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拇指防抖相机Insta360 GO一经推出就刷屏社交网络,被称为“真正的第一视角相机”、“短视频神器”。GO与众不同的拍摄逻辑与产品设计理念也引发了诸多讨论与好奇,我们采访到GO产品经理Andrew,深入了解这款全新相机设计背后的思考。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1

Q:为什么要把GO设计得比拇指还小?它的定位是什么?

Andrew:GO在产品定位阶段,我们就将“解放双手,无感拍摄”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希望能为用户提供一个很方便的摄影工具,能够随时随地轻松记录精彩瞬间。

GO的体积比目前主流的运动相机体积还要小,能够无压力地随身携带;结合它的防抖功能,可以作为手机拍摄的补充,去拍摄一些生活中的动态场景,比如篮球、做饭、亲子互动等等。另外,在Vlog拍摄中,因为GO足够小,用户可以用它进行各种好玩新奇的拍摄,丰富Vlog画面。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2

Q:小型、微型相机早已不是新东西,GO相比之下优势在哪里?

Andrew:GO不是最小的相机,但它一定是最小的防抖相机。

的确,可能二十年前就已经有比GO还小的相机了,但是这些小相机在我看来都是不可用的,原因是拍出来的视频不可用。GO之所以能获得很多人的喜爱和关注,就是因为它除了小,还满足了拍摄最基本的要求——防抖和画质,只有兼具这三者,小相机才具备了可用的条件。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GO的配件体系

小还不够,还需要能便于固定在不同物体上才行。因此我们给GO设计了比较完善的配件体系,让它能够依附在许多地方,满足在大多数场景里的拍摄需求,帮助用户解放双手,这也是GO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

3

Q:GO设计时如何在体积与画质之间取舍?

Andrew:基于GO的定位,维持小体积和高画质是我们研发过程中时刻用来权衡的标准。从分辨率来说,GO的镜头输入是可以达到3K的,但我们使用的是鱼眼镜头(为了能收集更多影像,也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做防抖),所以限制了平面输出。

在GO这样的体积下,可以选择的鱼眼镜头很少,粤语中有句话叫做“睇餸食饭”,大概是今天吃什么我是知道的,但具体要做什么东西呢,就得看有什么食材可以选。GO所用的也是可选范围内成像质量最好的一款镜头模组,保证了1080p的画质输出。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在GO的设计上,我们有一个目标方向,但确实存在实际制约,我们需要在两者间找一个平衡。当然,相信未来通过优化图像质量算法,GO的画质还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4

Q:为什么GO拍摄时长限制在了1分钟(默认拍30s,可调整成1分钟)?背后的考虑是什么?

Andrew:在做GO之前,公司数据分析团队做过一次调研,对很多用户来说,如果录制超过1分钟的东西,回看的概率是远远小于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的。吸引用户反复去看的,往往都是短而有趣的内容,我们希望用户在拍摄前可以先考虑想拍的是什么,而不是随便拍最后导致增加后期整理的难度。基于此,结合AI剪辑功能,我们想把GO打造成一个高效率的“短视频拍摄工具”。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我们赋予GO的这种期待和定位,确实和大部分用户拍摄习惯是不同的,但其实回想下,大部分我们拍到的一些精彩视频,都是在拍到那一瞬间就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分享出来。时间一长,反而就不会再去整理了。GO在这里,更多像是一个催化剂,它迫使我们在拍的时候要去选择,在拍完之后可以立即分享。

所以,GO的目的是帮助用户去记录一些精彩的小时刻。如果是拍摄需要策划、需要找演员、需要规划脚本的长内容,可以说这并不是GO所能承载的重任。

5

Q:在产品研发中遇到最难的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Andrew:机器续航。这方面我们花了很多精力,目前也仍然在改进中,希望在有限的体积和电池技术水平下,延长机器有效的实际使用时间。

首先,在无需拍摄时,我们将GO直接关机来保存电量,在GO待机和工作时,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智能地调节CPU和各部分模块的功耗。如果有办法能让续航增加1秒,我们都尽力去实现。目前机身加充电盒,可实现60分钟的续航时间。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同时,为了让用户能第一时间拍到精彩瞬间,我们也花了很多精力优化GO的快速拍摄功能,和市面上一些主流的相机相比,GO的启动拍摄时间是最短的,仅有1秒多,这大大提升了机器使用效率,用户也能做到随时拍摄。

基于产品定义,在有限的体积里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同等体积下或产品定义下,GO在画质、续航、拍摄时长等方面,都可以说是一个最优选择。

通过GO这种新型相机品类,我们希望推动用户跳出现有的运动相机或普通相机的使用模式,去体验一些新的拍摄方式。我们相信,当用户习惯了GO的快速使用方式,随着拍摄、编辑效率的提高,分享视频的增加,使用产品的快乐是会增加的。能带给用户更多的拍摄乐趣,是GO设计的初衷。

6

Q:GO为什么加入AI剪辑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好处?

Andrew:在我看来,GO作为一个新型相机产品,它应当有两只“胳膊”——优质的硬件与软件,二者结合,缺一不可。机器硬件本身小、防抖等特点只是其中一只胳膊。在研发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不要把重点局限在产品硬件上。GO的特性决定了,它生产出来的视频是短、快、零碎的,这就需要一个快速的、智能的剪辑程序,帮助用户很快很好地输出,满足用户保存、分享的需求。

揭秘:为什么会有比拇指还小的相机出现?

AI 剪辑页面

我们希望通过AI剪辑功能,给用户带来愉悦感,降低后期的门槛和难度。未来,我们也会增加更多的剪辑模版,继续基于AI技术,完善视频后期剪辑流程。

GO产品最终成功与否,仍有待市场来验证。从最初的Nano到ONE X到最新的GO,Insta360不断打破常规,追求极致,一次次开拓新的摄影市场,创造出不一样的相机品类。未来,Insta360也会延续“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的理念,为用户带来全新的拍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相机   品类   画质   剪辑   拇指   体积   后期   机器   快速   未来   功能   时间   更多   用户   数码   产品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