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风起堂 | 原创图文,严禁抄袭,侵权必究

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华为孙亚芳

任正非召开人才讨论会

华为的发展史上,有过一次重大人才危机。

2001年初,任正非极为看重的李一男和刘平员大将离开,还带动了一批高级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的流失,让华为的技术研发干部队伍遭遇了一次严冬下的雪崩。

当时的华为正在开拓海外市场,为了配合海外战略,任正非觉得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的问题。

任正非决定召开一个讨论会,讨论一下技术干部储备和市场骨干培训、派遣问题。

会上,任正非说:"华为刚刚经历一场不小的灾难,有些人成了光杆司令,需要大量招兵买马。现在的华为太虚弱了,需要注入新的基因—引进丙种球蛋白…..华为要提高免疫力,一条常规的路子就是通过引进外部人才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鲜活。"

任正非要求大家针对"新兵的要求,如何培训、派遣"方面,讨论并拿出一个具体方案。

参会的孙亚芳、郭平、费敏、张建国、徐直军、洪天峰、胡厚崑等几位,都是跟随任正非一路披荆斩棘的五虎大将,任正非的话音一落,大家就明白了。

任正非的意思是,不怕人员流失,流失了可以再招;就怕人员沉淀,沉淀了企业就没有活力,就会死亡,所以要注入丙种球蛋白。

通常在任正非之后发言的孙亚芳,这一次却一声不吭。

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讨论会变成了批判会?

见没人发言,徐直军只好带头说话,认为最需要注入活力的是国内外的营销部门,并建议海外市场人员采取当地招聘以减少人员熟悉环的时间。

紧接着副总裁胡厚崑认为,研发人员也罢,市场人员也罢,还是保持稳定比较好

然后是费敏,"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技术骨干是否稳定,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我们向海外大举进军的时候。"

任正非"不怕流动怕沉淀、大量引入外部人才"的会议指导思想,被几位高管引到"稳定更重要"上来了。其实,几位高管对任正非的人才战略也早已不满,如果按照任正非的运动模式来,高管们随时都可能变成光杆司令。

孙亚芳虽然一直没说话,但心里清楚,任正非喜欢有活力的年轻团队(饿狼),而老队员(饱狼)没有了生存之忧,就会时不时停下脚步,放缓节奏(渐渐沉淀)

任正非仍然希望几年前孙亚芳带领市场部全体大辞职那样的运动,能够再来一次,让饿狼代替饱狼,使公司保持快速成长。

但孙亚芳知道,如今的华为,已经不再是前几年的管理水平,有了制度,有了系统,有了机制,一切可以照章办事,没必要再大张旗鼓的搞"群众运动"。

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为了让任正非转变观念,孙亚芳在倾听的同时,也在理清思路。

孙亚芳从华为凭什么吸引人才说起,阐述了华为喂饱"饿狼"只需要两三年,但这些刚被训练出来的人才,却要么被替换掉,要么发现自己在华为的梦想无法实现而自己离去。孙亚芳进一步陈述了华为近几年培养人才付出的巨大努力,几万人到最后只留下了一小部分,但就这一小部分"金子",却有很多又从华为的手指缝里漏掉了

孙亚芳说:"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我们必须想办法留住华为想留住的人,让"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断奔跑。"

任正非一看这架势不对,心想这会开着开着,怎么倒像变成了对自己的批判会了?再说那些人要离开华为,又不是我赶跑的?

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任正非的妥协

但任正非毕竟是任正非,他没有发怒,也没有辩驳,而是让孙亚芳解释如何"让"狼群"在矛盾和平衡中不断奔跑?"

显然,孙亚芳的话对任正非起作用了。

于是孙亚芳通过华为近5年15%的人才流动率的数据,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相关图表的说明解释,提出了"开放内部人才市场,人才在各部门间流动,管理干部上下流动"的人才战略主张。

任正非被说服了,不得不妥协。

会议由一开始的方向转到了讨论孙亚芳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育、用、留四个支撑板块,决定人才招聘权下放到各部和办事处,并成立华为大学专门培训内部员工。

任正非还对其他几位大将说,还是孙总思维缜密新颖,自己总是一副老面孔,也不懂什么管理,赶不上你们这些年轻人了,自己还得加强学习。

现在看来,任正非当年的这种 "不怕人才流失,就怕人才沉淀"的"只要饿狼、不要饱狼"的思想,正是当下社会上部分企业所谓的"35、42"现象,认为老员工没有拼劲、没有冲劲,要顾家、身体拼不动,想方设法优化掉老员工,企业招聘上也是设置隐形的年龄杠杠,35或40岁以上直接pass的用人观念。

但就是这场讨论会,虽然开成了对任正非的批判会,却让任正非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才观,才有了华为后来"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文化

孙亚芳:华为不能成为人才集散地!任正非:人又不是我赶跑的

华为奋斗着文化

华为没有"35、42"

在今年8月31的华为新员工座谈会上,任正非再一次回应了社会对华为用人的关切。

任正非说:"我们的岗位没有对年龄限制,而是看你的能力和贡献能不能适应作战,如果只看年龄,我早就被淘汰了…华为不会对工龄实施保护,只是对你的贡献进行保护。"

任正非表示,华为的专业化岗位对年龄没有限制,因为有经验,可以做到50-60岁,职级只有15、16级也可以,将来他们还会有工龄津贴、岗位补贴、质量补贴……,保持一定的合理收入;职员类岗位采用绝对考核,不涉及末位淘汰。

用任正非的话说,"你适合这个岗位就安安心心做下去,为什么要换个年轻的呢?为什么不能干到六十、七十岁呢?都是用纤纤细手去敲键盘,又不是拼刺刀,只要力气按得动键盘就行了。"

任正非的用人观,从"饿狼传说"到重视"饱狼稳定"的转变,也最终形成了华为的"奋斗者文化"

华为没有年龄限制,允许内部人才流动;华为"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但绝不亏待"雷锋";华为提倡的是思想上艰苦奋斗,从没说过物质上也要艰苦……

这些任正非的经典语录,是对华为用人文化的完整诠释。

反观社会上某些老板们,和员工谈道德讲狼性,动辄"996、715"和"35、42一刀切",只学到"让员工奋斗",却对华为的"绝不让奋斗者吃亏"、"华为没有年龄限制"的奋斗者文化精髓视而不见,还美其名曰向华为学习,实则是东施效颦,这样的企业也终究长不了。

若是中国再多几个任正非,或也不会有今日的核心科技被卡脖子了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华为   奋斗者   光杆司令   人才   饿狼   讨论会   艰苦奋斗   集散地   用人   骨干   岗位   员工   稳定   海外   人员   文化   科技   孙亚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