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难变形高温合金“开路先锋”: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 冯建周 报道


我国难变形高温合金“开路先锋”: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

图为赵光普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北京钢研高纳科技委副主任赵光普,是一名在冶金战线上工作了整整40年的科技“老兵”,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中国钢研工作了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把高温合金涡轮盘技术做到极致。“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6月28日,赵光普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受邀参加7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是赵光普第10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表彰奖励。在这些沉甸甸的成绩和荣誉背后,是一名新时代冶金战线奋斗者建功立业的担当情怀,展现了以赵光普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冶金领域科技工作者胸怀爱国情、秉承报国志,艰苦奋斗、潜心探索的奋斗历程。

当赵光普坐在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望着71架战鹰列阵长空,向党致敬、向祖国致敬、向人民致敬的时候,他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奋斗40年的科技老兵饱含热泪,真正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幸福。古人云:“不惰者,众善之师也。”赵光普用四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奋斗和拼搏奉献,在中国钢研赢得一个最为普通、在他自己看来却最亲切的称呼——“赵老师”。当钢研高纳“青年追梦突击队”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遇到了“硬骨头”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赵光谱,因为在青年人的心目中,有赵老师在,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这个场景是赵光普在钢研高纳最平常、最真实的写照。“赵老师搞科研较起真儿来什么都顾不上!”大家都这样说。

多年以来,赵光普始终坚守着“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科研理念,带领钢研高纳的青年科研团队攻克了难变形高温合金领域的一个又一个世界性难题。用他自己的话说:“搞难变形高温合金,就是要迎难而上,别人打不下的硬仗,我们来个硬碰硬。”他这话分量不轻,实现起来更是充满艰难险阻,他的自信底气不仅来自专注精湛的专业素养和过硬本领,还有勇于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的精神。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赵光普始终坚持做奋斗者、做实干家。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大学生之一,他对于能够潜心学习、钻研的机会倍感珍惜。1982年,从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系高温合金专业毕业后,赵光普被分配到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材料所工作,一干就是40年。在这人生最宝贵的40年里,他共参与了20多项课题研究,带领团队打造出十几种高温合金材料。他凭借着敢于超越的创新勇气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带领研发团体敢为人先,执着探索,不断向着高温合金材料研究的新高度迈进,先后主持了国家“六五”至“十三五”期间多项重点新材料攻关项目和国家“863”科技项目,解决了我国各类发动机急需材料的关键技术难题,成为难变形高温合金领域当之无愧的“开路先锋”和“领路人”。

赵光普始终以国家使命为己任,不断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抵达新的高度。超大高温合金涡轮盘制备技术一直是国内难以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国内组织过多次专家论证,都认为国内设备条件不足,国产化难度极大。他对自己的团队说:“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奋斗的方向。突破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是只要把国家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找到突破口。”他带领技术团队,完全立足国内,日夜奋战、刻苦攻关,经过6年的反复研究试验,创新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艺技术路线,成功突破了大型高温合金涡轮盘锻件制备技术瓶颈,在国内首次研制出直径1000毫米以上的高温合金涡轮盘锻件,解决了国产燃气轮机研制生产受限的问题。

此后,赵光普团队又向工程化和更大尺寸的涡轮盘制备技术发起了挑战,在国内首次制备出直径2000毫米以上的高温合金涡轮盘锻件,成功突破了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盘锻件制备的国外封锁,为完全国产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开辟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色的变形高温合金特大型涡轮盘制备路线,带动国内特大型涡轮盘制备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赵光普始终保持着一种脚踏实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一次,某新型发动机关键热端部件面临无材可选的难题,美国科学家认为没有合金能够承受近千摄氏度的温度跨度叠加高压富氧的极端苛刻使用条件。赵光普承接了材料研制项目,为的是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高温合金。赵光普带领团队率先开展抗燃烧机理研究和合金研制,自行设计研制高温高压金属燃烧性能试验装置,从机理上阐释了金属燃烧的本质,提出了富氧环境下的选材标准,填补了国内富氧环境下金属燃烧研究领域的空白。用于检验机理研究成果的是一种高性能的新合金。赵光普领导团队研究了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合金成分控制和热处理制度调整解决了合金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和燃气燃烧之间的矛盾,首次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耐富氧燃烧抗烧蚀的高温合金,解决了发动机的研制难题,成为该合金的第一发明人。

荣誉傍身的赵光普始终保持着稳重朴素、埋头苦干的低调状态,其内心却拥有胸怀家国、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高调拼搏精神。在万吨水压机前,赵光普与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身穿同款工装,头戴安全帽,一起忙前忙后,专注地盯着上模压下的速度,默默计算着锻件的变形量和温度变化,分析出现缺陷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场景在赵光普的科研生涯中司空见惯。现场技师们长期与“一点架子都没有”的专家一起工作,逐渐对赵光普近乎苛刻的工艺控制要求从不解到接受、支持,甚至一起出谋划策。他们笑言:“不苛刻,怎么能解决国家级难题!”共同的目标、坦诚的协作成就了不断突破的创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敢于创造”。赵光普和许多长期奋斗在科研工作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一样,他们胸怀报国理想,坚定不移跟党走,奋斗笃行、攻坚克难,勇于创新、赶超一流,把自身价值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砥砺奋进新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合金   中国   科技   高温   奋斗者   燃气轮机   开路先锋   国难   涡轮   机理   共产党员   北京   胸怀   科技集团   难题   科研   团队   国家   国内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