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魔咒!小城里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01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观照到民营企业的现实是:崛起的路千条万条,每一条都足够神采飞扬;扼命的枷锁只有一副,一夜间让高楼落尘埃!

不想说恒大。

目前恒大的危机正比火热比水深。前几天支持恒大降价的拥趸们,随着恒大财富“让领导先走”的爆雷,再无法生出维护他的任何理由!

恒大绝境的直接原因是流动性吃紧。

总欠债1.95万亿,大概率不会有水分。但账面上过2万亿的总资产未必是干货。即使能够全部抵债,未见得能实打实清完。

何况大量资产很难快速变现。

所以如果没有意外,恒大的前途……留给恒大的日子不多了。

之前有不少民企的例子。单从过程和结果看,与恒大今天的遭遇如出一辙!

抛开地产行业,抛开中国最大房产商身份,恒大不过是又一个前车之辙,后来者的可借之鉴。

一切的一切,表面是缺钱,根子在自身!非常严肃地说,就是咎由自取!

02

河南,也是恒大老板许家印的老家,一个不三不四的N线小城里。

1993年,国企改革深入进行中。大街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体摊贩:卖袜子,卖童装,卖玩具手工,卖水果冷饮,卖茶鸡蛋油烙馍……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下岗职工。

这部分人是较早接受现实的人。

企业转型已无可阻挡,身份改变已成事实,绝不是你哭天抹泪堵在厂里闹几天,就可以不改的事。

与其对抗,不如及早适应。个人的前途已经完完全全靠自己把握了!转变的越晚越被动,耽搁的都是自己的机会!

一个年轻人也成为街头游商小贩的一员。

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不是下岗了,而是“主动”转变身份,由原来的企业职工,变为“国有民营”的承包人。

关于他的出身过往,民间一度流传着很多传说,大抵是这样的:

科班毕业于省内某商业学校,在当时这种学历称得上“凤毛麟角”,直接被分配到市内最大的商业机构——百货公司。

按照正常情况,在初高中文化遍地的小城人群中,他称得上“人才”称号,放到哪个岗位都有用武之地。虽然升职加薪需要“走关系”有点难度,但保持一份稳定工作很容易。

然而处于时代风口的他内心蠢蠢欲动,哪儿能耐住“沉稳”地消磨,没多久便“脱颖而出”。

百货公司前一年搞“破三铁”,组织干部竞聘上岗。这老兄觉得机会来了,真就以一名普通职工身份,兴致勃勃地报名参加了。

——很多人都偷着乐,觉得就是个笑话。

没想到等竞聘那天,他一往无前,闹出个更大的笑话。

在演讲台上,面对着市里局里和百货公司一干领导“考官”,这位老兄慷慨直言:

市场经济以成败论英雄。人家外地的某某某企业做的好,他们的领导就是英雄;我们的某单位是个烂摊子。

有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有咱们百货公司的领导们责任,也有商业局和市里的领导的责任!

所以我们不是英雄,都是狗熊……

道理是那个道理。放在今天听人们能一笑置之。因此当时的他理直气壮毫不尴尬——只尴尬了台上台下坐着的一众大小人物——竞聘会冷场,差点进行不下去!

这件事的后果很严重——这位老兄得了个“目中无人”的雅论。不仅竞聘失败,工作也被调整,到哪儿哪儿不要。

闲置了好久,最后只能去仓库做了一名保管分发鸡蛋。位置来之不易,是求爷爷告奶奶才得来的,然而一样不受人待见,日子过得苦哈哈的。

他心知这么着也呆不长。只要开始下岗,第一批他就必走无疑的!

恰在这时百货公司改制。下属有一家小型门店——又叫食品公司,常年亏损。这位老兄早就忍无可忍,干脆破罐子破摔,做出了又一个让好多人逗比的决定:承包了那家不足200平米的小店。

除了每年交一部分租赁费用给公司,门店盈亏自负。店名都没变,还叫食品公司。人事关系自个惦着 ,自己给自己承担费用。

总共14000元本金 ,加上他十三个人,都是下岗职工。

生意不好做,起步时各种苦各种难尝了个遍。曾经为了盘活店里资金,他和十二个工人蹬着三轮,满大街跑着叫卖……

没明没夜地做了两年,小店居然做起来了。

这时赶上连锁店业态蓬勃兴起,国家鼓励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他抓住时机趁势而起,跑贷款,扩门店,安置下岗职工……由此一发不可收!

03

说了这么多,只想说明一点:这家公司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创业。

就是这么十几个人,由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起步,数年间发展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1999年连锁成形,全市门店近二十个。2003年正式更名为河南九头崖集团。

此时郑州平顶山市两地商业门店过百家,业内公认的全省最成功的跨区域商业连锁企业。

同时通过收购国有食品厂,涉足纯净水、月饼、速冻生产。兼并郏县肉联厂,生产生鲜肉。

2002年郑州市自建140亩的工业园区,生产月饼和纯水。当年又收购老牌大厂平顶山市啤酒厂,进军啤酒行业。

依靠强大的商业连锁优势,似乎每一个行业都具有成功的机会。后来的发展也似乎验证了这一点。

郑州的纯净水生产线全省最大。2003年月饼生产线投产,当年销售收入近3000万元,成为河南一线品牌,还一度登上央视黄金时段广告位。

同样是 2003年,投资西饼业,两年间在郑州开办了近30家西萨饼屋。

2005年,公司进行过资源整合,提出做中原饼业大鳄、水业大户、啤酒名坊、超市和便利店龙头的经营思路。

此时的九头崖集团企业,分布于上海、郑州、平顶山等地,主导产品有纯净水、啤酒、月饼、速冻食品、果汁、饮料、中西点、肉制品等。

在以后的很多年里,“九头崖无国界”六个大字都赫然写在集团网站的首页上,似乎隐喻着一个国际化的“帝国梦”。

04

时光荏苒,在“专注”与“扩张”并行的矛盾中,九头崖小有波折,仍砥砺前行。普通人没有感受到什么异常。

商业连锁依然生意兴隆。虽然撤出了郑州,但在平顶山仍是绝对的老大。

啤酒、月饼、纯净水、西饼屋都还在卖。虽然貌似不理想,但街上、新闻上都不乏它们的影子。

尤其是与时俱进,搞了个河南莱佛电子商务公司,大量发放储值提货卡……总共发放了不知道多少张!多少人毫不犹豫就办了!

这是九头崖无可替代的最大竞争优势!

就这么波澜不惊过了十年。九头崖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尤其在商业零售这块,没有哪家对手能望其项背!

惊变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的7月18日早上,九头崖突然贴出公告:因为经营资金紧张,不能继续运营,所有门店闭店。从县里到市里近30家店面同时关门。

此时人们才大吃一惊!

声明里说的很扭捏,经营资金紧张。白话说就是缺钱!无法正常兑付供应商货款,无法支撑企业正常运营。

有民间传言:事情突兀发生另有隐情。当时九头崖一笔巨额贷款到期。按照惯例,企业先还再贷,然后继续使用。多年来都是这么操作。

然而这次年底还上后再拿不出来了。九头崖苦苦支撑了近半年,最终做出无奈之举……

事情发生之前早有人质疑:九头崖摊子太大,除超市外都是赔多赚少,早晚会被掏空!

这预言似乎最终言中!

从那天闭店后就再无开门,运营了26年之久的企业自此退出舞台。

到底有多少欠款以至于要关门,外人不得而知。

但据一位乳品商说,自己搭进去近千万。受到损害的主要是他们这样的大大小小商户,和数万或者更多的手握储值卡无法兑现的市民!

他们自此开始旷日持久未必有结果的维权之路……

05

世上总有些巧合让人感慨!

昔日的九头崖和今日的恒大何其相似!一个经营资金紧张,一个流动性吃紧!本质是一样,缺钱!

为什么缺钱?不是不挣钱,而是挣得钱远远不够还债。

为什么不够还?摊子太大,亏损太多,拆东墙补西墙已经于事无补!甚至连银行都不放贷了。

于是危机乍现,满盘皆输。

意料之中的结果,意料之外的脆弱。

如果说国企衰落是因为低效管理,那么民营企业则往往栽倒在经营上。

民营企业的经营能力毋庸置疑!

依靠敏锐的觉察力,果敢的行动力,超乎想象的胆略和坚定不移的强大信念,民营企业总能在乱局中先知先觉般应风而长,迅速达到一个又一个惊人高度!

他们的管理手段很粗暴很有效,对人性的运用无所不及,尤其擅长建立在认同企业基础上的高度思想统一。

无论是当年的九头崖,还是而今的恒大,都不难找到这方面足够详实的证据。

这种手段有力地保证了效率。明明是一群生意人,却更像是一支真正的团队。令旗所指,人人披靡!那种无往而不胜的气势压倒一切!

致命的缺陷也在这里。

哪怕方向错了,也会正确无误地执行下去!从队伍前面发出的声音,会被后面喊得更响更亮,而很少或者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

于是或者波澜壮阔或者昙花一现,从穷途再到末路的几个节点大抵可见:

顺风顺水的野蛮生长——

成功自信的跨步扩张——

近乎疯狂的多元化战略——

主业受累全面退却的流动性吃紧!

结果就一个:突然间钱就不够用了!

06

暮然回望,多少人心怀大志造富乡梓,但起步时就卡在这个问题上,终至众志难酬抑郁半生。

也有多少人乘风而行海阔鱼跃,然而却不觉间跳进了一个更大的坑里,一击之下便被打回原形!

与财大气粗的国企相比,融资难本就是民企的先天硬伤。拿到的钱可以用但经不起铺张。

路子可以猛,但不要太猛——失去了可控性。

步子可以放开,但不要太开放——否则跳出去可能收不回来!

危机是一步步形成的。

在某一个偶然又必然的节点上,灾难猝然而至,大错已无可挽回。

比如现在的恒大。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有白马骑士入场,企业可能更名变姓,成为他人鱼肉;要么关门破产,自此了迹江湖。

用不了多久,某个地方还留有支椽破瓦的痕迹,但江湖上再没有他的传说。

昨天有九头崖,今天有恒大,明天可能有另一个恒大或者另一个九头崖。一样的教训,一样的翻版,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巡演着。

区别是体量有大有小,但每一个当事人置身其中,都一样损失惨烈!

07

高楼矗起那一刻,谁能想到它还会坍塌?

我们可以不想。

恒大和九头崖们肯定会想!

但终究还是没能逃脱魔咒!

难道这就是知易行难?

楼塌了,留给人们的不是一地鸡毛,而是一片血气腥风!这代价——太过沉重!

时光终究会荏苒了江湖,但愿这沉重能始终被记住。

无论什么时候,当后来者再谈起江湖,人们记住的不只是大碗喝酒大秤称金,更记住切肤之痛的深沉和难以言表的遗憾!

如此才不枉了这场江湖行!

民企魔咒!小城里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平顶山市   吃紧   郑州   河南   民企   百货公司   纯净水   老兄   月饼   下岗职工   民营企业   城里   身份   领导   江湖   故事   科技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