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人||认知AI还未实现,我们仍然正在路上

2020 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尽管全球遭遇新冠疫情,但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学术研究依旧稳步向前、技术与产业融合也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 1565 亿美元,增长率 12%,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 310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5%。

11 月 13 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共同发布了《2020 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报告显示,截止 2020 年 10 月,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仍共计达到 69.4 万件,同比增长 56.3 %。新冠疫情加速和促进了 AI 与实际应用的结合、落地以及商业化,特别是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快速响应。

疫情加速 AI 技术落地

疫情初期,其传播速度是十分惊人的,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严重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在出行和采买都受限的情况下,传统线下零售和运输行业压力倍增。面对这些人类无法解决的难题,人工智能、大数据、5G、无人机链等技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让各地政府和企业界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2020年2 月 4 日,工信部向人工智能相关学(协)会、联盟、企事业单位发出倡议,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层出不穷的无接触体温检测、无人配送机器人、无人机消毒、人脸识别、轨迹追踪、社交距离监控等技术大显身手,这些原本无人问津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在这场疫情中担起了“主角”,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对 AI 技术的研发投入,据《2020 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0 月,我国创新主体在疫情防控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申请专利达 3036 件,分布于疫情监测、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领域。

也正是因为此次疫情,才让人们发现自身其实很弱小,有很多缺点可以在机器人上得到补助。同时这些 AI 技术在人们的高期待之下,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获得了难得的用户信任。这份信任就是 AI 产品和技术更加普及的基础。

我国 AI 技术发展迅速,但与欧美国家差距显著

放眼国际,同样受到疫情影响,企业正在将 AI 作为创造价值的工具。据麦肯锡(McKinsey)今年发布的人工智能全球调查结果表明,AI 为企业带来比以往更多的收入。来自不同行业的一小部分受访者将其组织的息税前利润(EBIT)的 20%甚至更多归功于 AI。这些公司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以应对新冠疫情,并加速其数字化进程。

人工智能是重塑传统行业模式、引领未来的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重视,并从顶层上进行了战略布局。美国、欧盟、英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密集在 2017-2019 年发布人工智能战略计划,成立专门机构统筹推进人工智能战略实施,实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鼓励成立相关基金,引导私营企业资金资源投入。

尽管 2020 这一年间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就当前人工智能的全球发展格局而言,目前是处于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主导领域最前沿进展,各国也都有各自的优势领域。

从全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规划发布态势来看,北美、东亚、西欧地区是人工智能最为活跃、最有竞争力的地区。美国等发达国家具备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积累、人才储备、产业基础方面先发优势,同时美国的战略目标也是维持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导者地位与全球领先优势。


小白人||认知AI还未实现,我们仍然正在路上

我国 AI 专利申请量年度变化趋势(图片来源:《2020 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

美国的优势领域是:机器人、脑科学、自动驾驶、通用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等前沿领域;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有竞争力;日本、韩国等国在机器人、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具有产业优势。欧盟、英国等还重视智能能源技术领域的研究。日本在脑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也较为优先。

中国和欧洲处于一个相似的地位,有着并不输美国的青年研究者基数,但是由于计算资源不足无法展开高质量的研究。日韩等前几年有所落后,目前正迅速跟进。印度、巴西等一些其他国家只是偶尔可以见到不错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度学习刚刚在计算机视觉兴起的阶段(2015 前后),中国曾一度居于微弱领先位置。然而随着我国公司计算资源不足、顶尖人才(如何恺明)迅速被美国挖走、各公司白热化的市场竞争无力再大力投入研究等原因,未能在现在保持优势,且中美差距在进一步扩大。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与欧美国家仍然存在突出的技术差距,图灵奖得主深度学习三巨头均就职于美国、加拿大,这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起来的问题。近些年一些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也大多出自国外科研机构。在资源密集的前沿方向有着明显的差距,对于最近兴起的大规模预训练,中国几乎没有任何机构有着复现的能力(主要是计算资源制约,包括资金和显卡),更谈不上创新。在落地应用上,中国基本已经达到世界前沿,略微领先其余国家,但是应用方面本身技术壁垒不明显。在纯理论领域,一直以来就跟欧美有所差距,国内开展较少。

从基础研究来看,美国在处理器/芯片、机器学习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无人机四大热点领域强势压制中国。在科研产出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几乎所有子领域的论文产出量均居于全球首位。中国的 AI 科研产出水平在自然语言处理、芯片技术、机器学习、信息检索与挖掘等 10 多个子领域虽然都紧随美国之后,但是落后差距明显;而在人机交互、知识工程、机器人等领域,中国还未能进入全球前三名,还需努力追赶。不过,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已进入第一梯队。在新基建政策的激励下,2020 年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数量不断刷新。截至 2019 年底,中国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总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申请数量最多的国家。

AI 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除了政策支持,AI 发展是需要大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要素的共同驱动。中国凭借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监控基础设施,在数据方面优势明显,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源动力。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

我国 AI 发展的优势在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终端产品多且丰富,优势领域包括:计算机视觉、语言识别、计算机图形、多媒体等,例如人脸识别方面的领先企业有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和云从科技等;中国的短板在基础层,中国 AI 发展的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缺乏突破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在高层次人才储备、高质量专利申请上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但是,中国在论文产出和影响力、研发投入、资本投入方面有发展潜力。

未来,任何商业都要转变为智能商业,这也将导致媒体运营模式的重构——从人工决策到自动化、智能化的系统决策。智能商业时代,媒体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仅在于规模效应,更有线上线下全链路打通的协同效应,开放程度越高、创造的价值就越高。

每一个媒体技术变革的时代,都会催生媒体形态的变化。以前,是人找广告,现在,是广告找人。以前,广告是千人一面,现在,广告是千人千面。未来,万物皆屏,万屏皆媒,届时我们会放下手机,生活空间更大的屏幕会取代手机使用时间。

在今天的技术环境下,企业发展模式要从竞争模式转向共生模式,要从规模增长转为价值增长,用开放协同和创新驱动增长。

线上的互联网流量平台,在流量饱和后,必然要转向线下,而线下媒体的传统定量定性评估已满足不了客户需求,一旦线上与线下媒体的融合,形成闭环,将为媒体产业带来一场变革。小白智媒构建了一个线下线上打通的智能媒体生态圈。可以预见,这将全面助力品牌突围流量困顿,撬动各行业更多增长空间。

小白智能科技 致力于做一直有创意的智能科技公司,将秉承“创新匠心造芯,共识共创共享”价值观,以“用智能科技,缔造美好生活”为使命,以“让人回归人的价值”为愿景,为打造中国首家餐桌智媒体而奋斗。

小白人||认知AI还未实现,我们仍然正在路上

本着无模式不产品、无创新不企业的原则,小白智能科技打造“智能+”首个项目,应用到餐桌场景“智能+媒体”——小白人餐桌智媒体,打通愉悦C端、赋能B端、数据应用的新商业模式,通过线下智能硬件多场景应用作为流量入口,将线下流量采集引流到线上平台,再通过线上平台小白卡使用,将线上流量引流到线下实体商家,真正打通线上线下流量闭环形成智媒体生态圈。

未来,随着 AI 技术不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该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也会面临着巨大的“缺口”,而人才的短缺反过来又会阻碍 AI 的进步。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唐杰教授认为,“校企联合”可以有效改善我国 AI 产业的现状,推动 AI 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科技   专利申请   人工智能   白人   美国   疫情   中国   认知   流量   路上   优势   领域   我国   智能   产业   媒体   全球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