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以及坚决看好Apple的8个原因和少有人买Macbook的一个理由。

在熬夜看过的发布会里,昨夜这场比较值,虽然主要产品只是全新Macbook Pro。如何看待苹果这次“炸场”,决定了如何看待个人计算架构、关键智能设备形态、数智应用生态的竞争与发展走向。8点判断,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1.算力/速度、能效/续航、显示/扩展、音效、接口/连接性、ML/智能水准等,Macbook Pro在这6个关键方面,几乎都是狂飙突进,炸场、杀疯了是通俗说法,从产业角度可以明确肯定的是:苹果由此正式重新定义了个人计算,重新定义了生产力工具,不仅让PC/笔电重新变得性感,而且是极为性感。不能理解这种性感,就不足以理解个人计算/智能设备的技术/应用走向、未来场景和演进前沿。

2.相对此前小试牛刀的基于M1的Macbook初阶产品,基于M1 Max的14/16寸Pro才是苹果个人计算新架构的正式出场,尤其最具性价比的16寸,性能无出其右,三年之内不会过时。M1 Pro、M1 Max与M1并不像外部说的那样,前两者只是后者的模块化性能扩展版,而是同代芯片架构下的低、中、高阶三款CPU产品。M1 Max的CPU性能比M1快70%,GPU性能是M1的4倍。晶体管数/技术指标存在数倍差距,梯度高于预期。这意味着产品梯度将具有更大范围的进攻力,移动便携产品的场景/价值比重也进一步显著上升。苹果是最不担心移动便携产品线会影响桌面产品线销量的企业。

3.这意味着明年一季度可能发布的真正比较小众的桌面Mac Pro的常规版本,与顶配笔电之间的性能gap不会那么大,一台顶配Macbook就能带来火力全开的极致体验,16寸Macbook Pro作为既走心又走量的大众专业产品的市场爆燃势在必然。大众专业产品,请记住这个名词,不专业无大众,无大众不专业,今后智能设备企业最不必做的一件事可能就是没必要在大众和专业、高性能和塔基用户之间明晃晃划出一道鸿沟。苹果已经扒开了堤坝,算力倾泻而下,游戏规则已经改变,牙膏厂和刀法过于精细的Wintel党喂不饱用户不说,关键是彻底失去了市场光环,由此带来的压力和损失比什么都大。

4.通过CPU单核/多核性能测试找回场子有些徒劳,Intel式的这种努力已经失去意义,因为真正的性能比拼已经是统一架构下的综合效能,尤其是面向新的关键应用场景的表现。ML/智能、泛图形处理、视频/音频都更需要GPU以及CPU/GPU/Memory协同新架构,CPU在云和端相对都退居次要地位。所以Intel的问题不仅仅在于2023年新工厂能否投产新制程,落后是“体系性”的,能否拿出突破性的、计算架构。目前看8月亮相的英特尔全新内核架构Alder Lake相比其最多产的CPU内核Skylake不同指标提升幅度19%、40%、80%,和苹果M1架构动辄数倍的提升幅度相比,进步有限;AMD比Intel更有进取心,但是架构局限,一样不会有颠覆式的性能突进。

5.预计至少未来五年Macbook等将带动苹果电脑市场份额逐步上升,从目前的不到10%增加到15%左右,乐观预计最高上探到20%不是没有可能,受影响最大的是Windows系统的电脑份额,Chrome OS中低端产品虽然成长也比较好,但不会复现Android在手机领域占尽优势的局面。而苹果手机全球市场份额保守估计有望三年内从目前的15%增加到20%左右。和手机市场发生的情况一样,苹果以不大的市场份额,掠走相当一部分高端市场以及最多的利润。

另外几点关乎具体产品、性能:

6.从官方公布的测试数据可以推算出,M1 Max的Macbook Pro常规图形性能略好于英伟达RTX 3070,如果是Final Cut Pro等优化较好的个别苹果自家软件应用,在功耗只有RTX 3080相应桌面台式机五分之一不到的情况下,性能有接近3080的可能(140W充电器功率不是笔电运行功率),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没有特别优化,没有深度融合Mac OS、M1 Max以及软件自身功力的游戏等程序下,M1 Max的图形性能是不会达到3080、3070水平的,大部分情况下介于2080和2070之间。这已经相当不错,笔记本电脑能够和台式电脑里的高端机站在一起比较,并且有些情况下不分伯仲。

7.苹果由M1所开创的计算架构,无所谓核显还是独显,这已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取向,也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效能有了巨大提升的同时,迎合了图形/智能驱动下的关键应用场景和未来主流生态,视频音频/游戏娱乐/ML智能等,无一例外都导致个人也需要巨大的算力增长,以及更好的移动性和连接性,这是Macbook Pro这类产品的价值实质。而苹果在构建这样的场景和生态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一手打五家(Intel、AMD、Nvidia、Google、高通、微软)且一点不落下风的局面,而且陡然间从一家智能设备公司变身为拥有芯片、系统、设备、应用生态等几乎所有重要核心能力的一线半导体企业,又不止是半导体企业。

8.预期一下可能明年一季度上市的Mac Pro桌面台式系列,如果是64/128 GPU,128G/256G甚至可以定制更高统一内存的M1 Pro Max,会是何等的算力和效能?会处于生态链的那个位置?相信你会比我做出更明确的判断。

以上8点,没有个人对不同品牌的偏好因素夹杂在内,总体结论在呈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趋向:这是一个谁在用户面前表现得更卖力更全情更性感,用户就不会抛弃谁的时代。

那么,新Macbook Pro唯一劝退用户的一点就是价格,发布后我去苹果官网,顶配预订价格含Apple Care在内6498美元,折合人民币接近42000元。这也是即使产品进步如此之大,市场份额未来数年也将局限在10%至20%之间的根本原因。即使有M1、M1 Pro等为基础的Air、Pro、iMac等低、中布局的产品线,苹果的价格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依然存在较大障碍,所以Windows电脑、Chromebook等倒也不必太过于担心。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苹果炸了谁的场? 不, 关键在于透过Macbook Pro新品看清走向: 8点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苹果   大众   效能   架构   场景   新品   走向   生态   桌面   性能   关键   未来   智能   用户   设备   专业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