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没有人能够知道,但不管哪样先来,想要更好地生存下去,那么就需要钱,所以为了防备未知的风险,很多人多多少少都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一季度末储户在银行的人均存款已经达到了7万元。

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储户选择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原因很很简单,银行背靠国家,安全性有保障,并且还有利息可以拿,能够减缓手中存款贬值的速度。那储户选择把钱存银行真的就是100%安全吗?

其实并不然,把钱存银行同样也会出现很多风险,比如碰到虚假存款、飞单、银行员工挪用储户资金,还有我们最常见的存款变成理财产品或者银保产品。如果说存款被银行员工忽悠成理财产品或者银保产品,那么也倒还好,毕竟只要持有到期,本金的安全性还是有保障的,但如果是碰上虚假存款、飞单或者银行员工挪用储户资金,那么本金能不能拿回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比如之前山东某信用社就出现虚假存款的情况,储户到银行存钱,而银行员工开具假存单给储户,等存单到期储户去取钱才发现存单是假的,被银行告知并没有这笔存款,27名储户总共1.6亿余元的存款“不翼而飞”。

除了这种虚假存款之外,银行更常见的就是银行员工违规挪用储户资金的情况发生,比如前段时间被爆出的某储户在银行存了一千九百万的存款,5年后账户余额就仅剩30余元,而这笔钱最后经查是被该银行的员工挪用去购买了黄金期货、股票等金融性产品,并且全部亏光。

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1900万的存款“不翼而飞”相信没有人能够淡定,在找银行赔偿无果的情况下,储户将银行起诉到法庭,但两次起诉均以失败告终,原因就是储户过于轻信银行员工,把账户和密码都告诉了该银行员工,并且让其代为打理这笔钱,所以最终这笔钱并不能找回。

这种因为轻信银行员工而把账户密码告知银行员工导致资金被挪用的事情并不少见,比如之前昆明的某女士在当地的一家村镇银行存了将近1600万的资金,而由于该村镇银行才刚刚成立,还没有开通网上转账和实体银行卡功能,只有一本开户的存折,由于家住得比较远,平时取款业务又办理得比较频繁,所以就把该存折和账户密码交给其好友(该银行的副行长),授权让其代为保管。

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当然为了防止存款出现意外,该储户也表示如果该账户要取款或者转账一定要有本人的授权和确认才能办理。但是这种办法并没有用,该副行长伪造了储户的授权把这笔钱分批次转借出去,获利130余万,但本金却拿不回来,最终被储户发现了。

储户发现后只能将银行告上法庭,在一审胜诉之后,银行还是推卸责任,不服判决,伪造假证据提起上诉,但二审的结果还是一样败诉了,银行还是不服判决,继续伪造假证据,要求最高人民法院重新审理,对于银行一审核再审提供的证据不一致,法院也不予采纳,最终还是以败诉告终。

近1600万存款“莫名消失”,银行却推卸责任,起诉5年后才有结果

虽然储户最终胜诉了,但是前前后后花了5年时间也就只拿回当时的本金和利息,可以说得不偿失。我们能发现储户资金被银行员工挪用的情况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于信任银行员工,将一些个人信息和密码告知给对方。虽然银行背靠国家,安全性有保障,但银行员工也是人,看见这么多的钱难免也会眼红心热,所以储户以后到银行存款时,切勿过于轻信银行员工,更不要把账户密码告知对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存款   银行   存单   不翼而飞   本金   村镇   储户   账户   安全性   虚假   证据   年后   员工   资金   密码   情况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