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8月4日,海天瑞声(SH:688787)公告宣布在科创板上市的配售及中签结果,这意味着海天瑞声离正式登陆科创板又近了一步。

这段艰险的旅程终于要画上句号,此时,距离它首次冲击科创板已经过去了两年有余。

看到这则消息,董事长贺琳或许会长出一口气。有幸中签的网友也在美滋滋地等待开盘,期待着能够大赚一笔。

然而,房兄却为它捏了一把汗,因为,海天瑞声过审上市实在是有点勉强。

在去年11月份首发获批通过后,仅仅相隔4个月,证监会和上交所就对科创板的上市规则作出修改,从修改内容来看,海天瑞声处处被针对,像极了监管眼中的“反面教材”。

4月16日,证监会就《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作出修订,评价指标由原先的“3+5”变为“4+5”。紧接着,上交所也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

从修改内容来看主要有两点:其一,将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关注发行人的自我评估是否客观,保荐机构的核查是否充分;其二,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的属性,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夸大科技技术标准和科创技术水准、行业分类不确定等情形,压实保荐机构责任。

可以说,这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像是在针对海天瑞声,下面请听房兄一一道来。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先看第一点,将这长长的一句话浓缩为四个字就是——实事求是。不仅要求发行人实事求是地审视自己,也要求保荐机构在工作上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在这一点上,海天瑞声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

海天瑞声的招股书多次提到“AI”、“人工智能”等名词,不熟悉这家公司的人难免会认为这是一家类似百度、科大讯飞的AI高科技公司。

实则不然。上交所敏锐地发现,发现海天瑞声在具体业务表述上含糊不清,容易引起误解。因此要求其用通俗扼要的语言阐述其业务实质,并准确披露主营业务所属行业。

随后,海天瑞声在招股书中精简了跟“人工智能”、“AI”相关的内容300多处,所属行业也确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为下游的人工智能公司提供所需数据,以软件的形式交付。

而且,海天瑞声为了符合监管要求,对业务定位作出了特别提示:发行人并非AI产业链上的算法模型研发商或提供商。

好家伙,从AI算法模型研发商到AI数据供应商,这技术含量下降得可不是一点点。由此看出,海天瑞声此前对自身的包装着实有些过火。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再来看看修订内容的第二点,它要求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必须在科技水平上达到一定高度。特别强调了要严防研发投入注水,突击购买专利等,而前述两种情况海天瑞声都有涉及。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突击购买专利,因为这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

据新招股书显示,海天瑞声截至当前已经取得24项专利,还有2项专利已提交申请。神奇的是,海天瑞声在2019年第一次冲击科创板的时候,彼时专利数量是尴尬的“0”。

这意味着,海天瑞声在1年的时间内从无到有,专利数量突增24项。

仔细查阅专利申请时间会发现,24项专利中有16项是在首次闯关失败之后申请的,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海天瑞声存在突击申请专利的行为。

因为,海天瑞声不是一家年轻的新公司。它于2005年成立,截至目前已经存续了16年。对于这个高新技术行业来说,16年的时间已不算短。可这样一家公司却在此前的14年中一直没有专利,这合理吗?

上交所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在2019年的四轮IPO问询中就海天瑞声的核心技术进行了反复询问,而且问题愈发尖锐,最后一轮甚至直接问出“核心技术是否为通用技术?”

这基本意味着,上交所怀疑海天瑞声能做的事儿其他企业也能做,其最多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而不具备所谓的技术排他性。

面对上交所的“诘难”,海天瑞声给出了回应:发行人综合采取技术保密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举措对核心技术进行保护,不单纯依赖申请专利的形式进行保护。

随后,海天瑞声主动中止了上市进程,并在1年后携24项专利卷土重来。

自相矛盾的地方出现了。海天瑞声在没有专利的时候声称不依赖专利进行技术保护,在中止上市之后又大量申请专利,这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所谓“不单纯依赖专利进行保护”的鬼话恐怕连自己都难以说服。

再来说说海天瑞声研发投入注水的事儿,在招股书里的研发费用一栏,列出了研发费用项目明细,占比最高的是前两项——数据服务费以及职工薪酬。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职工薪酬容易理解,给技术人员发放的薪酬、奖励等支出,的确属于研发费用不假。但数据服务费是什么?

根据招股书的定义,数据服务费是公司在提供数据资源服务过程中所需的、非核心技术环节的生数据采集、标记服务。

这段话过于生涩,简单来说,数据服务费就是海天瑞声向广大兼职人员那里购买数据并支付报酬。

只要输入“海天瑞声 兼职”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就可以在智联、看准网、58等多个平台上找到大量的招聘信息。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这些工作的后缀基本都是“标注”、“质检”、“校对”三者之一,无论是从名称还是职位要求来看,这部分工作都属于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

对于这一点,海天瑞声自己也表示:“这主要是基础性、重复性的人工操作,需求量随着业务量及业务结构波动,且所需人工较多。”

从房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海天瑞声的兼职工作大概是按照要求进行一段音频的录制,然后将内容根据一定规则贴上标签即可,的确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可问题在于,没有技术含量的费用却被列入到研发支出当中,这就说不过去了。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规定,海天瑞声的数据服务费属于“对现存产品、服务、技术、材料或工艺流程进行的重复或简单改变”,是明文规定不计入研发费用的活动。

如果将这部分费用从中剔除,那么海天瑞声2020年的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将从18.6%下降至10.75%,接近腰斩。

海天瑞声为何这么做我们不作评判,但从感性的角度来说,接近20%的研发营收比和10%的研发营收比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無房 | 海天瑞声勉强上市,核心专利被指不具创造性

众所周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一直是科创板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在科创板设立之初,上交所就以“六个是否”对企业的科创能力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拥有高效的研发体系,是否拥有市场认可的研发成果等等。

而从种种迹象来看,海天瑞声距离这“六个是否”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端倪已经有所显现。从招股书来看,海天瑞声赶趟儿取得的专利技术还没捂热就出现了纠纷。

招股书的第421页显示,郭某于近期连续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针对发行人10项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其中包含9项发明专利权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权。

虽然不知道郭某究竟是何许人也,但从他提出的无效宣告请求理由来看,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不具备创造性”。房兄核对发现,10项无效请求中均出现了这句话。

截至目前,无效宣告请求的审查正在进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尚未作出裁定。

可是,海天瑞声一共只有24项专利,现在10项都处于无效宣告请求审查进程中,在裁定结果还未公布之前就准许其上市,是否过于草率了?

这一点,房兄不得而知,只是隐约中有些担心二级市场上的股东。如果搞不清楚状况,可能不知不觉间就踏入了这个陷阱,再一次被割了韭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   发行人   这一点   专利权   人工智能   服务费   实事求是   创造性   含量   勉强   费用   核心   业务   内容   数据   技术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