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战争,可是当秦国率先使用“军功爵制”,从仅限于贵族的“征兵制”转变为全民皆兵的“征兵制”,让秦国战斗力瞬间提升。法国大革命时期,法国四面楚歌,可是法国率先实现国家民族主义,也同样打破了贵族战争的模式,实现了全民皆兵的“征兵制”。

秦朝的商鞅,法国的拿破仑,在历史的不同时期,率先改变游戏规则,打破贵族制,实现全民皆兵的目标,在时代巨变红利下,走向了军事发展的巅峰。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商鞅变法的秦国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前,整个中原王朝都是贵族统治的社会,贵族社会是怎么来的呢?可能我们今天有明确的国家领土的概念,边界领土寸土不让,可是在周武分封的时候,并没有所谓的地图,也不可能给各诸侯划定明确边界,而是周武王大概指了一个方向,诸侯就带领自己的宗族出发了,打到哪儿算哪儿。

之后这些宗族就在各地方建立城邦,让周围的野人,他们称之为“贱民”,给他们种地交租子,如果城邦当中人口多了,再分出去,去别的地方建立城邦。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所以春秋战国的时候,地理概念不是土地,而是城邦,如果谁战败了,要割的不是地,也是城邦。城邦不但是军事实体,同时还是政治实体。

所以春秋时期打仗和这些野人是没有关系的,你们这些野人只管种地,打仗是由这些贵族来完成的。打仗没你们的事情,当然祭祀的时候也没有你的事,更不可能享受贵族的各项权利。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里的“礼”不仅仅有互相行礼,还有祭祀的意思,是春秋时期一整套行为规范。《左传》里也讲“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整个国家就两件事,打仗与祭祀。

可是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开始变法,不再区分野人与贵族了,打仗一起上。而且还发展出一套军功爵制。在《商君书·境内》中,明确把爵位分为20个等级,把战功和爵位挂上钩。

比如“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其战,百将、屯长不得首,斩;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论。百将、屯长赐爵一级”、“商君之法日: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首二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在《商君书》当中不仅详细规定了军功的奖励标准,而且还通过重刑政策保证法令的执行,让军功奖励制度能够严格执行。同时还丰富精神奖励的新形式,通过不断加强教育,让受奖人获得荣誉感。

之后商鞅开始做人口普查,把大宗族拆分为小家庭,如果一家当中有两个成年男性,人头税则缴纳5倍。打破贵族的世袭的权力,而且规定,哪怕是宗室,只要没有军功照样没有爵位,而且爵位还和土地挂钩。和之前的血缘没有丝毫关系,你不可能再因为的姓氏再坐享尊荣了。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就是屈原郁闷的地方,要知道“芈”姓在周朝可是皇亲国戚,是最尊贵的姓氏,一下就给抹平了。所以你能够理解,为什么秦朝的旧贵族这么恨商鞅,在秦孝公去世之后,把商鞅车裂而死。

全民皆兵和贵族战争,拉开了巨大差距,“野人”士气得到极大鼓舞。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之前战场上,都是点到为止,可是遇到秦军,有如饿狼扑食,上了战场就割脑袋,战争的形势彻底被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原来那种依靠贵族来打仗的征兵制自然就行不通了,于是征兵制就扩大到了整个平民阶层,进入了全民皆兵的阶段。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拿破仑的法国

法国在波旁王朝时期,非常憋屈,七年战争从来没有真正打赢过一场胜仗。1973年,法国国民公会同时向英国和荷兰宣战,在英国的鼓动下,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反法同盟形成。法国和欧洲大陆上大部分国家都处于战争状态,而且国内的叛乱还蔓延到60多个郡,可谓内忧外患。

可是法国的对手们,英国、俄国、神圣罗马帝国、奥斯曼,都是传统的帝国,军队的主体和春秋时期一样的,都是贵族。虽然后期打仗也有平民参加,但是军官以及主力还是由贵族构成。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他们沿袭的仍然是“旧制度”,军队由三部分组成,民兵、封建义务兵以及雇佣兵。民兵带有自卫性质,其训练和装备上,和义务兵以及雇佣兵相差都比较多,只适合日常的守城,维护治安。

义务兵是中世纪时期留下的一种兵役形式,军官由贵族垄断,士兵主要是农奴冲任,并且一年内的服役期不超过40天,因而也具有一定的临时性。雇佣军来源比较复杂,他们只为钱服务,是要钱不要命的机器。拥有极强的纪律性和战斗力,而且服役是没有期限的。因为民兵和义务兵在训练和服役时间上,都要弱于雇佣军,所以雇佣军成为法国旧制度时期主要组织形式。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18世纪以后,国家对军队控制力增强,强制征兵经常发生,因此开小差,逃兵役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士兵主要来源于社会底层,打仗只是为了谋生,而不是为了事业献身,一般来说他们是这个国家的“被遗弃者”,主要包括无业游民、囚犯等。

他们入伍是为了逃避刑罚或者求生,因此这些士兵很难做到积极参战,开小差是贵族军官们最头疼的事情。当时贵族军官主要职责主要是防止这些士兵开小差逃跑,保持军队人员的完整性,这样的军队很难有高的效率。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而且无论这些底层军人有多大的军事能力,决定他们晋升的不是军功,而是出身。而且这些军官很少和士兵们待在一起,他们不了解士兵,士兵也憎恨他们。这些军官只想着挣更多的钱,而不会管这些底层士兵的死活。

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搞出一个民族主义。什么是民族呢?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同一个民族称为“同胞”,民族国家意味着国家对人民提供保护,人民对国家也有责任和义务,国家到了危急关头,每个人都有义务站出来保卫国家。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因此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就属于全体法国人了,和商鞅变法一样,能动员的力量不可同日而语。七年战争时期,都是几万人参战,可是在拿破仑时期,战争的动员能力超过上百万人。

1804年,拿破仑称帝之后,为了保持战争动员能力,不但鼓吹民族主义,同时还声称自己是“民族解放者”,主张每个民族都应该有权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国王。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和商鞅一样,拿破仑在“共和十年花月29日法令”中规定,士兵都有机会晋升荣誉军团,不仅没有财产出身限制,同时法令还明确了升入荣誉军团的条件和途径。比如在军队中服役时间25年以上者,或者在战争当中俘获敌军军官,摘下敌军军旗,第一个获得敌人大炮等,都可以获得荣誉晋升。

这些可不仅仅是精神鼓励,荣誉军团会获得丰厚的物质和生活待遇,比如数额丰厚的年金,还有荣誉胸章,这些勋章还拥有某些豁免权。一场战役之后,军团军官会给他们下属们商议,拟出一张晋升荣誉军团候选人员名单。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这些荣誉军团的士兵会在庆典活动当中参加重大阅兵仪式,宣誓效忠荣誉军团。从1802年到1908年,荣誉军团的人数从6000人增长到2万多人,到拿破仑退位的时候已经增长到3.8万人。

法国通过1793年“全民皆兵”,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内忧外患的紧张局势下发布的,这种民族主义极大调动了法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卫国而战的民族荣誉感。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之后拿破仑强化这种民族主义,依靠军队对他的忠诚,对法兰西的热爱,为拿破仑政权的建立,以及帝国扩张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大量的物质奖励还有职业晋升的巨大诱惑,大批年轻人积极入伍,让整个欧洲进入民族战争。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首先打破春秋时代的贵族征兵制,实现全民皆兵的军功爵制,不但打破了爵位的垄断,同时让全部“野人”参加战斗,瞬间提升整个国家的战斗力。

拿破仑依靠民族主义这种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的军队,横扫整个欧洲,也使得这项制度在欧洲普及开来。普鲁士就学习了这项制度,也成为欧洲强国之一。


在意识形态超越性上,商鞅与拿破仑,为何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结束语

无论拿破仑的“普选权”,还是秦朝的“赐民以爵”。普选权和赐爵,逻辑只有一个,就是为普通老百姓举办政治上的成人礼,从而完成了全社会的动员。现在的民族国家不过是“想象的共同体”,非洲的黑人民族伦巴人,甚至比以色列犹太人的犹太基因都要纯正。

因此民族国家实现精神上的超越性,其实就是意识形态。帝国统治者要想有效动员社会,做到上下同心,就必须要有个说辞。从这个意义上,无论中国的商鞅法国的拿破仑,都用了相同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拿破仑   征兵制   全民皆兵   军功   相似性   城邦   法国   民族主义   意识形态   军官   军团   士兵   贵族   惊人   荣誉   民族   战争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