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前言

“夸奖的话可以脱口而出,诋毁的话要三思而后行”

有信号的地方就有网络,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善用语言暴力”的键盘侠。他们的座右铭是:有朋自远方来,虽远必杠!先有键盘后有天,喷完苍天*神仙。他们是现实中的路人甲,是网络中的“正义侠”。他们信奉侠之大者,唯键盘尔。

北大才女王帆在某节目中提到过:网络上有两种羞耻,一种叫人云亦云,另一种叫恶语伤人。互联网给了所有人可以随意发声的权利,但同时也滋生了无数“擅长”在网络上攻击谩骂他人的键盘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讨论要点

一、你相信吗?喜欢语言暴力的键盘侠,真的会害死人!

当互联网上的讨论偏离理性,升级到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形成。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一条泰国拍摄的广告,视频主角是一位菜市场老板娘。视频前半部分内容传达给我们的是一个不近人情、不讲理、凶神恶煞的老板娘。

一开始主角儿老板娘乘坐专车来到菜市场,上来就是一句:“阿德,我的租金呢?”接下来还有更过分的行为,摔了卖菜摊贩的秤,威胁摊贩:“你还想不想做生意了!”甚至有压榨穷人,让手下殴打商贩的行为。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阿德,我的租金呢?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摔了摊贩的秤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指责老板娘殴打商贩

这样的画面传到互联网上,迅速激起了键盘侠们的“正义感”,嘲讽、辱骂铺天盖地而来。甚至有人开启了“人肉搜索模式”,呼吁所有人不要去这个菜市场,让这种人“尝到恶果”。

但事实是什么样子呢?视频后半部分给我们介绍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网络暴力让老板娘的市场生意惨淡,但老板娘一如既往的收租,并且租金一分不涨;

摔了摊贩的称,是因为这个摊贩卖东西缺斤少两被她发现了,同时她也告诉对方“做生意要公正,不能欺骗客人”;

前面抬走的那个商贩,也是因为太辛苦累到了,她将商贩抬出来细心照顾。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照顾晕倒的商贩

事实上,老板娘比很多自以为是的人还要善良公正。就因为一段裁剪过的视频,经过网络发酵,将一个公正善良的人塑造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键盘侠们不关注真相,不在乎事实,凭借断章取义的视频和个人的“非理性”去“伸张正义”、“明辨是非”。一句匿名的、不用成本、不用负责的话,让一个普通人承受巨大的压力。

不要凭借你了解的片面事情来判断任何人。

如果说这个事情只是一条公益广告,现实中的人们很少有这么不理性的举动。那下面这个真实事件,足以颠覆你的观点,完全可以让你感受到使用语言暴力的键盘侠到底有多可怕。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一个网名叫菲妥妥_穆修修的女孩儿,她在微博上发了一封遗书。写这个遗言的原因是因为:她父亲公司经营出现问题,以自己及家人名义借下不少高利贷。结果可想而知,最终众叛亲离,不堪重负,一家三口选择轻生。好在这次轻生被及时救下来了,也准备回到北京好好生活。

女孩儿也发了一条动态,其中说道:“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我爱这个世界,因为世界上还有你们。”到这里,本应该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网友们齐心协力拯救了三个人的生命。

然而10天后这家人再次轻生,这次他们没有向外界发出任何求救信号,等发现之后只有她母亲一人活了下来。

而女孩儿的动态下面像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还都是超高赞的评论。当他们第一次自杀被救下来之后,键盘侠们开始了他们的行动,质疑、谩骂、侮辱、攻击,劈头盖脸的砸了过来,甚至当事人的所有私人信息都被贴到网络上。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终于,这位年轻的女孩儿和她的父亲永远的离开了。网络暴力的那一群人,会有罪恶感吗?肯定是没有的,他们不会觉得这个结果是因为他们造成的,他们会再次等待下一个值得他们“出手”的人。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澳洲14岁童星艾米、韩国女星雪莉、19岁的甘肃女孩儿……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会轻易的放弃自己的生命,他肯定希望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体会他的境遇,希望能得到鼓励。

生命真的很脆弱,内心再怎么强大的人,都经不住互联网的语言暴力。

二、是什么给语言暴力的键盘侠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语言暴力是指谩骂、诋毁、藐视、嘲讽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攻击别人,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表面上看语言暴力似乎比直接伤人要“斯文”一些,但事实上语言暴力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却更加深刻且持久。

语言暴力往往离不开“键盘侠”这个群体。事实上键盘侠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国家的网络平台,国内外各大平台都有键盘侠存在。他们喜欢跟人抬杠,喜欢有意或无意的侮辱嘲讽别人……并以此当做自己的乐趣。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产生了如此多的“擅长语言暴力”的键盘侠?我认为原因分为两部分: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

1.群体主观原因

这类群体希望在网络上获得现实中难以获得的认可。这类群体的主要特征就是生活中胆小怕事,遇事就跑。但在网络上却是“见义勇为”、“正义感极强”。生活中曾经遇到够能使其道德心理扭曲的事情,极其喜欢争强好胜,喜欢不理性的发表极端观点。

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喜欢吵架,而且言论低俗、不堪入耳。现实生活中很少得到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但网络世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当“舆论领袖”的地盘。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缺乏理性,却又极度喜欢发挥自己好辩的本性。我们都知道关于某个问题,如果有争议,那就肯定会产生辩论。正反双方据理力争,讲道理、拼逻辑。但这些群体并不理解道理怎么讲,他也不会跟你讲道理。他们不考虑任何后果,发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能“念头通达”,用无穷无尽的谩骂攻击别人。

对于某个事件,他看到了片段内容,于是开始和所有与他意见相左的人吵架。因为他的生活、他的经历让他非常喜欢跟人辩论。生活中不敢,但网络上则可以放心大胆的发言。往往觉得自己正义感十足,事实上是他们自己思想与性格不成熟。

他们这叫辩论吗?不,这叫吵架。语言暴力本身就是吵架,事件主人公就是他们唯一攻击的对象,当事人将承受成千上万的谩骂攻击。辩论是要证据做支撑的,吵架则不需要。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现实中的生活很闲,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泡在网上。我把这点也算作原因之一,经常在网络上跟人吵架的键盘侠,他们有着大把的时间泡在网络上。现在已经不是5元30MB流量的时代了,网费很便宜,电脑也几乎是家家都有,手机人人都能买得起,几乎所有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上网。

他们还没习惯在现实中为了美好的生活努力奋斗,他们更加喜欢把时间浪费在互联网上“伸张正义”。他们缺乏理性,不会思考,依靠吵架来消磨他那毫无意义的时间。

2.群体客观原因

互联网的非理性和匿名性。诚然,互联网很早及开始了实名制,所有网络用户必须通过实名制认证之后才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这个举措也是为了减少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提醒所有网民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事实上即便到现在还是有很多APP并没有强制要求用户实名,即便发表不当言论依旧很难追责。

比如很多社交类、资讯类APP,上面充斥着大量的谩骂攻击。如果认真追查这些用户是肯定可以追踪到的,但人数那么多,还有一些人是在陌陌点赞评论,这种要如何追查?他们只是顶起了一个使用语言暴力的键盘侠作为他们的“舆论领袖”,没有渠道能找到那些点赞这条留言的支持者。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键盘侠的非理性情绪化表达,在匿名性极强的互联网上找到了充分发挥的场地。从现在自媒体的标题就已经能看出来,平淡无奇的言论推荐后得不到点击,偏激煽情的言论却总能get到人们的兴奋点,比如曾经火爆全网的某自媒体。

如果对这种匿名的、非理性情绪化的言论放任不管或者随波逐流,那么这种情绪就会在公共领域内迅速蔓延。破窗效应下,会将公共领域搞得乌烟瘴气。

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网络运营人为追逐利益的运作手段。互联网时代下,庞大的流量绝对可以带来足够的利益。个别粉丝数量庞大的账户,为了在网络上获得更大流量和曝光,在其商业化运作的过程中利用粉丝对其的信赖,在某些事件中直接或间接的煽动粉丝的情绪,放任网络语言暴力的蔓延。

为了保证自己的曝光,赚取足够的眼球和流量。这些账号可一点儿都没耽搁,事件越有争议,他们越是兴奋,越能从中策划更具争议的话题,从中获取更大的流量。吸引眼球的图片、惊心动魄的标题、夸张不实的细节。粉丝们的信赖和冲动,成为了他们获利的根本来源。

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语言暴力别人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在匿名的互联网上,人人都披着一个“马甲”。网络传播中高度的匿名性,加上网络暴力的群体性,也助长了这些人“法不责众”和“侥幸”的心理。虽然现在关于网络的法规有很多,但这些法规的实际操作性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因此那些键盘侠,会因为语言暴力别人而受到惩罚的风险相对较低。

三、当我们碰到网络语言暴力该怎么办?

相信只要我们上网,肯定就遇到过网络语言暴力。我自己也遇到过网络暴力,不论是在头条上还是其他社交平台上。对于一些社会事件,我甚至连中立客观的话都不能说。因为一旦发布出来,轻度的,会招来几十人骂我。严重的,我互联网上所有信息都会被扒出来,然后评论区全都是不堪入目的话。

好在最严重时候,我只在头条上被几十人攻击过。开始我还讲道理,后来发现他们听不进去道理。因此当他们言语粗鄙的时候,我把他们挨个举报,并且全都拉到小黑屋才算清净一些了。

那么当我们碰到网络暴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警告对方,不与其做毫无意义的争辩。与这种键盘侠讲道理是绝对不可取的,我用自身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绝对是不可取的!不管你列出多少论据,费多少口舌,无异于对牛弹琴。对方不想听任何道理或者证据,对方只想跟你吵架。那架势,就像是两人打架,对方只想打到你跪下磕头认错,态度还得诚恳,并且从此以后在他面前俯首称臣。

因此当你碰到有人攻击谩骂的时候,不要再理他,因为他是一个失去理智的人。你只需要警告他一次,然后不再搭理他就行。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平台举报并拉黑对方。这点我认为头条做的非常好,曾经我和我的朋友就遭受过恶意的攻击谩骂,对方从微头条、评论区、图文、问答、社群等各个地方进行攻击、谩骂、打压,开始我认为是有误会,后来发现对方纯粹就是为了谩骂而谩骂。

于是我合理利用的头条上的投诉举报机制,结果证明,一切投诉举报都成功了(对方的帖子要么被删除,要么不再推荐)。为了避免再次跟此人粘上关系,我彻底拉黑了此人。

无论是头条还是其他平台,对网络攻击谩骂的用户,都会采取有效的干预。不信你下次看到此类帖子或者评论尝试举报,结果会让你满意的。

当事态已经严重,建议保存证据后立刻采取法律手段。如果事情真的已经不受你控制(警告、平台举报机制、拉黑恶意用户等措施都失去作用的时候),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就是最好的方式。

2016年浙江一位遭受网络暴力长达10年的女士,向法院提交了一份指控。该女士从高中开始就遭受语言暴力,从那时起,十年间从现实到网络,语言暴力一刻都没停止。直到她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事情才真正落下帷幕。

法律不会保护权利上的睡眠者,如果网络暴力已经给你的生活带来困扰。一定要及时保存证据,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当网络讨论偏离理性,变成无序谩骂的时候,语言暴力就已经形成



最后我想跟今日头条提一点建议:

灵犬反低俗助手既然支持文本识别(反色情低俗、反暴力谩骂、反标题党)、图片识别(反色情低俗、反血腥暴力)和语音识别(反色情低俗、反暴力谩骂、反标题党),那么可不可以在举报菜单加入灵犬识别检测。

当用户看到拿捏不准的图文、视频、微头条、评论等内容时,可以很方便的使用灵犬检测其健康度。可以跟最近权限下放一样,从小部分用户开始慢慢测试,等测试成功后再慢慢放开。

头条在反低俗方面做得一直很不错,这也是我作为一个创作者一直能坚持在头条更文,一次次的熟悉并适应头条的功能及规则。

最后,希望头条能越来越好吧。


我是热心村民,感谢你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暴力   语言   摊贩   网络   商贩   低俗   女孩儿   老板娘   侮辱   群体   理性   键盘   言论   事情   喜欢   数码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