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的“堂号”,不能作为寻根的标准


家谱中的“堂号”,不能作为寻根的标准

传统家谱

“堂号”是家谱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在很多家谱的封面,除了姓氏以外,一定会标注“堂号”“几​修”。由此可见,“堂号”在家谱中是重要性。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兴起的修谱热潮,很多人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家门,寻根溯源希望能够通过血脉关系,连接更多和自己有“关系”的人。

用家谱寻根,很多人都会把“堂号”放在第一位。总认为,只要姓氏相同,堂号名字再一致,那肯定就是找到“组织”了。其实这也是个很大的误区,为什么会是误区?这就和堂号的由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家谱中的“堂号”,不能作为寻根的标准

百忍堂

据分析,大多数家族所使用的“堂号”,往往和家族当时所在的郡望有关。就以张姓举例,在很多张姓宗亲的印象中,“清河堂”是张姓中最为古老一个堂号,甚至很多张氏族人都把“清河堂”认作是张氏总堂号。可是真正翻阅家谱查询,“清河堂”的缘由和历史,主要还是源之于当年张姓郡望以清河居首,之后张氏族人在此建立了一座祠堂,便有了“清河堂”这个堂号的产生,并非张氏总堂号。而且在张姓其他比较有名的堂号中,包括“百忍堂”“孝友堂”等,均和“清河堂”没有衍生、顺承的关系存在。


家谱中的“堂号”,不能作为寻根的标准

祠堂

把“堂号”这个词语拆分来看,可以得出祠堂、名号两次词语。早在洪武年间,当时朝廷就有严格的制度,要求一个家族必须要修祠堂、修家谱,这样也方便人口信息的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家族人丁越来越兴旺,在以前还有很多仆随主姓,刻意攀附权贵的一些事情发生。因此,光靠“堂号”来寻根认亲的方式,也就显得不那么真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家谱   清河   人丁   宗亲   祠堂   权贵   族人   名号   朝廷   姓氏   缘由   词语   误区   家族   关系   标准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