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就像慢性毒药


小王毕业好几年了,同时也换了好几份工作,但是每次工作都干不了多久,家里托关系给她找了一份事业单位比较稳定的工作,但是上班才没几天她就不想去上班了。听小王自己说:每天刚上班就特别慌张,上班没一会我就在想下班,就想赶紧回家去,回家和妈妈说说话,每天上班时我都在想下班就赶快回家,跟妈妈聊聊天,每次和妈妈聊天的时候就感觉很踏实。而一进单位就觉得压力特别大、时常害怕周围人不满意,是不是要辞退自己。


   其实只要详细的了解小王的过去、以及生长环境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小王现在的状况是一种普遍又典型的心理学效应——“煤气灯效应”。

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就像慢性毒药


这个名字得名于希区柯克的一部电影——《煤气灯下》。此电影表述的是女主被渣男用心理手段一点点蚕食、迫害最后死于非命的电影,这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操控和洗脑,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中,并且不容易被发现。操控者通常会向受害者传达出“你不行”“你有问题”等负面信息。受害者如果意志不坚定,或者对自己对自己了解不够,就会渐渐相信操控者的话,久而久之就会丧失自信,看不到人生希望。

   在小王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从那以后,母女俩就在一起一直相依为命。而作为母亲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女儿培养成才,将来过上好日子,不要走上自己的老路。所以尽管她十分疼爱女儿,但对她的各个方面就管得比较严。还是遵从的不能夸孩子,要不然孩子会骄傲、不会在进步了的心理。


所以无论她做什么,母亲很少夸奖女儿,“笨死了”是母亲的口头禅:女儿好不容易学会做饭,母亲不但不夸奖她,反而会给她找出各种毛病,认为做的不好吃; 女儿打扫卫生,无论扫得多么干净,做得多好,也达不到她的要求,同时“你不行”“太差了”“你做这些东西没用”“你为什么比不上别人家孩子”等这些话语不断地在她童年,以及之后的生活中出现。

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就像慢性毒药


而自从毕业后,她想要尽快接替妈妈,撑起这个家,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但是她发现,自己好像并没有这个能力,同时觉得自己就像是马戏团的动物已经在难以回归到大自然了,同时除了读书,自己好像什么事也不会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让“你不行”这种慢性精神毒药侵害了孩子。教育小孩,要多用奖励、鼓励的语言。孩子在幼年时期,孩子心智并不成熟,对自己的认识完全来自别人的语言。大人认为他们什么样,他们就认为自己就是什么样的,他们需要在大人的鼓励中确立自信,通过成人的认可和肯定来获得正面信息。


别让这句话毁了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就像慢性毒药


鼓励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拥有成就感。不仅是孩子,成年人也会经历这种慢性心理中毒。

若要避免,需要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以及客观地看待自我;建立自己的社交圈,不要太过依赖某一个人,尤其是父母、朋友或爱人,否则“煤气灯效应”就可能出现在你们的关系中,将自己拉向深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小王   煤气灯   孩子   受害者   毒药   效应   大人   自信   家里   家长   女儿   父母   母亲   妈妈   心理   工作   电影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