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习笔记一:中医概论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两千多年来哲学与自然科学的渗入及长期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在这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辩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指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器官与器官,器官与表体的统一完整性,也重视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特殊观念,整体观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人体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吸取了当时哲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论,使整体观念得到了完整 ,系统的解释。

中医学的理论核心主要是脏象学说,以是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相统一的关系,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人体受其影响发生相应的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如四季,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

四季:即春,夏,秋,冬,四季之气为风,热,燥,寒,对应生物的生长规律是 生,长,化(长夏),收,藏

昼夜晨昏:人体阳气 白天多趋于表,夜晚多趋于里,白天出汗属自汗,为卫气气虚,夜晚出汗属盗汗,为阴血不足。

地区方域:《内经》将地区方域分为 东,南,西,北,中五方。如江南多湿热,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腠理多致密。

在临床上常用的辩证方法有八纲辩证,六经辩证,三焦辩证,卫气营血辩证,脏腑辩证,气血津液辩证,经络辩证,病因辩证等等。

(二)辩证论治

辩证二字正式出现于医著中是在清朝,但其基本概念形成于《内经》,基本法则奠定于《伤寒论》。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有关疾病的症状,体征,资料,应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邪正的关系,体质的倾向,进一步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辩证结果,确定治疗方法。四诊是辩证的提前,辩证是论治的提前。

辩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是由于它能辩证地看待病和证的关系,既看到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中出现同一的证,这就是同病异治 和 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而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具有同一性质的证,而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二,中医治病的三大原则

(一)审察内外

审察内外既要审察患者的体表与体内,又要审察患者与自然环境的内外,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皮肉,脉,筋骨,经络与脏腑息息相关,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通道,以气血津液为传递物质。

(二)辩证求因

在审察内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一系列具体的证候,加以分析,求得疾病的本质和原因所在。辩证求因是通过对四诊得来的信息分析与推演,把握疾病的特征,性质和病期,病理,病势,以及这个阶段的主要症结,即病理状态。

(三)四诊合参

四诊就是望闻问切。

望:患者的神色形态

闻:患者的声音气味

问:发病的经过,痛苦所在,经过什么治疗,患过什么病,所喜所恶

切:患者的脉象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腠理   津液   脏腑   晨昏   中医学   经络   自然界   病理   概论   器官   患者   中医   观念   性质   人体   疾病   地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