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拖延症的你还有救

有这样一个案例:

我有一个销售同事爱拖延,每当他拿到一个新项目,他会告诉设计师:“客户后天早上9点整要看到初稿,你要在两天之内完成初稿。” 然后设计同事加班加点的在截止时间前将初稿发到客户邮箱。哪怕客户没有具体的截止交稿时间,他也依然如此。结果客户满意度大大提高,他不负众望的拿到了年度部门销售冠军,喜提公司商务部部长。

我的另外一个销售同事也爱拖延,星期一早上下的单摸着下班的点发给设计师,匆匆忙忙,没有告知关键节点,设计师只好把他的单子时间节点推后。三天后,客户打电话过来询问明天能否交稿。设计师听到消息简直要晕过去了,连忙通宵达旦的加班加点。客户看到设计稿老大不满意,对细节各种挑剔,和他合作的设计师同事心里也憋屈。


你看,人人都是拖延症患者,却对“截止日期”尤其敏感。 有人巧妙地利用截止时间,事半功倍;有人被拖延症所误,陷入恶性循环。

回忆一下儿时的你是这样的:

寒假倒计时还剩下7天,你猛地意识到即将开学。玩了大半个月的你,最后一周闭关在家,疯狂刷作业。最后一天终于赶完了所有的寒假作业。

毕业工作后的你是这样的:

想看看书,刚翻两页就觉得抖音在向你召唤。想练马甲线,跑了三天健身房,就觉得太累了,必须对自己友好一点。从来都是这样,来时兴致匆匆,去时大脑已经不听使唤。沉迷在娱乐中的你早已忘记了看书健身的初衷。

来看这样一组公式,

别怕!拖延症的你还有救

假设你的基点是1,每天在这个基础上多努力1%,坚持一年后,你会收获到37.7834;

假设你在基点一的基础之上,每天做减法,那么一年下来,你只剩下可怜的0.0255;

两组数据结果对比一下,相差了1481.57倍,已经形成了巨大的鸿沟。


从数学公式的推理可见:1%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1%逐渐拉开的。

不管你是对让自己感到不愉快的事情拖延,亦或是对难以完成的任务拖延,还是对需要做却难以做出的决定拖延,不要犹豫,即刻行动。你才能改善自己的基石习惯,成为全新的自己。

从医学上看,拖延症是病,得治。其普遍存在,主要通过心理疗法,来转变推迟任务造成的自我调节失败心理。

拖延症到懒癌晚期只有一步之遥。爱拖延的人面对一个新任务,常常是先对自我有了很高的期许,想要充分准备,却一直停留在空想的状态。所以,拖延的期间看起来像是懒惰一样,迟迟没有前进。只有到了截止时间前一段时间才会去真正行动。结果由于行动时间不够充足,交出的答卷差强人意,造成初衷与结果背离,心底继而产生强大的落差。

遗憾的是,拖延症目前还没有药物可以治愈,只能预防。我曾经萌发出这样一种想法:如果有一种治疗拖延症的疫苗,从我呱呱坠地起就开始注射,那么现在的我该少掉多少烦恼啊!

这个世界上只有轻度拖延症者和重度拖延症者,我们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放任自己沉迷于视频、小说、游戏,并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所以我只好告诉自己:一小时候我得上传这篇文章,必须现在提笔开写。

可是人生中有很多事是没有明确的截止时间的,不管你在不在意,总有一天要兑现。

如果我们的大量时间耗在所谓的准备行动前的空想阶段,那么兑现的那天,你会发现人生掉入到被收割的地狱模式。所幸,只要转变认知,巧妙地提前设置“截止时间”,强化目标,多预留一点改进的时间,一切都还来得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商务部   作业   加班加点   初稿   基点   空想   节点   初衷   寒假   设计师   早上   同事   自我   客户   时间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