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次新转型

原创:史玉强

一个新经济学概念的提出

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首次提出“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文化产业,‘专精特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2013年7月16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明确提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及推进措施。强调要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

文件颁布后,各地落地的积极性很高!

到2020年,全国已有26个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含计划单列市)出台培育认定办法,累计认定企业2万多家;29个地方建立企业动态库,入库培育企业6万多家,其中26个地方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初步形成了各级共同推进“专精特新”企业的协同工作体系。

河北省工信厅从2019年到现在共筛选公布五批160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通过近几年摸索并对标国际,上海形成了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的理念,提出要培养一批细分行业的翘楚,打造类似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的目标。

工信部部决定在各省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产品基础上,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分类促进做大、做精、做强,用3-5年时间培育10000家左右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选择处于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推动其紧盯产业前沿技术,不断巩固扩大技术和产品优势;对于从事新兴产业或未来产业的企业,加快推进规模扩张和布局,迅速攀登行业制高点,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示范标杆。

2021年2月,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将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升为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

2021年7月27日,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致辞中强调: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培育和扶持“专精特新”企业。

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各位企业家要以“专精特新”为方向,把企业打造成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

中小企业好,中国经济才会好。强化“专精特新”,推动中小企业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副总理的讲话传递了重要信息。

专精特新第一次升为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工程。

三天后的730政治局会议提出:

“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我们理解一下中央决策的重要意义:

大力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对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尤其要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不仅要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还应培育大批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领域、细分产品、能够在所在领域不断创新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整体提高各产业的附加值水平。是我国经济的细胞再造工程。

随后,工信部提出具体落实目标,力争在“十四五”期间:

孵化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培育十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打造一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推出一千家“单项冠军”企业。

这百万级数量的专精特新企业的问世,将给我国经济注入无限的活力,是一项经济的细胞再造工程。中国经济必须有更多数量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才能增强经济韧性与竞争力。

掌握专精特新的内涵

专精特新是有标准的内在含义的。

综合政府文件和专家观点,专精特新定义如下:

1、“专”是指采用专项技术或工艺通过专业化生产制造的专用性强、专业特点明显、市场专业性强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和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优势。

2、“精”是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或工艺,按照精益求精的理念,建立精细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心设计生产的精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3、“特”是指采用独特的工艺、技术、配方或特殊原料研制生产的,具有地域特点或具有特殊功能的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化。

4、“新”是指依靠自主创新、转化科技成果、联合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式研制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其主要特征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附加值和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推进“专精特新”,使我国企业发展模式将产生一次彻底的转型。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家追赶发展过程中偏重规模和增速,在民营企业中也产生一批大地产、大网络、大资本集团。这些大民营公司在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许多问题,如垄断问题、债务危机问题、传统产业转型难等等。而“专精特新”型中小企业则要强调专业化程度,避免多元化战略,以确保在细分市场取得全球霸主地位。因此,中国中小企业应该改变传统发展思维,强化“专精特新”,增强企业全球竞争力,通过占领全球市场赢得规模效应。

今后,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必须实现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由传统到创新的转变。

要坚持四条原则:

1、坚持专业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实业,专心细分市场,专注核心业务,重点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关键设备和先进材料,培育一批专注“四基”领域、补强产业基础和产业链短板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2、坚持精品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坚持质量第一、品质至上,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推进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心服务,以适配的品种、精良的品质、美誉的品牌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培育一批拥有行业标准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3、坚持特色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研制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打造“百年老店”,培育一批掌握独门绝技、占据独特市场地位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4、坚持创新化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激发新经济新动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鲜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特征的专精特新冠军企业。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呈现出一片蓝海

可以预见,在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中,由于“专精特新”工程的启动,企业的生态环境会发生根本变化,企业结构会出现明显优化:我们会看到

一批行业小巨人;

一批世界隐形冠军;

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企业;

一批细分行业龙头企业;

一批填补市场的空白的企业;

长期专注并深耕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的企业;

一批创业板、科创板上市企业等将活跃在经济舞台上。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实意义体现在:

1、有力推动我国产业的现代化、高级化进程。从属性上讲,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的特征,通过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大力培育战略专一化,研发精深化,产品特色化,业态新型化的中小企业,必然带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

2、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带动改造同业传统产业的转型,实现自已所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

3、在产业链建设中发挥核心技术环节功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动的融入大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体系,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这些行业“小巨人”在德国称之为行业“隐形冠军”,在中国则是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者“配套专家”型企业。这些技术性中小企业大多数位于制造业上游,主要以生产零部件、设备以及材料为主,在产业链中位于核心技术环节,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4. 发挥创新发展的生力军作用。中小企业的创新非常活跃,大量新技术和新产品、新服务、新业务模式都是从中小企业衍生出来的。近年来,我国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更加活跃、创新领域更加广泛,不仅在原有的传统产业中保持旺盛活力,而且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咨询、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中成为新兴力量。

专精特新将给资本市场注入源源活水

专精特新企业与资本市场是良性互动,互为助力的关系。

首先,资本市场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功能突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般有企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具备股权和债权融资条件,又处于发展的成长期,有强烈的融资需求。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不仅新三板精选层将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聚集地,而且注册制下的科创板和创业板也将服务更多中小企业、科技企业和创业企业上市融资,科创板专攻“硬科技”,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促进实现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同时利用债券市场,采取增信措施,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得更多中长期融资,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可以创新投贷联动等服务模式,鼓励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不断拓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和渠道。

其次,优质企业是资本市场立命之本,吸引优质公司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专精特新”的核心就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通过深耕细分领域,可以弥补大型企业无法“专”和“精”的缺口。未来这个群体会为资本市场输送数以万计的高科技、高成长、高盈利的创业、创新型企业。未来10年,随着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质量都会发生根本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附加值   小企业   资本市场   产业链   中小企业   特征   冠军   特色   模式   产业   基础   经济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