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越来越像第三世界国家"

“严重洪灾让德国秩序的神话破灭。”俄罗斯《观点报》17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本文作者是俄罗斯财经大学(Russ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副教授格沃尔·米尔扎扬(Gvorg Mirzayan)。

法新社18日最新报道援引德国警方截至当地时间周日上午的数据称,德国西部洪灾造成的死亡人数已上升至156人。而仅在德西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警方就报告了110人死亡。“恐怕还会有其他的受害者加入进来。”警方在声明中警告说。俄《观点报》这样形容灾区当地的惨状:互联网中断,巨大石桥被冲走,洪水将汽车、房屋、整个村庄一扫而空。

破坏后的德国街道


德国的洪水可能是近年来袭击西欧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其后果不仅是生命的丧失和基础设施的破坏,还打破了德国关于社会和国家的神话。这是继德州极端寒冷天气造成的电力危机之后,西部又一场基础设施灾难。局势完全失去控制。然而,德国各国政府将洪水归咎于“气候变化”。不仅是主要媒体,还有官员。

毫无疑问,大自然过于努力了。但如果德国没有基础设施问题,灾难就不会如此严重。权威人士(真正的内部人士,而不是浪费预算谈论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的人)和政客(更诚实,而不是那些试图将灾难描述为不可避免的人)指出,土地的大规模开发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地下。他们还指出,该市老化的下水道系统和无法容纳的居民数量。

然而,德国的统治精英根本不想为导致此类伤亡的失败负责,他们甚至无法有效地组织救援行动。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在关注德国的灾难。当他们发现德国精英完全无法处理这种情况时,当他们在德国媒体上读到废弃的房屋和淹没的商店开始被洗劫时,他们必须问:为什么?

洪水带来的破坏

我们从小就被告知,德国文化是高尚的,法律是至高无上的,那里的一切都是严格的,有系统的,有规律的。在德国各地都能感受到秩序。总之,这是一个组织和纪律的天堂,这是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奋斗的。但面对灾难,德国令人钦佩的秩序在哪里?事实上,不仅是这场洪水,还有其他一些事情告诉我们,它已经不在了。

德国精英完全瘫痪的其他例子包括COVID-19疫情,政府在疫苗制造商大发横流的想法面前退缩了,未能有效地为其民众接种疫苗。还有当前的移民危机,默克尔实际上把100万移民从中东送到了欧洲。柏林,陷落的首都,不容忽视。

德国COVID-19疫情


“德国没有秩序。柏林是一个被垃圾包围的肮脏城市,”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Dmitry Ofezev-Bielisky说。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浪费比其他城市更严重。亚历山大广场附近有个十年前的项目。Tempelhof的工程开始于2008年,最初计划在两年内完工。目前的目标是在2023年开放机场。我们已经花费了原来预算的三倍。”

答案很简单:秩序感不是天生的;它被灌输到教育中。当传统价值观崩溃,当欧洲社会变得越来越欧洲化,越来越模糊(不是穆斯林,而是被一种被诸如极端自由主义之类的毒素冲淡和毒害的认同感所模糊),秩序感建立的基础也随之瓦解。

最后,德国开始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国家。精英们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而是用编造的故事、凭空捏造的风车来粉饰自己,比如遏制俄罗斯。人们在困难时期,或者更糟的时候,会成为抢劫者。

谈及德国为何“毫无秩序”,文章称,保持秩序的观念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接受父母或国家的教导的过程中形成的。历史上,普鲁士军队并非天生就是欧洲最好的军队,只是因为当时有严格、甚至是残酷地培养纪律性的体系。欧洲人“遵守法律”,也是因为他们在被灌输价值观与严格的欧洲法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观念。如今,欧洲的传统价值体系遭到了破坏,欧洲社会变得愈加“毫无组织性”(如今是被类似于极端自由主义的“病毒”感染得“很模糊的统一性”),因此欧洲逐渐失去了保持秩序的基础。对于德国来说,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德国开始越来越像“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其精英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文章最后称,西方国家的精英明白,在他们自己玩弄所谓民主的同时,真正有秩序的国家(比如中国)正在有条不紊地前进,在历史的转折点赶超欧洲和美国。不排除德国下一届政府或将来其他各届政府会试图再度让民众形成“有秩序”的观念,但做到这一点极不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德国   普鲁士   洪灾   俄罗斯   欧洲   自由主义   洪水   基础设施   灾难   警方   秩序   模糊   观念   精英   西部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