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年初,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起草了《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该规定中提到:

自2022年1月1日所有生产、进口在国内销售、使用的移动和便携式无线充电设备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50W。

1、为何限制无线充电功率?

工信部的解释是:

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无线充电设备的使用,避免对各类依法开展的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简单说,就是为了避免无线充电对无线充电通讯造成干扰。

类似于,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禁止使用手机。

因为大到手机信号基站、小到手机、无线充电器、微波设备等,本质上都是无线电发射设备,会向周围发送无线充电波。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而无线电波有2个特征:①频段资源有限,②频段相近时易产生干扰。

我们身边充斥着大量看不见、摸不着的无线电波,这些电波不可避免地相互干扰。

这就意味着有一些频段需向另一些频段让路,一些设备向另一些设备低头。

近年来,无线充电技术普及,设备数量爆炸式增长,功率不断提升,使得这种干扰加剧。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手机厂商掀起快充装备竞赛比拼:OPPO推出125W有线快充技术,小米预告80W无线充电,华为无线充电产品也已高达50W.....


2、你的意见如何?

目前,50W功率限制还处于意见征求阶段,最终落实与否还需要一段时间确认。

那么,你对于此,持何种观点呢?


反对方认为:

手机续航问题始终是一大痛点,快充技术能极大缓解此问题,这种“一刀切”做法不符合市场需求,会阻碍无线充电技术的创新。

而且,目前市面上无线充电设备标称的“50W、100W功率”,其实只是峰值时的功率,仅维持较短时间,大部分时间是功率更低的“慢充”以及涓流充电等电池保护技术。

建议从辐射范围进行限定,而不是简单的限定功率。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 充电峰值及下落 △


赞同方认为:

50W无线充已经足够了,功率过大,电波干扰会让所有人共同买单。

而且,许多厂商为了吸引眼球,盲目追求功率参数,忽视了设备散热差、噪音明显、不兼容、功率突然降低等问题。

很多设备仅能达到一段时间的功率峰值,随后断崖式下跌,出现了“50W无线充不如20W无线充效率高”的奇怪现象。

卢伟冰早前也发布过微博称,自家33W快充已经做到比其他厂商40W充电还快。

这种情况下,仅能够短暂运行的“快充”,远没有全程“慢充”来得实用,甚至对电池还会有损害。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规定》的出现,促使厂商静下心来,不再为了营销噱头比拼功率数值,而是把研发精力放到无线充电设备的稳定性上来,优化无线充性能,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3、无线充下一轮优化方向,在何方?

《规定》看似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实际上也给厂商们提供了有效的方向:目前大功率无线快充技术还停留在PPT,只有真正成为稳定可使用的技术时,才能推动后续技术的发展。

而苹果的MagSafe配件也给厂商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配件也是未来无线充电的方向之一,可以解锁更多的充电场景。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1)、解锁更多充电场景

在解锁更多充电场景方向,我们其实早在3年前就开始布局,并研发了一系列充电产品。


我们在3年前自主研发凯夫拉手机壳MagEZ Case内置钢片的设计,成功实现内嵌2块月牙形钢片并不影响手机无线充电的效果,并开发了一整条MagEZ磁吸产品线。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MagEZ系列充电器是包含MagEZ MountQi、MagEZ MountQi Desktop、MagEZ Juice、MagEZ Bar等囊括用户日常、出行、办公等多场景使用的一整套磁吸生态圈。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这些充电器内部都内置了双极磁铁,设计成多点的NSNS极组装,呈弧形排布,自动与与MagEZ Case内部的磁吸钢片对准且牢固吸附,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达到人手放置无法达到的毫米级对准精度,随取随放,流畅便捷。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同时手机壳内的钢片与充电器内的多点磁铁形成封闭磁场,不对手机电磁信号、导航和指南针产生影响。

使用MagEZ系列充电产品的一天是这样的↓↓↓

早上驾车出行时,MagEZ Case磁吸手机壳与MagEZ MountQi无线充电车载支架搭配使用:

即吸即充,稳固安全,拿取方便省心,眼神集中在道路上,开车间隙再也不会手忙脚乱;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来到办公室,MagEZ Case与MagEZ MountQi Desktop桌面充电支架搭配使用:即放即充,即使离开座位间隙,不必再多次插拔数据线伤害手机。而且还能给你一个整洁的桌面。高效的工作生活从这一瞬间开始;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晚上回到家,将自己的手机、钥匙、MagEZ Wallet卡包全部吸附到玄关处的MagEZ Bar上,既能帮电子产品充电,又能收纳出门必备物件,让人出行无忧。工作了一天,留更多时间给家人;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长途旅行前,MagEZ Case与MagEZ Jucie无线充电宝搭配使用,在家是无线充电器,出门变身充电宝,再也不怕旅行前忘记为充电宝充电了。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2)、优化无线充发热、噪音问题

MagEZ MountQi——主动散热

兼具散热风扇+散热孔设计+锌合金材质三重散热设计。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首先,其内置6000次/分钟转动的散热风扇,特殊风道设计可让手机和无线充电器同时散热。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且在充电过程中对温度控制比较好,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功率充电,温度一直控制在约40℃以下,温度优势明显,对手机的充速度有明显提升。


其次,它的背部和两侧都加入了散热孔设计,尤其是背部散热孔大且分布密集,将产品放置在空调口时,还能吸入冷风,两侧排出热风,进一步降低设备的温度。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在设计用料上选用表面耐磨芳纶纤维+高导热锌合金边框。

锌合金为导热材料,能够有效的散发热量,降低温度。

同时强度高、重量轻、耐高温的芳纶纤维作为表层材料,让用户不必担心温度过热而导致设备表面掉漆情况的出现。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Air Omni Lite:散热孔+隔离仓设计+PCB增加裸铜

底部及四周边框增加散热孔和隔离仓设计,方便导热,有效提升充电效率和降低产品发热温度。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增加中框金属和导热设计协助PCBA散热,并将发热元件均匀分布在PCBA底部,通过散热孔排出热量。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另外PCB本身也可作为隔离层,将PCB底部发热元件与无线充发射线圈隔离,从而避免发热源对无线充电效率的影响,在PCB增加多处裸铜,散热更好。

明年起,再也看不到50W以上无线充功率的手机?


其实,《规定》的出现对沉迷于快充竞赛的厂商起到了一个警示作用,对规范无线充电市场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在以安全稳妥为前提下的功率提升同时,优化无线充电的实际使用体验,让用户不必担心功率不符宣传、充电中断、操作流程更复杂、体验如鸡肋等问题,应该是目前亟待优化的课题。

最后,P君还是期待电池技术能够有所突破,一旦电池技术突破现有瓶颈,以上争论和问题就能轻松迎刃而解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功率   机壳   手机   频段   峰值   线圈   电波   无线电   充电器   干扰   温度   明年   厂商   数码   设备   产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