对比。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现在,旧堡里只剩下了寥寥无几的老人还在守望,因为他们的“根”在这里。“村里只剩下了十几个老人,说实在得,我们也搬不出去了……”不愿搬出旧堡的杨仲福老人感慨道。在炎炎夏日里,大固城军堡气候凉爽,老人们围坐在西堡门前聊家常、忆往事,远离喧嚣,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今年71岁的羊倌张发老人,手持羊鞭,看守着自己的羊群。而同样故土难离的他,也居住在旧堡里,守望着这片热土。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残垣断壁沉淀里近500年的沧桑岁月,夕阳下,雄伟的翠屏山、泛黄的军堡残垣断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明代军堡变残垣断壁,仅剩10多位老人居住:“根”在这,搬不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残垣断壁   蔚县   关帝庙   青瓦   张家口   翠屏山   明朝   老人   年历   夕阳西下   村落   新农村   雄伟   明代   壁画   年轻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