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格尔在其歌曲中极具天分地处理了汉字蒙古化的问题,你认为呢?

我不认为腾格尔融入了多少蒙语




我觉得,民歌是地方特色,是一张招牌,无论哪里只要有这种旋律响起,定能从它的辨识度里找到它的存在,民歌的意义所在,这是民歌的地域特色,是地方的人文风情造就的,其他地方模仿不了的。就如世界上不同的曲风歌曲的存在一样道理(意大利的歌剧、美国乡村音乐、校园民谣等),最纯的才是最真的,腾格尔之前的民歌, 是民歌的曲调汉字的歌词; 极大程度上糟蹋了民歌. (我觉得不能这么认为,那些外国名曲被译为多国语言后的效果,其实是一样的,只是韵味差了,不地道了,还有诸如演员穿着民族服与其他风格的衣服演唱,效果会大不一样......),腾格尔在歌曲里, 直接把汉字当成蒙古字, 最大程度保留了地道的蒙古风味. 其歌曲中的汉字歌词外表是汉字, 骨子里是蒙语.这是纯真的表现,最后,我认为民族的东西一定是需要原汁原味的,那样才能流传更广泛更久远。

美国乡村音乐《故乡的路请带我回家》




您好!很高兴能够和您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对于腾格尔在其歌曲中极具天分的处理了汉字蒙古化的问题,我的观点是:在众多的民族歌手中,腾格尔老师恰当地利用了自己“口音”的优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就像舵手找准了方向,不容置疑,他是成功的。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从大众口味中独辟蹊径。

1986年,腾格尔凭借一首《蒙古人》谱曲并演唱,一举成名。他本身自带蒙古地区蒙人说汉语的口音,将它带入歌曲,配以别具一格的唱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成为了腾格尔的专属特色。

也许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对于一些蒙语歌曲非常喜欢,一旦将它汉语化,却觉得失去了民族味道。而腾格尔老师却能用汉语唱出蒙古族歌曲的韵味,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个“大众化口味”的问题。用一道菜来打个比方,“炝炒土豆丝”是一道大众喜爱的菜,点单率很高,几乎每家饭馆都有这道菜。可正因为它的大众化口味问题,人们会对哪一家炒的更好吃而更加的挑剔。同理,如果将土豆作为原料,再加以其他的配料,做出一道新颖独特的菜肴,自然会有一部分人去追捧。

2.具有辨识度的声音,能够更好的让大家熟知。

腾格尔一出道,就红遍中国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尽管他的歌曲很难模仿,但传唱率却非常高,从当时的卡拉OK,到现在的KTV,非常多的人都喜欢点唱他的歌曲。因为辨识度非常高,他在大众心里烙下了很深的印记,无论喜欢他的歌曲的人,还是不喜欢的人,无一例外的,都记住了腾格尔这位歌手和他的声音。

不仅国内,在国外也收获不少粉丝。其实很多国外歌手对中国蒙古族音乐的热爱由来已久。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对腾格尔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更是喜欢的不行,有一些国外的网友听了腾格尔的歌曲,反应“膝盖差点把持不住”。可见,腾格尔的歌声在外国友人心目中非常有影响力。

3.跟上时代步伐,加入流行元素。

近年来,这位元老级的歌手翻唱了很多人气金曲,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尤其花式演唱《倍儿爽》,连原唱大张伟都忍不住评价他是“这帮老炮儿里头特别特立独行的一个人”。他翻唱的《隐形的翅膀》,以“烫嘴式”的翻唱,全新的演绎了这首歌,再次证明了一句话:只要我翻唱过的歌,我就是原唱。

最后,我想说,腾格尔老师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他充分的认识到自己的口音是一大优势,并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将它融入到演唱中,博得了很多人的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蒙古   汉字   蒙语   蒙古族   汉语   歌曲   大众   天分   口音   民歌   口味   独特   风格   民族   歌手   喜欢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