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要求滴滴出行下架整改为何深得人心

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当然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

国家网信办4日晚间通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已通知应用商店下架该APP,要求滴滴出行认真整改。

国家网信办的通报在第一时间受到公众的普遍支持。滴滴出行据报道占有中国网络叫车至少80%的市场份额,无数人在使用它,滴滴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公众当然很关心。

互联网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方便,但不知不觉之中,公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变得非常脆弱。一个人使用了某项服务,他的相关个人信息就被自动抓取记录了下来,我们经常在网上被要求授权自己的某个信息被记录使用,而那个时候基本没有拒绝授权的选择。人们无奈地面对了一个现实:自己的个人信息乃至部分隐私已经进入了大型公司的数据库,这是否会危害我们的安全,作为个人我们只能听天由命。

滴滴出行属于网络高科技公司,它对在中国普及网络叫车服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它无疑也是大型互联网公司中掌握个人出行信息最详细的。网信办的通报指出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很让人担心。滴滴出行似乎已经有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习惯进行“大数据分析”,这对个人来说当然构成了潜在信息风险。

国家要求滴滴出行下架整改为何深得人心

我们希望,互联网巨头对应用者的信息收集遵循最小化原则,而非一网打尽的最大化原则。然而很多人怀疑,自己的信息被有的互联网公司做了最大化采集,被商用还属于比较轻的侵权,有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给一些人带来意外的麻烦和冲击。

人们尚不了解滴滴出行具体是如何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但国家及时站出来保护个人信息,这一行动本身带给了人们国家在管这件事的信心。重要的是,互联网巨头往往在本行业走在了前头,国家不能够任由它们成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制定者,标准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从而确保那些巨头在收集个人信息方面是克制的,遵循最小化原则。决不能让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成为比国家掌握还详细的中国人个人信息的超级数据库,更不能给它们对那些数据的随意使用权。

尤其是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它在美国上市,其排第一第二的股东都是外国公司,国家对它的信息安全监管更需要是严格的,这既是维护个人信息安全,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监管不意味着限制发展,只有排除了风险后,用户才能更加放心,未来的市场空间才会更加广阔。

来源:环时锐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深得人心   国家   制定者   大数   高科技   最小化   中国   巨头   公众   原则   风险   数据库   详细   科技   信息   公司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