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叫魂,这个在中国很多地方非常流行的风俗,主要表现形式为,如果有孩童受到惊吓,或者有亲人重病不能治愈,会找人把他们的魂魄叫回来。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期,很多南方社会已经流行招魂活动。

即使今天在豫南地区依然流行这类招魂习俗,比如河南光山县,商城县等地区,人们会拿着扫把,沿着患病者经常往来的街道或者小河等,喊着丢魂者乳名,进行叫魂。不仅是汉人居住地区,在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风俗,而且他们在节日里,利用叫魂为家人祈福。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发生在清朝的“叫魂”事件

18世纪中国迎来了“康乾盛世”,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中国GDP是法国的8.2倍,英国的17.3倍,所占世界GDP的比重达到32.4%,比现在美国24%还要高出8个百分点,而且当时整个欧洲所占世界GDP比重仅为23.3%。

在这个盛世,中国国内不仅在绝对规模上,还是扩大速度上,都远超当时的欧洲。在江南到处都存在商业与货币化的商品经济,不仅可以种植农作物,而且还可以在城市当中从事手工业,或者服务业。原本依赖土地的农民,可以寻求雇佣,获得在城市当中就业的机会。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江浙地区是这个时期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域,而关于“叫魂”妖术的谣言也是从这块富庶之地传播开来的。1768年春天,浙江德清县竟标修石桥水门,石匠吴东明中标了该座石桥的修建。之后他的同乡拿了一张写有他侄子的符咒,让吴东明贴在木桩上,然后随着木桩打入水底。

据说打一次,就会震一下这个人的魂魄,当这根木桩打入水底,被诅咒之人,非死即病。吴东明得知其中缘由之后,将他的这个同乡送至官府。同乡随之被打25大板,此案随后就结案了。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不久之后,一个叫计兆美的乞丐从德清县流浪到杭州,被当地人以行踪诡异送官。他在逼供下撒谎,称自己用符咒夺走孩子魂魄。于是关于叫魂的谣言便传播开来,地方官吏根据自己以往的治理经验,把这一类的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愿多生事端。因为他们明白,只要过一段时间,这个谣言自己就会消散。

可是从1月初,一直到11月份,各地陆续出现了类似的叫魂的案件,而且案件事发地从浙江蔓延到全国,涉及全国十几个省份。作案手段千奇百怪,有些是写符咒进行拍打,有些是取别人家的衣服,还有些是取对方的头发。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由于类似案件众多,最终乾隆皇帝知晓这些信息,当他浏览这些信息,看到“剪头发”三字的时候,立刻触动了他敏感神经。虽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已经过去了100多年,但是关于汉人“留头不留发”的痛苦记忆依然深刻。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同一时间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类似的案件,这背后肯定有着巨大的政治阴谋。他相信有人借剪辫子来煽动汉人对满清的仇恨,并阴谋挑起叛乱,所以他立刻下令地方对妖术进行清剿。不仅如此,这次危机当中,官僚机构的表现让他非常愤怒和失望,也加强了他对这群官僚们,尤其是汉族官僚们的猜忌。

他怀疑这群官僚们懈怠懒惰,敷衍塞责,欺上瞒下,所以才导致这次“叫魂”的妖术横行无阻,到处蔓延。对于整个帝国来说,这种腐败的毒瘤同样也是一种危害,其程度不亚于民间的妖术。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叫魂”的真相

上文提到,此时处于康乾盛世的巅峰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通货膨胀,社会不平等等问题。很多人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会沦落到社会的底层,这些人包括看上去像僧人或者道士的失业人员,有时住在寺庙内,但是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不断地四处游走,乞讨生活。

有些人为了生活,到处装神弄鬼,满嘴胡话,带着这种“妖术”四处流动,成为当时“叫魂”职业的从业者。代代相传的迷信,与妖术相结合,就形成了人们关于“叫魂”的恐慌。百姓当中流行各类传说,这些传说很难辨别真伪,但是范围却在不断扩大,于是引发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谣言的传播一般具备三个特征,分别是低风险,低成本,而且易扩散。这些谣言都是口耳相传,没有任何人验证这话的真伪,而且针对的对象都是那些外乡的“流民”,这些人没有任何本地资源,甚至送至官府屈打成招,或者屈打致死,也没有任何人去追责。

这些谣言由于包含恐怖信息,因此极易传播,这也激发了每个人的恐惧心理,而且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加入个人的判断,将怀疑与不安编织在这些妖术谣言当中,从而表达自己的恐慌与焦虑。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从1768年春天开始,一直到8月份,谣言从江南地区蔓延到山东,而且传至京城,其影响范围远超过官员们的预料。从始至终,这些官员都没有把这个当作“妖党”,而是当作谣言,妖党意味着谋反,如果所在辖区域有谋反者,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自己的仕途。

地方官员也热衷于去寻找一个又一个的谣言制造者,进行常规化处理,并试图通过恐吓来控制谣言的传播。然而乾隆皇帝利用雍正时期留下的“粘杆处”,散布在各地的眼线,获知了各处的信息。两江总督、江苏巡抚迟迟不上报妖术谣言引起的剪辫恐慌,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指责。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乾隆与大臣的博弈

在“叫魂”事件发生的前两个月,几乎没有一个省级的官员主动报向乾隆皇帝,他们的应对政策大致相同,那就是安抚群众的恐慌情绪,惩治那些兴风作浪者。当乾隆皇帝要求各地报告实情的时候,除了山东巡抚富尼汉主动上报以外,其余地方官员都试图控制信息的上传。

江西巡抚吴绍诗在乾隆下旨后,在江西全境布下一张严密的警戒网,无论他如何卖力地稽查这些“妖党”,竟然没有发现一起“叫魂”案。其实不难推测,这只是吴绍诗的做样子而已,他压根就没有打算办这件案子,之所以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无非是要忙给乾隆皇帝看,这叫忙而不动。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皇帝用成文的法规约束官僚,以此确保他们在常规权力当中办事,然而皇帝自身权力也容易被常规化。这套机制约束官僚同时,皇帝也会受到制约,所以吴绍诗只要利用好法规赋予他的权力去行事,也为自己营造了一座避难堡垒。也就是说吴绍诗按照正常的程序操作,就是乾隆也拿他没有办法。

在每隔三年一次的考核当中,很多官员会形成同盟,因此乾隆希望打破这种常规权力的束缚,掌握主动权。他建立了“粘杆处”这样的机构,四处打探情报,利用这次“叫魂”事件,铲除异己。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他先后6次下江南,体察民情的同时,也在培养自己的心腹嫡系。“叫魂”案件为乾隆皇帝提供了一个契机,给他一个合理整肃官僚阶层的机会,通过这次案件,他将普通事件升级到“妖党”,借此充分利用专制权力冲击传统的官僚体系,企图解决官僚体一直存在的固有弊端。

时间来到1768年年末,在付出无数的无辜生命之后,案件其实真相大白,所谓的“叫魂”案,不过是一场庸人自扰的闹剧。没有一件妖术案件是能够坐实的,有的只有诬陷以及屈打成招。如果这样一个震惊朝野的案件,以这样啼笑皆非的方式收场,不免让乾隆皇帝很难堪。


1768年,发生在康乾盛世的“叫魂”事件,为何让乾隆如此警惕


因此即便如此,也要维护皇帝的尊严,将错误推到官僚阶层的身上,之后一大批官员被降职,流放或者弹劾。

不管乾隆皇帝建立多么复杂多样的信息传递系统,主要信息传递者如果仍然是传统的官僚制度下的行政人员,就无可避免受到官僚体系的影响。传统制度的特性决定了,它只能依靠行政系统来监控行政系统,历史不止一次地证明,几乎所有被派出监督地方管的官员,最后都会被同化。因此皇帝的对于信息的控制往往难以实现,这问题不在乾隆,而是整套的封建官僚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乾隆   德清县   妖术   巡抚   木桩   符咒   官僚   谣言   中国   盛世   恐慌   案件   官员   皇帝   权力   事件   地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