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道理都懂,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涩郎」,欢迎大家关注。

大家好,我是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我最近真的有一个非常大的顿悟,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大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以前,我总是认为原因是大家缺乏行动。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就是知行合一的差距。

很多人大道理都懂,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真的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行动吗?再往深了问一句:那他们明明知道这件事非常好,道理也懂,那为什么就不行动呢?难道是因为懒吗?

以前我总感觉,大道理知道了,只要我们按照道理行动就能够成功,就能够过好这一生,比如:我们都知道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写作的红利凸显,只要我们在各大自媒体平台上坚持写作,坚持上几年之后,最起码也能混成个小 V ,满足我们做个副业,过个小日子总是能行吧?比如:我坚持了 8 年,确实达到了这种效果,完全可以让我实现自由职业。

但是,即使大家知道这是趋势,能够挣钱,也有很多人没有行动啊,也有很多人行动了,却没有赚到钱的,更有坚持了好几年,也没有成功的,这是为什么呢?

直到我了解到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对知识的区分,我才发现原因是:熟知与真知的差别

其实,这背后最本质的区别是:熟知与真知的差别

我最近在读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他说熟知就是:你熟悉的 ——“那谁,认不认识?”“认识,我熟!” 但是,熟知常常不是真知。

对一个知识的掌握程度,粗看差别不大,但细看差别非常大,黑格尔干脆把那些我们通常以为我们知道,但其实不知道的知识叫 “熟知”,真正知道的知识叫 “真知”。

当一个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就会出现大量玩家瞬间涌入的情况。他们之所以迅速进入到这个新兴行业,是基于他们的认知的。而他们的基本认知是两个:一,这里蕴含着巨大的机会;二,这跟以前的玩法不一样。但当你继续问第二层次的问题,他们往往就说不上来了,再往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第五层次…… 你根本连问都没办法问。

比如:当自媒体时代来临的时候,当初疯狂涌入这个行业的人,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不知道这个行业的,否则他也不会进来,但是他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可以说连熟知的程度都没有达到。看看现在自媒体行业,各大自媒体平台上乱七八糟的信息就知道危害有多大了。

其实,大家都是携带着非常浅薄的认知进来,最后大多数的人只能为这个行业的认知升级做贡献。

最终成功的这些人,其实就是认知升级的速度和程度最优,得以幸存下来,因为它们以非致命的代价 —— 有时候甚至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快速实现了 “认知升级”。

大道理只能说是大道理,是通俗易懂的浅薄认知,而无知的人特别喜欢把这些通俗易懂的浅薄认知当成自己炫耀的真理。比如,当你跟一个行业内的专家或者成功者对局外人说一个大道理的时候,听的人,往往是没有耐心的,直接插话说:对,这个道理我都懂,你不用说了。其实潜台词的意思就是:咳,你不用说了,我都懂,别把我当成无知的人,你说的我都懂,我不知道比你高多少个层次呢。

包括我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肯定有读者在读的时候,心里会想:你说的这个道理,我知道,都是常见鸡汤罢了,我不用你教我,你也没资格。

没错,这些听的人,看的人,只是把熟知当成真知了。

认知就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说白了就是不断地去打磨和思考自己的熟知,在不断递进的提问当中,一层一层的抽丝剥茧,直到把熟知抽离成认知。

一个人的认知优势体现在他的真知跟熟知的比例:如果你头脑中净是一些熟知,基本上没有真知,或者说只能回答第一个问题,大量的知识只能经受住第一问,你的认知就没有优势。拥有 “真知” 的人是能够让自己的熟知经受住下一问,并且在下一问的过程中,用最快的方法找到解决方案。接下来新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又能快速地去寻找新的答案。

吴伯凡老师说:我们可以把任何一个认知理解为一个物种,这个物种要面对的环境是一个或者一堆问题,你是否能打怪通关进入下一级,就等同于你的熟知是否能不断救赎,在通关以后逐渐接近真知。

思考一下:大道理是真知吗?其实,对于有经验的人是真知,因为这是他们经历过程之后的总结,在这个大道理的背后它隐藏了里面很多颗粒度很细的真知。对于,没有经验,没有行动的人来讲,大道理就只能是浅薄的认知,就像是鸡汤一样,因为他们感受不到过程当中的颗粒度很细的真知。

任何人的认知都包含熟知和真知。所谓 “认知优势” 是提高真知在整个认知中的比例,而很多人的认知之所以没有优势,是因为他的所谓 “认知” 当中有太多的熟知 —— 经不住疑问的那些知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没有成功的原因,把熟知当真知,没有思考,没有去抽丝剥茧,简单的只知道执行熟知,这就是在低水平的做事,甚至是重复做事,即使做了一万个小时,也不会成功。

打造 “认知优势” 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持续地经受提问,让那些认知体系里的 “熟知” 升级成 “真知”。

事前不停的提问,事后不断的复盘是打磨概念,提升认知最好的方式。

要想过好这一生,光懂一些大道理是没有用的。

划重点:

任何人的认知都包含熟知和真知。所谓 “认知优势” 是提高真知在整个认知中的比例,而很多人的认知之所以没有优势,是因为他的所谓 “认知” 当中有太多的熟知 —— 经不住疑问的那些知识。

打造 “认知优势” 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持续地经受提问,让那些认知体系里的 “熟知” 升级成 “真知”。

事前不停的提问,事后不断的复盘是打磨概念,提升认知最好的方式。

另外,如果你想养成阅读习惯却不知道读什么好,你想通过认知致富,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涩郎」,我把我这些年积累的 300 本优质书籍和私人书单分享给你。

为方便大家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想要的知识,我已在公众号里准备了近百篇优质文章,并做好了分类,再次希望你来我的公众号做客,我是号主「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大道理   黑格尔   抽丝剥茧   真知   浅薄   认知   差别   公众   层次   道理   比例   不好   优势   媒体   知识   行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