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院士:华为高端芯片卡脖子影响不大,唯手机受影响

随着美国 “终极禁令”的出台,华为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当现有的库存芯片耗尽之后,华为可能将会面临“无芯可用”的局面。当然了,对华为来说,最大影响的还是自家手机业务,因为7nm工艺制程基本被锁死无法继续使用。

对于这种情况,在8月27日举行的华为北京城市峰会2020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发表演讲。他表示,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包括5G在内的新基建投资将达10万亿元,间接带动投资近20万亿元。而中国可以通过新基建机遇,把核心技术和器件突破。

倪光南院士:华为高端芯片卡脖子影响不大,唯手机受影响

对于当前国内芯片产业面临的卡脖子问题,倪光南认为,单纯的硬件、软件技术很重要,但综合的系统功能协调更重要。比如北斗,要提高整体性能,不能只靠单纯的硬件,还要依靠软件、整体系统的设计。

在他看来,虽然国内芯片产业在7nm工艺上受到制约,但中国体系也可以满足新基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的需求。换了国产体系后,即使只有14nm、28nm芯片工艺,在数据中心依靠硬件软件的优化处理,也不会有重大问题。

他举例称,华为研发的鲲鹏920集群(11台)在性能上可以达到Intel 8路白金版8160单机的3.31倍,鲲鹏920两路服务器单机在性能上可以达到Intel 4路黄金版5120单机的1.61倍,就是通过综合软硬件系统优化实现的。

“14nm,28nm,完全可以满足新基建的发展要求。”倪光南说,不能使用7nm芯片,影响较大的可能是手机,会出现一定的功耗问题。

在他看来,鉴于目前的国际形势,要在“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下进行,这种格局将减少外部因素的冲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市场潜力。

倪光南还强调,要充分发挥我们的软件、硬件整合体系和生态的优势。

“俄罗斯元部件水平还不如中国,数字电路肯定不如我们,但是整个系统很先进,靠它的整体设计先进,先进的系统设计,硬件、软件综合功能的协调。我们要学习俄罗斯的经验,比如模拟电路克服了数字电路不足。”

他举例称,我们的北斗要提高整体性能,不仅是靠单独的硬件卫星、通信设备等。“北斗2代单点定位米级精度,但是同样接收设备没有改,同样的设备,我们发射增强信息,这些增强信息接收以后,定位精度可以分米级,这是优化系统的设计,通过硬件、软件综合设计达到的。”倪光南说道。

来源:新浪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华为   芯片   鲲鹏   俄罗斯   基建   院士   北斗   中国   单机   性能   体系   先进   工艺   硬件   系统   手机   科技   软件   倪光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