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近几年网络上关于独立女性的话题讨论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年龄焦虑,很多时候话题的焦点都会对准30+的女性。这个年龄的她们或许已经褪去青涩,正在社会和人生的道路上日渐成熟,她们或许有的眼角已经开始有了细纹,或许有的已经成为人母,也或许她们一个人为自己撑起了一片自由的天。


但不论怎样,这个年龄的她们很多时候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要不要生育,以及要去成为一个怎样的“母亲”。


之所以这会成为一个问题,也是因为随着更多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之后,当代女性不再想重复老一辈的“母亲”的样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完全失去自我,然后“母亲”的付出被视作理所当然,不被珍惜和看重。


我们更多时候对“母亲”的期待,是像前段时间贾玲曾在《你好,李焕英》的一次线下活动中说的那样,“希望妈妈始终能够做自己。每一个女性成为一个母亲之前,要先做自己。


是的,妈妈不仅是妈妈,她首先是她自己。尽管孩子的生活占据了她的大部分生活,但却不能定义她的全部。


母亲节到了。在这一天,除了鲜花和祝福,其实我们更多应该思考:


身为孩子,我们该怎样去回应这份已经付出的爱?

身为母亲,我们又该怎样去重新定义“母亲”?

身为家人,我们又该如何去守护每一位女性,才能让她们可以更自由更幸福的做“母亲”?


也许最真诚的方式,是去思考成为一个母亲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应该想到,她曾经选择抛下属于自己的部分自由、空间与自我,去孕育一个生命。她赋予我们存在最初的意义,与我们同生同长,为我们揪心、担忧,也为我们骄傲、快乐。这份深刻的爱与羁绊,自有其力量与幸福,我们借助于此,才得以扩大自己的世界。


今天我们精选了5本与“母亲”相关的书籍,试图为这份爱提供参照,并补全“母亲”的不同侧面。这些书有小说,有非虚构,有感性的书写,也有理性的分析探究。它们映照了不同阶段、不同特质的女性、母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所有的母亲首先是她自己。



《人生密密缝》


斩获19项日本国内和国际大奖、三项提名的电影作品

写尽电影未披露的温馨和感动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荻上直子


友子与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某日,友子的母亲丢下生活费后,又一次不知所踪,还是小学生的友子投靠无路,只好去找许久未见的舅舅牧男暂住在他的家里。


尽管充满不安和未知,但舅舅的同居恋人伦子亲切与温柔的照顾,逐渐让友子卸下心防。她帮友子绑头发,为她做可爱的卡通便当,教她透过编织来排遣烦恼与愤怒,这些都是友子的母亲绝对不曾给予她的家庭温暖。友子第一次体会到“家”的感觉。


就在所有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 友子的亲生母亲回来了……


这是一本典型的日系治愈小说,探讨人生困惑和家庭关系,语言温柔又克制,让人感动又引人深思。“母爱与我们是一种终生随行的情感,每当我们遇到困难、失意、沮丧的时候能拿出来反复慰藉身心的最后一点情感也许就是母爱吧。”


《奇迹病房》


一个充满希望、谅解与宽容的生命哲学故事

这世界很糟糕,可你终究会爱上它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朱利安·桑德勒尔


10点32分,塞尔玛永远记住了这个时刻。周六的早上,塞尔玛带着12岁半的儿子路易去看外祖母,半路接到上司的电话,正在讲电话的塞尔玛眼看着滑滑板的儿子被一辆卡车撞翻。


路易陷入深度昏迷,躺在医院的病房中靠机器维持生命。伤心绝望的塞尔玛在回家整理路易房间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笔记本。路易在上面写道:


我最心爱、最珍贵的奇迹笔记本,我要告诉你在我死之前所有我想尝试的经历,它们都是我的奇迹,这有点像梦想清单,但又不完全像,因为我只会写下可能实现的事情。


塞尔玛从来不知道儿子曾写下过这样的文字。理智的塞尔玛突然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她要去亲身体验儿子在笔记本上梦想的每一种经历,要把每一次尝试都拍摄下来带到路易的病房。


现代的女性,想在孩子和事业之间寻得一个平衡点,谈何容易?但或许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我心深藏之惧》


阿梅丽的自传色彩女性小说

写给还在恐惧中挣扎的女,勇敢选择你要走的路。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阿梅丽·诺冬


女人的一生,不该在恐惧中度过。看似开心的生活、稳定的工作、甜蜜的恋爱,一切顺理成章地可以向前一步时,阿梅丽深藏内心的恐惧却翻涌而起……


如果你读过《房思琪的初恋乐园》《82年生的金智英》《坡道上的家》,你也许为房思琪惋惜过,为金智英愤怒过,为新手妈妈里沙子感到无奈过,那一刻你一定不想成为她们。


而阿梅丽才是让你佩服并想成为的那个人,面对恐惧,她活出了自己的人生。



《情绪自由 人生更轻盈》


最真实的你,都藏在压抑的情绪里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张德芬


“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已。”


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其和外境以及其他人不断地搏斗、争执,不如回头看看自己,为什么我会困在这个情境里面?我是如何把它创造出来的?有没有可以一劳永逸的脱身办法?


这个“一劳永逸”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也许我们可以顺利地打败外境、征服他人,但是,如果自己内在的模式不改变,类似的情境还是会发生——以不同的形式、强度,卷土重来挑战你。


这本书有一股很神奇的能力,看完后能让人明白真理、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好的养育》


一本戳中90后妈妈们的辛酸、泪点

又饱含温柔力量的养育之书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小小包麻麻


小小包麻麻,本名孙静,是小小包和迷你包两个男孩的妈妈,2014年创办自媒体“小小包麻麻”公众号分享养育心得,以温柔亲和的风格传播“科学育儿,快乐带娃”的养育理念,因优质的育儿内容迅速赢得妈妈们的信赖。


深受千万妈妈信赖的小小包麻麻在书中分享了真实育儿经历,通过规矩建立、亲子沟通、母亲角色、家庭关系、原生家庭五个部分讲述了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如何消除焦虑、提升自我,如何给孩子提供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养育和教育,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家庭关系。


书中配有百余张作者和家人的照片,图文并茂,形式活泼。非专家式说教,可读性强,解决妈妈们“十万个怎么办”的养育难题。好的养育是高质量地陪伴,尊重孩子的节奏,鼓励独立思维,激发自驱力。



《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


焦虑养育本质上是对孩子身心的伤害

让养育回归理性,最好的养育是不焦虑


每一个人,不论男女,都该对“母亲”这个职业负责

作者:橙子


面对当下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教育竞争,五花八门的教育观扑面而来,什么是好的养育?如何保护孩子的独特性?如何平衡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新手父母们陷入令人无所适从的养育焦虑里。


橙子是定居北美十余年的二宝妈妈,她认真记录下自己的育儿实践与真实感悟。身为教育专家,在育儿之路上也曾频繁落坑,那些失败、出糗、欣慰、惊喜的育儿经验都被她毫无保留地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与百万父母分享。


结合中西教育理念,橙子从习惯养成、平等对话、培养学习力、家庭教育、放下焦虑、多元观念等6个育儿关键点,分享58个养育心得。关于什么是最好的养育,也许你读完本书后,心中便有了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路易   母亲   橙子   小包   焦虑   麻麻   恐惧   儿子   温柔   男女   妈妈   孩子   家庭   女性   职业   人生   作者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