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时代,职场人如何突围?

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刚刚公布,“内卷”入选。

“内卷”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其能够在2020年成为社会热点词汇,盖因击中了职场人群的普遍焦虑,引起了广泛共鸣。

内卷时代,职场人如何突围?

这种共鸣的力证,就是脉脉在近期进行了一份“中国职场流动趋势”调研, 57%的职场人今年比往年更焦虑。是什么让大家有焦虑的感觉?结果显示:第一,工作;第二,积蓄;第三,疫情。席卷全球的疫情只是第三大焦虑,很显然大部分人焦虑的还是工作本身。

实际上,在2020年,中国经济仍会实现全球一枝独秀正增长,而2010年代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与AI交相辉映的科技大潮,更是让中国社会一日千里。如此的好处,便是经济高速增长,科技领域实现了与美国并驾齐驱;如此的负面效果,就是信息大爆炸,技术不断升级,客观上要求职场人的技能不断跃迁、圈层不断调整。

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职场人在“996”中疲于应对,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中不知所措。如此一来,内卷化不可避免。

如何脱离内卷化陷阱?脉脉给出的答案是“向内而生”。

12月15日、16日,“MAX中国职场力量”两场重要的活动在北京举办。作为中国最大的职场人群社区,脉脉聚焦于新经济时代之下,职场人所需要的数字化能力、行业连接能力与破圈能力三个维度,展示了自身颇具价值的探索。

分析脉脉的产品价值和逻辑,我们用“Know-how之前先Know-who”来概括,而Know-who就是在“内卷”时代建设“内生”通道的关键。

Know-who之一“全真专信息”助工作得更好

如果我们把“内卷”这一流行词,针对职场人群进行解构,便会发现,其承载的焦虑,主要是职场人对技能落伍于时代(数字化能力,精准匹配信息),以及信息不对称这两大焦虑。

虽然“工匠精神”亦为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热门词汇,但其所指往往是在一个技术与资源已确定的前提之下,敬业者个人投入最大专注度与热情“毕其功于一役”,比如在故宫修文物。

但在具体的职场实践中,技术是不断升级的,资源是不断变化的,特别是对于新经济领域的职场人群来说,往往难以在一个静态环境中“毕其功于一役”。

试举两例: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裂变,信息分发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传媒与广告行业每年都在巨变,“工匠精神”在这两个领域显得毫无说服力;AI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升级,让市场调研工作变得无比简单又无比复杂,“工匠精神”的主语,在这里已经不再是人而是数字化能力。

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裂变,信息大爆炸让对于职场人有用的信息淹没在了信息海洋里,制造出了新的信息不对称。而一旦职场人在埋头拉车的同时不能抬头看路,就容易被时代快车抛弃。

面对以上两个内卷陷阱,脉脉Know-who的价值凸显了出来。

首先,巨大的用户基数产生了可观的有价值内容,这些内容的基本特点就是“全”和“真”,这就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落伍于时代的内卷陷阱。

2020年6月,脉脉宣布已经有1.1亿实名注册用户在使用脉脉。这一用户规模跟微信以外的任何社交App相比,都毫不逊色,可以说覆盖了几乎绝大部分职业领域,特别是新经济领域职场人群,此可谓“全”。

基于真实职业身份,脉脉通过真实信息与关系链,让每一位职场人的才能得到信任,才华得到施展的机会,大幅降低了建立互信所需要的成本。

而如此大规模的“真实的职场人产生真实有价值的内容”,可以让被信息爆炸淹没的职场人按图索骥,很多媒体都在脉脉上挖掘行业报道素材,可见其价值之一斑。本质上,脉脉是搭建了一个针对职场的“信任共同体”平台,此可谓“真”。

其次,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玩职场社交平台的人群均以中高端人才为主,其所形成的“社交场“以及分享的干货内容,或可助力职场人更直达更高效地了解到圈内的信息,避免陷入技能落伍于时代的内卷陷阱。

实际上,对于高技能、高职位职场精英来说,在不确定性之下,并没有强烈的主动换工作的诉求,这部分人很少在网站上投简历换工作,但是,因为脉脉平台可以为这部分高端人群带来与同行连接的产品,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所以这部分人群在脉脉上也非常活跃。

Know-who之二“连接与破圈”助寻更好的工作

实际上,“内卷”这一专业领域词汇,是先在国内的高校学生群体流行,之后才破圈成为直击职场人焦虑的社会热点的。

年轻人拼的资源是身体、精力和学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脉成为了每一个职场人的核心资源。

内卷时代,职场人如何突围?

(脉脉创始人兼CEO 林凡)

面对这种搭建人脉的需求,脉脉这一Know-who平台的价值则更为突出。

实际上,有很多35岁左右的职场人找到林凡,倾诉自己的危机感:感觉找他的猎头越来越少,感觉很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是不是被时代淘汰了?

林凡则建议这些朋友在脉脉上公开职场身份并写上一些彰显工作经验和能力的动态内容,无一例外,很快就有新经济企业主动找上门。

这些案例说明了一个问题:年龄不是决定职场价值的最大因素,人脉才是。

林凡认为,新经济需要融会贯通型人才。而一个在不同行业深耕多年的职场人,恰恰具备了在新经济领域不断创新、不断破圈的基础。

陷入“内卷”焦虑者,不妨换一个思路思考问题,尝试在脉脉平台上搭建自己的“内生”通道——连接、破圈,“在脉脉上有人”——由“内生”走向新生。

不仅对于人才来说,人脉很重要。从企业端来看,连接与破圈,正在成为企业获取高端人才的主要途径,因为相较猎头模式,职场社交平台获取中高端人才的成本大幅降低。

林凡给出了一个互联网独角兽公司的例子,该公司使用脉脉的人才银行建立了动态人才库,比猎头更早地洞察了高端人选的意向,成功招到年薪300多万的产品高管,节省了数十万的猎头费。

职场年度视频发布

在2020年,脉脉完成了诸多层面的飞跃——公司团队从2019年的300余人,扩大到500余人;脉脉上新经济行业的头部公司中,活跃用户的增长幅度达到200%-300%;招聘业务的收入相对于去年同比增长达300%左右;艾瑞数据今年新增开设“职场社交”赛道,脉脉位居职场社交鳌头位置。

脉脉刚刚发布一条“2020中国职场年度”视频,视频中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0年,有1.1亿人在脉脉上陪你一同经历,3500万公司员工参与职场话题讨论,1200万人帮助别人连接新的机会。”

拥有国内最多真实职场人、真实职场故事,以及最广泛圈层链接的脉脉,为有志于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由“内生”到“新生”的最佳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人脉   猎头   时代   工匠   中国   社交   焦虑   新经济   人群   领域   能力   真实   价值   人才   数码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