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此前被业界誉为“征信第一股”的深圳微众信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众信科”),其科创板上市进程突然被中止。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2月2日,上交所发布披露信息称,2021年2月1日,微众信科因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涉嫌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或者涉嫌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公众健康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被立案调查或者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尚未结案。根据《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一)的规定,本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2月3日,微众信科回应称,此事涉及实控人个人行为,实控人平时并不参与公司的经营,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即便如此,拥有41.59%表决权的实控人涉嫌多项重大违法行为,微众信科的上市进程又充满了不确定性。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上市进程已进入冲刺阶段


微众信科,一家从名称上很容易让人与腾讯旗下微众银行联想到一起的公司,但其实与微众银行没有半点关联,相反,它却投向腾讯阵营对面的阿里怀抱。

蚂蚁集团旗下云鑫创投于2018年7月以4.3亿元认购其增资注册资本822万元,持有其26%的股份。至微众信科IPO之前,云鑫创投依然持有其25.9%的股份,为实际控制人之外的第二大机构股东。

蚂蚁集团之所以直接出手拿下企业征信领域的领头羊,大概率上也是为了与其C端征信形成互补,填补其在B端征信的空白。


本来,微众信科的上市进程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


2020年12月7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召开了第115次审议会,审议结果表示,微众信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但上市委在现场问询问题中提到,微众信科实际控制人孙淏添,于2019年12月30日签署声明书,明确表示其会在股东大会上对回购减资事项投反对票,致使减资事项无法通过,同时孙淏添会与投资者协商由其承担回购义务,上述声明亦是其在投资协议签署之后一贯的意思表示。


上市委要求微众信科代表说明,微众信科及其实际控制人孙淏添是否已于签署《股东协议》时,明确告知投资人上述意思,且投资人无异议。并且请保荐代表人发表明确意见。


根据微众信科的招股说明书,孙淏添通过中润四方控制公司32.04%的表决权,通过税银一号控制公司7.73%的表决权,通过共青城国骏控制公司1.82%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41.59%的表决权,是微众信科的实际控制人。


显然,拥有41.59%表决权的孙淏添,对微众信科有着绝对的影响力。


现在上交所提出“中止”微众信科的上市进程,鉴于孙淏添的影响力,且涉嫌的全是重大违法行为,后续“中止”是否会变“终止”还未可知。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核心业务隐忧已存


抛开实控人孙淏添被被立案,微众信科一路高歌背后的隐忧已现。


2020年12月7日,科创板上市委员会要求微众信科,按照相关规定,采用简明语言,并结合部分案例,全面修改招股说明书关于核心技术、业务模式的相关内容。


在现场问询环节,上市委还要求微众信科说明了4个关键问题:


1、微众信科征信业务所应用的数据来自供应商采集方式和来自客户提供方式的比例。

2、数据采集服务供应商所采集数据的具体要求和主要内容,数据采集服务供应商是否具有国家规定的数据采集资质,数据采集的合法和合规性如何保障。

3、如有客户提供的数据,其应用是否有相关合规应用和管理的要求,如有,后续如何查验合规性。

4、对服务对象的资质是否有根据相关法规的验证操作,发行人本身、以及向发行人提供数据的机构,获得数据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作为信用科技服务商,微众信科主要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场景下的企业征信报告、信贷风险决策系统、信贷一体化解决方案等信用科技产品和服务,助力银行打造纯信用、线上化、自动化、批量化、智能化的中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同时还为非银行客户提供商业交易场景下的企业认证产品和交易核验产品等信用科技产品。


客户层面,公司服务客户基本上为商业银行。


根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主要客户包括6家国有大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2家民营银行,32家城商行。产品主要为商业银行提供征信科技、风险决策、信用科技一体化等三大业务。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前五大客户2017-2020年一季度贡献收入分别为2,634.69 万元、4,733.67 万元、8,490.05 万元和 1,679.84 万元,占各期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81.75%、68.25%、55.04%和 52.47%。


可以看出,虽然前五大客户的占营收的比重已经有所下滑,但是依然占据50%以上的比重,集中度偏高。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主要分为征信科技、风险决策、信用科技一体化等三大块。


从各业务服务内容及产品提供来看,其三大业务呈现从易到难的特征,征信科技服务最为基础,风险决策需要参与到银行具体业务当中,而信用科技一体化则像是征信科技与风险决策的结合体。


消金界发现,最为基础的征信科技服务一直贡献公司营收最大的份额。


根据其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Q1季度,征信科技业务贡献营收分别为3139.06万元、6033.2万元、10967.2万元、2065.94万元,征信科技业务占各期营收的比重分别97.39%、86.99%、71.1%、64.53%。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在公司成立初期,受制于资源及专业度的限制,也会集中优势的力量拓展较为基础的征信科技服务,也就相应的造成了该业务营收占比较高。


随着经验的积累及资源的增加,也逐渐向拓展其主营业务结构,向技术能力及专业度要求更高的其他两项业务拓展。


相应的,也就使得征信科技服务营收占比有所下滑,不过从营收贡献的绝对者金额来看,征信科技服务依然是营收的“压舱石”业务。起着公司拓展其他业务后盾支持的角色。


随着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行业巨头关注到征信科技的这一巨大的蛋糕,微众信科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言而喻。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尽快拓展除征信业务以外其他两项业务营收规模及营收占比,在更多竞争对手杀向征信科技这一业务之后,难免会冲击其业务。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产品严重依赖数据质量,政策风险难忽视


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为征信产品,也就不可避免要用到各式各样的数据,而公司早期做为9省市银税互动平台的直接参与者,享有天然的优势,能够直接从银税互动平台直接获取中小微企业税务数据。


不过随着“113号文”的出台及发布,要求银税直连之后,公司赖以维持产品竞争力的涉税数据,不再成为公司单独使用的资源,以往通过银税互动平台这种非直连模式下所获取的涉税数据也不再行得通,需要再通过银行这一渠道获相应的涉税数据。


这就使得直连模式下,不仅公司人力成本有所抬升,更为重要的是,会因直接模式多增加一道关卡,而流失部分客户。


同时“113号文”也对直连模式的涉税数据要求部分进行脱敏,虽然脱敏的范围暂时没有公布,不过脱敏数据无疑会影响公司征信科技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业务。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另外,直连模式,使得国内具有同等征信资质的企业同业可以通过与银行的合作,获取相应的涉税数据,进而提供相应的征信报告,而公司以往不通过银行获取涉税数据的模式也不再行得通,也就间接表明公司与竞争公司处于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种情况下,无疑会使得公司所处行业竞争加剧,进而影响公司业务。


科创板IPO受挫,这家蚂蚁投资的金融科技公司,还有哪些隐忧?


因此,透过上述不难发现,征信行业天然受到政策影响的因素特别大。


特别是涉及数据保护层面,因为公司不仅涉及到使用税务数据,同样会使用到客户提供的企业业务数据,还有第三方供应商采集的工商数据、司法数据、其他数据等。


如何保证使用数据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也是B端征信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科技   商业银行   表决权   发行人   公司   隐忧   科技服务   蚂蚁   市委   信用   风险   客户   业务   银行   金融   数据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