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版“双减”政策:一个从抑制到接受的故事

今年最火的教育话题便是教育部出台的“双减”政策,其中尤其以打击教育培训的内容讨论度非常火热,很多网友,以及一些自媒体平台都以韩国四十年前7.30教育改革失败为例子,对”双减政策“感到疑惑,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韩国版”双减“政策的变革,或许能解答我们的疑虑?

韩国政府采取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解决措施

1.抑制课后辅导之降低需求

20世纪60年代,随着韩国小初教育迅猛发展,六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中学升学压力扩大,到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高考地狱”这样描述升学压力的新词开始流行,中学入学考试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当时的梨花女子大学教育系的调查结果显示,首尔市内国民学校4、5年级学生的约60%、6年级学生的约90%正在进行课外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消除入学考试竞争带来的副作用,同时扩大中学教育机会,韩国教育部推出了中学免试升学制度。 1968年7月15日,文教部长官权五炳公布了《7·15考试改革案》,其主要目标如下:

  1. 促进儿童的正常发展;
  2. 小学教育正常化,
  3. 消除过热的课外学习,
  4. 减少家庭的教育费用负担和消除一流中学观念等。

当时,韩国文教部将“通过免试升学消除应试地狱”的口号舆论化,在国民支持的基础上,实行了该政策。虽然中学免试升学制度增加了升学机会,但是该政策使得初中生入学人数大幅度增加,直接导致高中入学竞争白热化,反而提高了中学课外补习的需求。

对此,当时的文教部认为,通过消除高中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于是中平准化政策出台,新宣布的完善高中入学考试制度的基本方向如下:

  1. 促进中学教育正常化
  2. 完全实现高中平均化;
  3. 增进科技和实业教育,
  4. 谋求教育的均等发展,
  5. 减轻国民教育经费,
  6. 抑制学生向大城市集中和稳定农村经济。

为了加快高中教育的实质平均化,在高中的设施、师资、财政等方面追求“校际平均”。 在平准化政策的积极影响下,开始扩大高中教育机会,缩小校际教育差距,提出减轻过热的入学竞争和解决高招复读生、抑制大城市人口集中、促进失业教育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但高中平均化政策只是把课外战场转移到了为大学入学的高中生的手中。

韩国版“双减”政策:一个从抑制到接受的故事

小学课外辅导参与率(数据来源:韩国统计局官网)

2.抑制课后辅导之斩断供给市场

尽管韩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教育改革措施,但课后辅导问题仍旧持续恶化,甚至到了1980年,课外辅导亡国论说法都开始抬头。 对此,1980年韩国政府发表了“7·30教育改革”措施。(注:该政策详细始末可以阅读笔者之前的一篇文章)

7•30教育改革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引发了各种副作用。私人一对一、上门家教等隐秘补课形式查处困难,导致课后辅导过热问题并没有实质性被解决。而大学生毕业定员制,由于是相对评价和强制淘汰制度,导致学历优秀者也被淘汰,同时教育设施不充分导致教育质量下降等负面效果也开始出现。禁止课外辅导的措施没有治本之策,表面上可以抑制过度课外辅导,但无法平息对课外辅导的渴望。 在这一过程中,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禁止课外辅导限制了国民的受教育权,最终根据2000年韩国宪法法院对禁止课外辅导措施的违宪判决,再次全面允许课外辅导,使这一政策回到了原点。

3.接受课后辅导之加强公共教育

2000年韩国政府出台《预防过度补习和充实公共教育方案》,提出了以下五点消除补习的重点推进方案:

  1. 教育条件的划时代性改善、第7次教育课程的充实性实施、新大学入学制度的成功落实等,以充实公共教育为基础,从根源上消除课外辅导的欲望。
  2. 由学校提供优质的特长和适应性教育。
  3. 扩大对弱势阶层的财政支援和利用教育广播,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以缓和因允许补习而产生的阶层间抵触情绪。
  4. 将课外辅导的运营形式合理化、多样化,
  5. 仍然限制引发社会弊端的高额课外辅导等。

该方案脱离了对课外辅导的“否定”视角,从“肯定性”的角度出发,希望将课外辅导合理化、多样化。 特别是课外辅导对策的执行形式从政治强制转变为更为迂回的行政、财政支援形式。

2004年2月17日韩国政府通过了《公共教育正常化减轻私人教育费的对策》。该政策认为严重的课后辅导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学阀主义、以分数为主的升学竞争、学校的教育需求未满足等社会文化、制度、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 为了应对这些发生原因,政策的推进方向只有恢复对学校教育的信任才是补习教育的根本解决方法。

短期政策:对于现有的课外教育需求,将其吸收到公共教育体制内,以便在短期内减轻国民的课外教育费用负担是显而易见的。

中期政策:将课外辅导需求吸收到公共教育体制内。

长期政策:充实学校教育。

4.接受课后辅导之提供私人教育

《公共教育正常化减轻私人教育费的对策》出台后,韩国公共教育系统开始陆续提供课后辅导服务,例如由韩国教育广播公司运营的面向韩国高中生的在线教育网站EBS,它于2004年初在韩国教育部的倡议下开设,以减少过高的课外教育费用。在开放初期,该网站与个人或企业运营的在线教育网站不同,被称为在线公共教育。该网站除了提供课外教育的替代方案外,还帮助低收入家庭或农村家庭等所谓"贫困阶层"的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目前有800万会员和30万同时连接者。

同时韩国政府在各地区设立广播学校,韩国广播通信中学是一所通过在线讲座和出勤课程获得初中教育的教育机构。广播通信中学自2013年起成立,为没有初中学历的成年人和失学青年等未取得初中学历者提供获得学历的机会,目前作为公立学校的附属学校运营

韩国广播通信高中是通过广播完成高中课程,获得高中学历的教育机构。它于1974年首次引入,目前以公立学校的附属学校方式设置。

韩国广播通信大学是韩国教育部下属的4年制国立远程大学,韩国国立广播通信大学校长将受到部长级礼遇。

结语

从韩国教育政策的变革中,我们不能看出,其一直致力于追求教育公平和教育宽松化,尽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压力,但课后辅导的必然存在的客观事实,我们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是极力抑制课后辅导的发展,给学生们提供宽松的教育环境,还是接受课后辅导必然存在的这个客观事实,努力提升公共教育的竞争力呢?

各位读者,有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探讨一下,顺便聊一聊你们对教育宽松化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韩国   在线   抑制   政策   教育部   教育改革   课后   课外   国民   韩国政府   学历   措施   高中   中学   学校   故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