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Gen Capital:美早期投资阶段分化 新概念频出

导读:

本文原发表在TechCrunch(美国著名科技类博客),分析了美国早期投资市场的最新变化趋势。本文作者为硅谷NewGen Capital的合伙人Homan Yuen,翻译杨郑晶。NewGen Capital于2014年由张璐创建,一直在美国市场专注于新兴技术类初创公司的投资,其斯坦福背景的投资团队汇聚了硅谷成功的企业家、投资人以及美国工程院院士等。

NewGen Capital:美早期投资阶段分化 新概念频出

最近早期投资领域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新兴的初创公司往往只能筹集到金额较小、不多于50万美元的融资;另一方面,种子轮和pre-A轮的投资者,越来越追求具有高收入和“里程碑”式的市场引导力的公司。但近年来,100万~200万美元的“种子”轮投资却大面积消失。

现在种子轮公司和pre-A轮投资者所追求的“里程碑”式突破,与2012年前pre-A轮资金狂热追逐“独角兽”类似,但区别是现在绝大多数pre-A轮融资规模较小,并且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定价,而非典型的A轮融资定价。与此同时,现如今号称A轮融资所需要的指标,却类似于以往“经典的”B轮融资。

投资人很容易忽略这样里程碑式的蠕变是周期性修正的事实,但一个新的融资轮及投资基金——“种子前”(pre-seed)的出现表明,这种变化将在未来几年重塑投融资领域“新常态”。这类“种子前”融资通常小于50万美元(几乎从不超过100万美元),主要针对那些想法新奇,潜在概念还有待验证的公司。

“种子前”融资的后续发展情况暂时还不明晰,但这一新常态的出现,使得那些目前只有想法或一个原型产品的初创企业有机会从正规种子前基金、天使投资人或“亲朋好友”处募集到高达50万美元的资金。但这样的量级的项目,并不足以达到追求更大、pre-A轮加注的早期投资人的要求:通常需要完整的领导团队、产品销量、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用户积累加速的证据。

在创业热潮顶峰之际我看过的公司,很多已经走到新一轮融资阶段,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A:A公司在之前的风投热潮中获得了100-3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并天真地以为能一直保持现有的高收入增速,后续融资也同样简单,然而此后该公司并未能完成此前融资时宣称的里程碑式业绩,不再符合种子轮融资时签订的协议要求。现在A公司需要追加资本。

这种类型的融资在一般被称为“过桥资金”,并为了避免可怕的“B”类字眼以及相关的副作用,这类公司往往会重新命名此类融资,于是新术语如“种子+”(seed plus)、“初始种子”(seed prime)、“双重种子”(double seed)或“第二种子”(second seed)纷纷出现。这些公司更有可能在融资时面临流血融资(down round),或因来不及筹集额外资金而宣告破产的窘境。

情况B:B公司是一家自力更生,或预先募集可靠资金,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或有良好的收入指标。虽然这样优质的公司在几年前就可以进行A轮融资,但现在A轮投资者已经大幅提高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投资风向的转变,使得B公司进行A轮融资时可能面临不利条款,甚至无法达成任何条款。

与其与这些传统A轮投资者纠缠不清,该公司可以转而从种子投资人手中募集可转换债券。这些种子轮投资者通常不会和A轮一样热衷于里程碑式或基本成熟的项目,对种子前公司也不感兴趣。理论上,这一战略性举措可以助力B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以便日后进行健康积极的A轮融资。

总体而言,市场在要求创业公司以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这一新的募资现状将对2012~2015年成长起来的种子轮公司带来最沉重的打击,因为种子轮本身就是为了达不到A轮里程碑水平而设计的次一级融资。2016年后成立公司的企业家也应该在新规则下,谨慎规划他们的融资步调和策略。如果你的公司正面临着这一差距,这里有一些方法来避免或减少其对公司成长能力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硅谷   常态   美国   投资人   里程碑   新概念   债券   热潮   融资   投资者   种子   业绩   阶段   资金   情况   市场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