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2016年,在某论坛上,俞敏洪曾“大放厥词”:


10年后,阿里巴巴可能还会在,但是100年之后,阿里巴巴肯定不在了;而100年后教育还在,所以新东方仍然会在!

马云回应他:


10年后我们未必会在,可能3年后就不在了;教育在,但是新东方未必还会在,因为新东方不代表教育。


没成想一语成谶。


在教育“双减”政策施压下的新东方,现在又该何去何从呢?

1.新东方的现状


7月23日,教育部出台“双减”政策,对校内要求减负学习、对校外要求不允许弯道超车、学科培训;


致使K12教育机构重点盈利项目被腰斩,教培行业一片动荡,新东方同样受到巨大冲击。


当内部讨论到新东方转型是否要成为托儿行业,俞敏洪忍不住落泪时;外部一张打着新东方旗号收高昂费用的截图,更是让俞敏洪又气又怒: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双减”政策本就是杜绝资本继续运作教育的一刀切政策,目的很好、下手太狠;



好在新东方盘子铺的够大。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例如掌门1对1、学而思、猿辅导这类的教培机构,一直把眼光停留在少儿学科类上,当动荡来临难以生存;


新东方不一样,除了中小学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在线教育外,还布局了外语培训、出国咨询、图书出版等行业,壮士断腕、尚能自救;


最近,新东方传出有转型的方向【新东方转型培训父母】:


北京新东方(EDU.US)成立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学院、人文发展学院、语商素养学院、自然科创空间站、智体运动训练馆、优质父母智慧馆六大板块,专注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目标发展要求。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俞敏洪从创办新东方培训班到如今,内忧外患的局面也经历不少。


在他的这段经历里我们企业家又能学到什么?


哪些他们新东方踩过的坑是我们现在还在踩的?


哪些是我们企业可以提早避免的?


一切的答案都在俞敏洪的自救经历里。

2.俞敏洪的创业史

放到现在,俞敏洪也是个传奇人物——他说着一口江阴普通话和江阴英语口音,浑身上下透着土鳖的气息,居然追到了系花又当了北大的英语老师


北大英语老师位置才坐了四年,因同北大出国培训班抢夺生源,导致被学校处分,最后俞敏洪不得不离开北大。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10平米的破屋、一张破旧的桌子、一把烂椅子以及一堆用毛笔写的小广告,还有一个刷广告的胶水桶,这就是当时俞敏洪的创业装备。


面对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更好的培训班,俞敏洪用五招打下了自己的江山。



价格战


当时的办学收费基本都在300-400元,俞敏洪只收160元。


可有的学生在经历过九弯十八拐到了俞敏洪教学的地方,看到那么破旧那么小的学习点,学生钱都不要给吓跑了,这时俞敏洪想到了第二招,免费战。



免费战


免费的产品也需要用心。


俞敏洪花钱录磁带,免费送;

20节课免费听,学生们被俞老师吸引,甚至自发拉同学室友来听;


常常是招生时是20人,开班上着上着就40人,最后扩展到80人,俞敏洪不得不去学校操场来上培训课。



不断迭代



俞敏洪自身就具有传奇色彩。


从口音重到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托福和GRE的考试也超过同行中一大截;进医院无聊背单词背了超2万的词量;自己想出国又去研究过出国的资料


当同行的培训老师讲解细致,一节课只能讲几个知识点和2段阅读理解的题目时,俞敏洪早就高效的做到十几个阅读理解的题目一堂课讲完,顺带讲其它的课外知识了。


于是,他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写出了《GRE词汇精选》,也就是成名的“红宝书”,顺道还帮学生做起了免费的出国咨询,自己又不断钻研课程内容,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除了数学逻辑以外的听说读写的英语全才老师



不忘培训


俞敏洪发现,市面上的老师还是大学教法,细讲、精讲、课堂讲完就算,甚至很多英语培训老师只有大专或者中学的能力,留不住学生。


于是,俞敏洪将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和内容整理好,亲自教授那一批老师


老师的质量确保了学生的稳定和生源的源源不断。



情义有,钱给够


俞敏洪以行业高一倍的薪资请来了优秀的培训老师,小班的提成不够老师利润,还想办法做成大班,让老师们吃饱;


当赚了钱,他邀请好兄弟徐小平和王强加入他,直接平分股份,两人各占33%,就这样新东方培训班越做越大。


站在产品营销的角度来说,核心产品+爆款产品打出知名度,产品价值超出客户预期得到心理和实际的满足感,所以新东方打出了名头;


但是在企业管理上,新东方却遭受过致命打击。

3.新东方的致命打击


GRE老师的“造反”


俞敏洪在自述《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一书中提到过,开班在即,俞敏洪请来了一位优秀的数学逻辑的老师来上课,效果不错学生们夸赞,他也很倚仗这位老师,没想到,他膨胀了。


他想多加钱,但站在管理者角度的俞敏洪来说,说服力并不够;



不可替代所以必须得加钱吗?



其他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今天调了下个月效益好又要求调怎么办?


调高了薪酬是不可能再变相降下来的,于是他只能忍痛拒绝了这位老师,并把当时3-4个班的GRE思维逻辑学生的学费退了一半,告诉他们只能自学了。


这件事在俞敏洪的创业生涯中是第一个警钟,许多企业都是如此,太过依赖于一个超强能力的人,等他走了公司也垮了;


于是俞敏洪在后续招人时,避免再有不可替代的情况发生。


当企业由依赖个人而到组建团队时,这个企业才算是稳妥。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核心团队出走


当员工跟不上企业的脚步时,员工是会被淘汰的。


刚起步时,新东方的员工都是俞敏洪的亲属,没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


自家人的文化水平不高、管理经验不足,要做大做强是不可能了;必须要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这时候他拉来了徐小平和王强。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新东方刚开始的合伙制,是包产到户。


俞敏洪只是简单地把新东方分成了几个板块,比如口语由王强来做,出国咨询由徐小平来做,考试由自己来做,他们各拿各的钱,这种合伙制非常松散,效率低下。


王强他们早就对家族企业混乱的管理不满


这些家族成员,以俞母为首,无视公司结构,连保洁员都要指挥董事会;导致后期新东方成员天天吵。


利益、人性、情感的交织,让俞敏洪不禁想到早做好股权划分就好了,就不必如此难受。


2000年,俞敏洪对学校进行股份制改革,订出一套统一战略。


最后他们划分了11位原始股东,但每个人应分多少股份,又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其实在划分股份之前,新东方100%的股份都是俞敏洪的。


分配股份时,新东方的净资产有1亿人民币,全是由俞敏洪投入。如果要把股份分出去,授予者在原则上应该出钱购买,最终俞敏洪被迫将自己的股份赠送。


俞敏洪把自己应得的利润都用于新东方的发展了,而其他人的利润则都放进了自己的腰包。


而实行合伙股份制之后,要把所有的利润都放在公司发展上,这样一来每个股东发现分的钱变少,又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最后,这些股东又觉得新东方的股份不值钱,还想要俞敏洪把股份掏钱买回去,当俞敏洪做完估价从朋友那边借钱来购买这些股份时,股东又不愿意转让了。


之后,利益难以平稳,又到处得罪人。


王强和徐小平先后向俞敏洪递交辞职书,除此之外,俞敏洪曾经的上铺兄弟包凡一也提出了辞职,要求退股。到了2004年,另外的两大支柱胡敏和江博也出走。


俞敏洪也说:


大家就惊慌失措了,因为我们之前从来没有学过商业规则,从来没有学过股份制,连有限公司和无限公司都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来拆分这种利益躯体。

因股权不合理导致创始人纠纷不断而散伙是很多创业公司会犯的错误。

从行业神坛跌落后,俞敏洪与新东方何去何从?


如新东方这样犯过错过的公司不再少数:


比如股权分配随意,直接平分导致后续再分散股权时又出现更大的矛盾;


比如送股权,送出去的股权往往不被员工珍惜;


比如退出机制不完善,没有约定过的退出机制让退出的人提前享受果实,长期参与的还要继续奋斗。


而在离成功仅一步之遥时,就因股权分配的原因造成分崩离析,实在可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新东方   江阴   培训班   神坛   英语   何去何从   股权   股东   北大   年后   利润   员工   老师   股份   学生   行业   产品   科技   企业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