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索尼FE 50mm f/1.2 GM昨夜正式发布了,这是第60支索尼FE卡口镜头,也是第12支G大师镜头。作为一个广角控,FE 12-24mm F2.8 GM发布时候我都没有如此心情激动,也许是因为一个时代就此画上了句号吧。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这是阿尔法的全新开始,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支镜头的“前世今生”。



十年之约终离别

对于一个索尼A口老用户来说,在单反年代和CN两家吹捧自己主要靠什么?那就是ZA。ZA代表着A卡口的高端镜头群,T*镀膜就是信仰。高情商的说法是“我们这是自动对焦的蔡司镜头”;低情商版本就是血统不纯。

但不管怎样,蔡司对于索尼的帮助和品牌提升作用非常大。蔡司这个牌子非常有头脑,早年间光学设计的确有两把刷子,之后就把定型的设计注册专利,现在除了自己卖镜头之外,靠专利名字给其他厂商认(tie)证(pai)就能挣不少钱。

反正镜头前面写了什么Planar,Sonnar,Diagston之类的,看着就那么讲究(你看看下面的包装盒)…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曾经的高端套头16-80mm F3.5-4.5 ZA

在2006年索尼推出a100的时候,除了继承美能达的遗产,当时的16-80mm F3.5-4.5 ZA、85mm F1.4 ZA和135mm F1.8 ZA对索尼单反系统站稳脚跟起到了很大作用。


时间来到了2013年,壮志未酬的索尼推出了全画幅a7系列,对于急需新鲜血液的全幅无反卡口,5支首发镜头中有FE 24-70mm F4 ZA OSS,Sonnar T* FE 35mm F2.8 ZA,FE 55mm F1.8 ZA三支蔡司镜头。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所以这么多年大家已经习惯了,ZA就是索尼的高端镜头系列。但故事在2016年发生了变化,那一年FE大三元中的两元伴随着G大师“明日之境”的名号横空出世,也正是在同一年,最后一支索蔡FE 50mm F1.4 ZA发布。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从结果倒推可以看出,索尼和蔡司在可换镜头系统上的十年牵手在50mm F1.4 ZA之后正式画上了句号。



明日之境的设计者们

不论是索尼从蔡司那里学到了一些经验,又或者意识到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立足,总之自己发展高端产品线才是正确之道。不过因为索尼和蔡司的长期合作,相信不少朋友和我都有一个固有印象:索尼的光学设计是比较弱的。

所以当GM问世时,索尼展示了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超级非球面镜片,11片光圈叶片这些特性时,我是有些意外的。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通过计算模拟焦外效果以及0.01微米精度的超级非球镜片


高端的技术就像食材,但产品好不好,还要看镜头设计者们。在众多索尼的设计师中,有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他在2018年获得了索尼杰出工程师奖,正是他主导了FE镜头紧凑化与轻量化,他就是奥村聪。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索尼的光学设计师有很多,我对奥村君印象深刻不仅是因为他负责设计了FE 12-24mm F2.8 GM这款我非常喜欢的镜头(据说FE20也是),而且在偶然的机会下,我发现他来自佳能…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在linkedin上可以看到他的履历,2015年入职索尼。你再看看之前的时间点,是不是感觉索尼在下一盘大棋?


以至于之前看到了FE 50mm f/1.2 GM的泄露图时,我一度以为这也是出自奥村君之手。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不过根据官方开发访谈来看,这支镜头的光学负责人是菊池厚雄。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不管设计师是谁,镜头是好镜头,下面我们来聊聊FE 50mm f/1.2 GM这款产品。




阿尔法最强规格标头

其实从景深和虚化程度来说,85mm f/1.4比50mm f/1.2要好得多。但我还是对这个规格更加期待,可能只是因为看上去更大了一点。而与佳能和尼康不同的是,索尼在之前的系统中,就没有推出过f/1.2这样规格的镜头。

我们先来看一下镜头结构: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作为标头来说,一般典型的会采用双高斯结构。但双高斯结构虽然对矫正畸变和场曲有天然优势,但是对于球差和慧差来说无能为力,对于G大师镜头来说这是不能接受的。所以这款镜头并没有采用双高斯结构。


前镜组两片负镜中间夹了一片超级非球,将光线向外掰,提供了场曲和慧差的调节余量,这个设计有那么点反望远结构的感觉。因为卡口直径的关系,索尼设计高画质的大光圈镜头理论上难度要更大一些,从官方资料中了解到,这支镜头中使用的三片XA超级非球镜片技术也进行了迭代优化,这有助于减少镜片数量,也正是因为这个新技术,我们在这款镜头中没有看到更多的特殊镜片。


索尼也通过专有的色差模拟技术优化玻璃材料的组合,来降低色差和色散,虽然看上去感觉不够堆料,但工程师认为好的设计在于实际效果。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除了全新的光学设计,FE 50mm f/1.2 GM采用了一组浮动对焦镜组,4个XD直驱线性马达对称排列。另外为了高精度对焦,资料显示镜头中内置了4个焦点位置传感器来跟踪浮动镜组,保证大光圈下的对焦精度。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11片光圈叶片结构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保证在收缩2挡的情况下也是正圆形状,最大限度优化焦外成像效果。


既然设计如此出色,我们对这支镜头的成像表现可以说非常期待了。正好波兰的lenstip发布这款镜头的测试结果,我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分辨率方面,全开中心可以到70lpmm(测试机身a7RIII),边缘也超过了40lpmm,可以说非常亮眼的表现。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色散方面轴向色散表现很轻微,但是倍率色散有些奇怪,不同位置呈现不同颜色。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镜头边缘有轻微慧差,收缩一档光圈后改善。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口径蚀表现不算太好,焦外光斑有明显变形。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样片中焦外表现非常好,过度自然,没有明显的二线性。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新的开始

自2016年之后,索尼花费了5年时间打造自家G大师高端镜头体系。FE 50mm f/1.2 GM是目前布局下的最后一块拼图,通过这款超规格镜头,让G大师系列站在了索尼镜头群的最前列。


α的荣光,索尼FE 50mm f/1.2 GM漫谈

△这里少了1224GM与50GM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这款镜头表现也不负G大师之名,而且还是在778g的重量下实现的。并且在目前的12支GM镜头中,不论是焦段规格还是素质表现,个人认为这也是最值得入手的一款产品。


相信未来索尼的橙色旋风会继续刮下去,不管是超规格大光圈产品,还是远摄超长焦,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至于小蓝标,也许在某一天会真正退出FE的产品序列,那时候再说一句“爷青结”也不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索尼   蔡司   阿尔法   句号   佳能   色散   卡口   光圈   镜片   光学   镜头   规格   大师   结构   数码   产品   荣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