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一代 GPU 不约而同采用多芯片封装

MCM(Multi-Chip-Module,多芯片模块)对于 GPU 来说并非新鲜事情,以目前 AMD、NVIDIA 为例,它们面向服务器的 GPU 架构 CNDA 2 和 GA100 都采用了片上集成 HBM2 内存的形式,目的是提供高内存带宽以及减少电路板面积。

不过我们这里说的 MCM 要比这个更复杂:是将多枚 GPU 芯片同时封装在同一个芯片基片上,这样的封装形式之前最为轰动的莫过于 IBM 当年的 Power5:

为什么下一代 GPU 不约而同采用多芯片封装

这么多芯片当时都给人一种密集恐惧症的样子了。

GPU 这边则是从今年开始会正式进入 MCM GPU 元年,根据之前的报道,AMD 的 MI200 将会是单芯片集成两组 CDNA 2 GPU 模块,实现比 MI100 快一倍的性能。

而 NVIDIA 这边其实也是一早就放出要做 MCM GPU 的说法,SC10(2010 超算技术峰会)上就提出了为实现 EFLOPS 级别超算梯队(echelon)架构就是典型的 MCM GPU:

为什么下一代 GPU 不约而同采用多芯片封装

英伟达代号梯队的 GPU 系统架构

2019 年,互联网传出了英伟达将会推出基于 Hopper 的 GPU 架构,其架构图就是典型的 MCM 封装 GPU:

为什么下一代 GPU 不约而同采用多芯片封装

Intel 这是在上周发布了 XeHPC MCM GPU,这是首次有 MCM GPU 直接摆上了台面:

为什么下一代 GPU 不约而同采用多芯片封装

至此,英伟达、AMD、英特尔的下一代 GPU 或者至少说下一代服务器 GPU 都会有 MCM 版本,这是为何呢?

原因主要是一点:经济性。

和一片集成多枚小 GPU 组成的 MCM GPU 相比,设计、生产一枚同等性能级别的 GPU 风险要高许多。

虽然大 GPU 可以节省部分硬件图形功能或者说理论上提供更强大的计算性能,但是由于功率墙的原因,大芯片的实际性能不见得比 MCM GPU 更好,而成本却要远高于 MCM GPU,可供客户的选择也可能较少,为了分拣、封装大芯片 GPU 也要耗费额外的时间。

由此可见,随着半导体制程日益临近最终物理限制以及难以逾越的功率墙,人们需要更实用的产品,多芯片而不是大芯片成为更灵活的产品方案,作为消费者或者说用户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芯片   英特尔   英伟   梯队   不约而同   架构   功率   模块   典型   级别   形式   内存   性能   原因   服务器   数码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