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盈利——便利蜂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模式

今年是便利蜂成立的第四年,在北京地区实现盈利。若是按照便利店行业规模,一家便利店从开业到盈利一般要经过7年营运周期,而便利蜂提早实现了这一点。


这一点得益于便利蜂从创立之初就确立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模式”

提前盈利——便利蜂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模式


1、创新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的商业模式


便利蜂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其在便利店的传统业态中开拓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用全新的操作方法来解决效率和服务一致性的问题。


很多都是传统企业转型到数字化,但便利蜂一出来就是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的模式。看到未来便利店的一种形态,鼓励不同零售业能够参考这种模式来提高服务的一致性和运营效率,以致扩张的时候不会走样。


便利蜂于2017年在中关村开始开店,最初切入的是最底层的ERP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然后试图进入订货来优化选品,也试图优化排班、人力的问题,后来又试图优化过商品陈列和物流,但很快都失败了。


创始人庄辰超说:我们发现一个系统自动化后会遇到两个很大的问题:第一个是数据输入的错误和不及时,导致系统做不出正确的决策,得不到正确的反馈。解决方案是系统和系统沟通,系统和硬件沟通,尽可能让数据采集来自于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交互,让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保障。


第二,当我们的系统赋能以后,会发现系统根据数据算出了一个更佳的解决方案,但它的上下游无法执行,因为变动速度太快。「人」可以对于变化的环境做一个具有平衡感的决策,但没有能力做高速变动的决策,所以当人和系统协同的时候,系统并不能够发挥出它的优势来。如果系统适应人的节奏,决策能力又没有人这么强的平衡感,所以变成了「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样人和系统都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


“所以最终我们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把整个引擎全都换掉,我们是从门店到物流到工厂全部都改成自动化操作,全部都是系统和系统之间的互相交互,这样才能最终把模型跑通,这是我们经历的过程。它不是可以一片一片更换的,而是必须整个引擎一起更换掉。”


2、实现数据采集与应用,完美节约食品浪费


在理货上,便利蜂摒弃传统的人理货方式,利用大数据综合算法来实现决策自动化。为此,便利蜂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10个最有经验的7-11店长,拿着所有数据工作一周,在店铺内减少10%的SKU,结果销量隔日跌了5%。然而,利用便利蜂数字化的算法,同样是减少10%的SKU,销量隔日仅下降了0.7%。


在订货上,也区别于传统的订货模式,便利蜂所有的订货指令都是由系统根据数据算法分析后发出的。这也完美解决了滞销产品浪费的情景。


数据来源包括店内商品销售的实时数据和库存、各大电商平台的消费数据、天气预报、热点事件和当地消费特色等,除此之外,还有每周约2万份的线上调研数据。便利蜂系统会根据这些数据来计算出可能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数据,然后进行订货和补货。


动态变价自动促销,加速商品销售


根据便利蜂长期积累的商品分时段销售数据,便利蜂采取灵活的动态变价和自动促销策略。便利蜂的智能促销系统会根据每一家门店的实时销售情况,结合商品的价格销量曲线、未来销售预期、商品库存情况等,自动给出每一家门店的商品促销安排,决定当前时刻是否需要打折,以及具体打几折能够促成消费者购买。


便利蜂在每天之内能够实现多次变价。每一次智能系统做出促销决策,门店的电子价签就会相应作出改变,并通过店内语音提前向消费者进行提示。目前,便利蜂的动态变价和自动促销策略不仅减少了因过保质期产生的食品浪费,还吸引了较为固定的消费客群,能够带来30%的商品销售收益。


精准计算售罄时间


便利蜂所有的门店都是没有储物室的,所有的货架层板的高度、货架的位置和每一件商品的长宽高全部是在系统里面提前测量好采集好的。这样当便利蜂在订货的时候直接考虑到商品应该放在货架的什么位置上。


换品的时候要动态引发陈列的重新计算,而陈列是需要员工耗费工时的,系统需要计算员工所调整陈列的最优路径以及工时成本,整个计算下来才能够决策是换品还是不换。如果不是要高速更换选品的话,陈列可以每个季度变一次,陈列的算法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这是为什么需要整个高度耦合的原因。


在今天的便利蜂,任何一个时间点的任何一家门店,4周不动销的商品只占门店的1%。当发现商品可能动销有问题的时候,立即就会把这个品下掉,换另一个,这样可以让门店商品高度的新鲜,每一个品都是被消费者接受的。便利蜂相信,我们的商品动销是整个市场最高的,同样的门店库存又是可能全市场最低的,因为是精确的计算商品能够在多久卖光。


3、通过系统提升店面的管理能力


盈利,属于便利店行业非常重要的经营指标达成。便利店这种小店业态,单店营收能力和运营回旋余地有限,能够取得整体盈利,意味着不仅企业本身的业务模式和业务链路完全打磨清晰,而且企业的整体阶段,其实处在能力大于收益的完美阶段。


包括上海、南京、天津、廊坊在内的几个城市,便利蜂也已经实现盈利。就便利店规模看,便利蜂在北京、天津、南京更已在所在城市排名第一。


便利蜂方面对于我们了解到的整体盈利情况,也都予以确认。这也意味着,一年前的2020年5月,便利蜂宣布“北京地区实现整体盈利”以来,便利蜂再次扩大了盈利城市版图,2018年之前进驻的城市,便利蜂实现了全部盈利。

提前盈利——便利蜂的智慧决策和数字驱动模式

图为便利蜂门店内景

系统,就是盈利的便利蜂集大成能力。便利蜂内部,“系统”被认为是“起到了打败竞争对手的决胜作用”,因为,无论是培训、选品、选址、效率,都显得“快人一步”。有人总结了便利蜂一直说的“系统”和“数字化管理”:即对生产、物流、门店、消费者进行全链路数字化采集,再通过算法分析从而做出运营指导。


比如自动化店铺设计;根据消费者需求向不同门店输出个性化产品,直接给出采购、展示、上架等指导,最大程度上降低需要凭借人主观判断的不确定因素;近期FSSC22000的国际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提升了食品安全管理效率。


便利蜂在2020年12月在供应商大会上也披露过:从选品角度分析,2017年,就发现两个主要的消费“上升词”:健康和刺激,为此,灵敏的选品系统给其带来了业绩销售的恢复——当便利蜂的销售恢复到220%的时候,同业是100%。


再比如选址,其中有很多个要素。通过历史上的1600家门店,通过机器学习拟合出一些关键的元素,在不同的立地甚至不同城市都会有所不同。然后这些数据采集点,通过机器学习的算法指出它跟某些数据采集点是高度相关的,那么便利蜂会要求选址团队对于这些数据进行定向的采集,数据会回馈到系统里面。


另外,便利蜂还有很多专家,专家在外围,平行的观察系统的选择,他会提出跟系统不一样的建议。如果一个选址系统说不能做,专家说能做,会有一定的比例抽样去做,但即使不会去做也会跟踪。持续跟踪这家店铺的销售情况,看看当时判断是否有错。当系统明显犯错的时候,就跟神经网络一样,它会被惩罚,惩罚之后网络会自动修正,对一定的参数和特征值调整权重。


4、供应链阶段的创新点


众所周知,便利店最大的赢利点在于鲜食。据了解,“便利店三巨头”之一的711,在日本区域鲜食占所有商品销售额的50%,鲜食与牛奶乳饮等日配商品占毛利的60%。


而便利对此也早有布局,先是投资了北京7-11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后又在华北和华东投资了多家鲜食工厂。并于去年在天津武清建造第三家基地,即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鲜食供应基地。据悉,一期工程面积达30000平方米。


有了强大的供应链支持,便利蜂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也实现了全程数字化。


1、在食物的制作上,便利蜂利用数据来进行标准量化。比如:菜品的长度、硬度、油温高低、配料比例、炒制时间等制作细节都会精确到小数点后位。便利蜂的每一个鲜实工厂每天会生产几百个品,每一个品批量都不大,经常会产生换线的问题。比如说炒锅,今天可能要炒十几二十个菜,包装线要上十几二十个批次,产线的穿线排班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一个菜炒出来立刻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进入下一个环节,食品卫生就会出现问题。


传统的工厂在排班上都是用时间换空间,排班非常稀疏,导致设备开机率会不足。便利蜂通过全程的自动化布局和自动化排线,能大幅度的提高设备开机率。通过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工厂完美贴合门店需求,在工厂端又可以最大化的减小浪费和机会损失。


此外,经过加热的菜品,必须第一时间使用探针式测温计测量其中心温度,如果小于80℃,需要再加热15-20秒,然后,才能放入85℃温水的保温柜中,使它们的温度维持在65℃。


2、在物流运输和食品安全上,便利蜂在冷链物流车上安装了GPS和蓝牙温度计,可以后台实时监控车内温度,发现异常会自动报警,食材也会被当即废弃或被门店拒收。另外,如果加工好的热餐在规定时间仍未售出,鲜度PAD也会自动报警,提示店员在摄像头下废弃。


便利蜂的物流都是动态排线的,这些动线的安排都必须在订单下完的那一瞬间,车才会重新排线,所以车的排线也是高度动态的,这样才能让整个效率达到最佳。


3、在销售端,便利蜂不仅每日提供约12款左右的当季菜品,还会定期推出新品。而在菜品的选择也是由算法驱动,每一种菜品会通过消费者的购买数据,决定是否被保留。另外,算法还能按照不同地域偏好进行差异菜品投放。


5、自助化服务加深用户体验


在便利蜂的所有门店,使用的全部都是自助收银系统。消费者在选购好商品之后,在收银台自动扫码支付,在加强门店效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


不仅如此,便利蜂在做促销活动时,采用的是电子价签的"动态定价"策略。系统会根据每家门店的历史数据和实时销售情况,结合商品的价格销量曲线、未来销售预期、商品库存情况等,推算出最有效的收益策略,从而决定什么时候打折,以及具体打几折能够促成消费者购买。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员参与,全部由系统系动化完成,当改价生效时,商品的电子标签就会变成红色。


除此之外,店内还有呼叫店员服务;保质期临近的商品,系统会主动提示并不断降价;超保质期的商品,消费者在扫码时二维码会自动失效.... ...


这些自助化的服务不仅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同时还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


自助化服务不止在收银,还体现在便利蜂的智能货柜。那便利蜂的智能货柜是如何与便利峰门店互补的?


庄辰超说: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的服务曲线是,在15分钟、15元内提供最多的服务选择和最佳的服务体验。智能货柜就是在办公室里,对于消费者来说是5分钟的路程。智能货柜解决的是防盗问题,最大成本是补货,我们拥有大量的门店,在非高峰时段是有富裕的劳动力,这些工时很多是用在智能货柜的补货上,这样我们能够用最低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目前在门店密度比较高的城市,智能货柜业务都是盈利的,未来这项业务也会伴随门店的扩张去扩张,本质上就是门店的一个外延。


6、总结


便利蜂执行董事薛恩远表示:我们选择便利店作为数字化落地场景,打造了一个典型的科技与算法相结合的场景,真正做到统一的数字驱动和闭环管理。我们通过高效的“系统”减少人的依赖,既提高决策质量,又解放大脑和双手,让人做更有温度的工作;我们通过数字挖掘,能够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把最对的产品供应给我们的消费者。“数字化”还帮助便利蜂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高质量的食品。我们自建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数字化平台,用电子化、自动化管控,全面保证食品安全。特别是针对短保质期等鲜食类产品,便利蜂还研发了“AI安心码”,在全国门店使用,实现拦截过期食材率达100%。


做极致产品是便利蜂的追求。希望结合中国国情、文化特征和地域特色,借助科技创新让更多消费者走在马路上吃得更安全,做一家最懂中国消费者的“国民便利店”。


面对当前数字化的大环境,品牌利用数据驱动来提升运用效率的发展模式将会越来流行,也可能成为未来零售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便利蜂想要在未来3年开出10000家门店,并保持持续性增长和创新,在数字化的道路上还需不断探索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便利   鲜食   模式   货柜   销量   算法   订货   效率   消费者   工厂   智慧   数字   智能   商品   动态   数据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