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本文系深潜atom第366篇原创作品



在疫情的推动下,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根据《2021年(上)中国互联网大健康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大健康市场规模高达3426.4亿元,同比增长70.61%。伴随着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无可避免出现了众多乱象,误诊错诊、医生资质良莠不齐、虚假审方、先购药后补方等问题时有发生,这背后则离不开利益驱使。


2021年9月,老牌互联网企业好大夫在线公开表示,有互联网平台通过医生在线开药,以咨询费的形式结算,并且不计算个人所得税。以药养医、过度用药等违规现象在线上开始出现。


与其他互联网赋能行业的不同,医疗关乎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幸福,不能让更多“魏则西”因为行业的混乱而失去生命。因此,互联网平台需要更加严格地监管,让互联网医疗进入规范、安全、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1年10月26日,国家卫健委披露了《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细则》),对互联网诊疗进行全方位监管。该《监管细则》七个章节41个条款,明确了以医疗为核心,互联网为辅助的定位。针对互联网诊疗相关的机构、人员、业务、质量安全等环节,以及AI开方、先买药后补方、药品回扣等问题进行了规范。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监管细则》


关于该政策,众多专家、意见领袖和媒体已经作出了深刻的解读。深潜atom比较在意的是人工智能不得替代医师接诊、医卫人员收入不得与药品、检查收入挂钩。这些规则的提出,似乎让以药为生的企业如坐针毡。在药品监管规范化后,“卖药”为生的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




01

医药电商受冲击,

叮当快药自食恶果


2020年互联网医疗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一方面在于疫情推动线上行业的繁荣,另外一方面在于医药电商的繁荣。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港币的京东健康,几乎以一己之力挽回了大众对于互联网医疗的信心,但也让市场产生了一个“互联网医疗都是卖药的”的认知。


从数据上看,卖药依然是巨头们的主要营收方式。比如阿里健康2021财年营收155.2亿元,其中,医药相关业务收入占比高达97.8%。京东健康上半年总收入为136.4亿元,京东大药房收入占比达86.5%。《监管细则》针对卖药的规范化,似乎大大冲击了医药电商。


在《监管细则》之前,2021年4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 》,提出了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医药电商


随着处方药的放开,出现了众多“秒开处方泛滥、审核形同虚设”行业乱象。2021年8月20日,人民时评刊文称,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再加上此前备受追捧的巨头们业绩并不如预期,互联网医疗似乎没能延续2020年的势头。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为代表的“三巨头”市值较最高点跌幅均超过了60%。


也就是说,市场对于医药电商的预期已经经过了一轮调整。这也是《监管细则》提出后,医药电商们的股票并未出现大的变动。


买药行为主要分为即时用药和非即时用药。以叮当健康和美团买药为代表的O2O平台和以京东和阿里为主的传统电商分别代表了这两种购药的行为。在深潜atom看来,人工智能不得替代医师接诊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即时用药平台


对于非即时用药来说,并没有时间束缚,在医生资源的充足条件下,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比如拥有6.5万多名医生的京东健康,安排好值班医生,可以很好地解决用户的问诊需求。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很多疾病来得很突然,因此在线上购买即时用药是强需求。叮当快药依托背后仁和集团已经合作的30万家药店为资源,消费者网上下单,叮当快药提供承诺28分钟上门送药服务。


想要实现28分钟送货上门,必然要大大优化问诊流程,自2019年以来,叮当快药乱售处方药一事已经多次被媒体报道,然而一直未能整改。或许是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叮当快药逐渐转向了人工智能。叮当快药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研发了叮当大白,学习了众多医药知识,能够实现整套机器人对话语境下的语言交互。有媒体在叮当快药的宣传过程中这么形容,“从咨询病症到在线问诊,再到购买药品,用户可以不用跟药店的工作人员说一句话,就能自助获取到所需的健康服务。”叮当大白的行为,完全忽视了医生的存在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叮当大白


2020年咨询总量440万,其中很大部分处方药不得不问诊。在没有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叮当快药的16名全职及58名兼职医生、与800多名外部医生很难为用户提供7x24小时的在线医生诊疗服务。《监管细则》的出现,叮当健康毫无疑问是受冲击最严重的一家企业,当然这也是叮当快药数年来对于医疗服务不重视的结果。




02

互联网医疗将会完成产业升级


诊疗环节是互联网医疗最早萌发的环节,因此涉及的企业众多。2021年,微医、思派健康、智云健康等众多互联网医疗先后递交招股书,虽然都将医药作为自己的商业闭环,但提供的服务却远远不仅于此,服务遍及挂号、在线问诊、电子处方、在线电商、健康管理等。


在监管不足时,最早萌芽的环节也意味着最先出现问题。随着互联网诊疗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意味着在这过程中会有企业被淘汰,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机遇。从长远看,那些合规经营、充分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社会办互联网医院,能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微医创始人廖杰远看来,健全了中国互联网诊疗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了互联网诊疗的特殊性和实体医疗机构的管理原则,《监管细则》是对整个互联网诊疗行业的一次“大浪淘沙”


卖药虽然融资做出规模,但是毛利过低。在深潜atom看来,随着《监管细则》的实施,互联网医疗行业将会逐渐脱离依靠卖药的依赖,整个诊疗环节将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对于扎根于医疗服务本身的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将涵盖医疗行业的全链条,涉及医疗、医药、医保等多个环节。如今的互联网医疗已经逐渐从“医药”走向“医药险”,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已经初见雏形,随着“医药”方面的监控升级,“三医联动”的落地将会加速。率先切入保险领域的创新支付企业和技术驱动型公司将会迎来重要发展时机


药企不能够直接降价,平台以会员名义提供服务,通过与药厂的合作降低药价,而后拉进保险公司进行赔付。创新支付模式中,平台和患者都先把钱打到保险公司中,以此能够使保险公司的保费增加,平台也会得到相应的经纪费,最后由保险公司将药品费用支付给药房。这种多方共享的模式理论上可以解决患者和医保的支付问题,目前备受市场追捧。


具体到临床,需要放到时间的维度当中,商业模式很难在短期内得到验证。目前众多企业依然亏损,比如圆心科技在招股书的报告期内亏损超过11亿人民币,在想象力的推动下能够持续多久依然是个问号;对于创新支付企业来说,另外一个问题在于壁垒。这种业务型企业,严重依赖关系和资源,一旦失去任何一个支付方的信任,都有随时坍塌的风险。创新支付企业需要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三千亿互联网医疗市场洗牌?谁在暗喜谁将掉队

△医疗支付


此外,家庭医生作为国家大力推动的服务,同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目前已经有京东健康、平安健康等巨头布局于此。


在数字化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需要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互联网服务,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建设智慧医院的建设,同样离不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服务等新基建技术。随着运营模式的监管升级,互联网医疗的建设需要核心业务、运营管理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支撑,从而打造高效能、差异化服务。以技术为驱动的企业,将会更好的利用这个契机,在保证用户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更高效、体验更好的服务,助力互联网医疗的业务升级,有望实现业务的提升。


发现问题然后整改,是一个行业正常发展的必要环节,这也是监管需要做的正确工作。随着互联网医疗链条的拉长,对于大部分企业是个巨大的利好,但如何走通商业化依然要企业持续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在线   医疗   处方药   阿里   人工智能   细则   保险公司   环节   医生   药品   医药   健康   行业   市场   平台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