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支架集采,对于医药产业有什么影响?

11月5日,冠状动脉支架集采结果公布,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降幅高达94.6%,11月6日,因担忧市场份额调整影响业绩预期,戴维医疗、赛诺医疗、微创医疗等相关个股均应声下跌。


国家医保局表示,随着三批国家药品集采结果相继落地,患者将享受到更多实惠。三批药品集采全国大概能节省539亿元,按照个人支付40%来算,病人支出费用大约可以节省216亿元。


冠脉支架集采,对于医药产业有什么影响?

那么国家集采到底是为什么?是因为医保不够么?


国家推行集采,对于个人和医药企业来说未来有哪些影响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前哨科技特训营的老朋友,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前副会长武滨先生。


武滨先生认为,总体来说集采对于个人和行业发展都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


第一,可以减少过度医疗。


现在很多医疗器械和耗材因为利润空间过高,引发了过度医疗的风险,企业、医院和医生都有过度使用的冲动。通过集采挤压价格空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医疗生态环境,回归理性使用的常态,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过度医疗不仅劳民伤财还增加了很多医患矛盾,国家把价格水分挤下来以后,最终有利于我们医疗生态的净化。


第二,可以促进医药企业提高创新研发能力


从长期看,研发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可以在集采中受益。三批集采中大幅降价的药品大多为不涉及研发成本的仿制药,在很多国家,此类药品都会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换取市场份额。集采最大的意义在于倒逼行业创新,让那些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痛下决心尽早转型,同时也会激发有能力的企业去不断开发高价值的创新产品。


冠脉支架从技术上来说,已经很成熟了没有什么新的突破,它的利润就应该要低一点。集采是为了砍掉中间环节费用,节约医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引导企业创新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第三,解决心脑血管疾病的终极武器不是支架,而是健康管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最近几年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以及医疗器械的研发数量和投资都在下降,简单地理解就是:投资大,效果小,心血管新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上升空间非常有限。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命科学产生了全新的认知。研究发现药物和支架,都达不成解决心血管疾病的这个终极目标,就是效果不理想,就等于说在这些领域去做深度研发,几乎是无解。


那么,心脑血管疾病的解决办法在哪里?


很多冠心病患者以为进行了支架手术,就是进了保险箱,其实不然,要知道,这时候健康管理的征途才刚起步,控制饮食和低强度有氧运动必不可少,不然支架和药物都难以起到什么效果,还会再次堵塞。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对生活方式的管控、长期的健康监控,才能保持心脑血管健康。


国外的很多保险公司,都开发了基于心脑血管保护的项目,比如通过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对用户的生活方式给予提醒和管控。用户带上手环以后,如果不按规定的方式去做,保费就会提高。保险公司就越来越像一个健康管理公司,用户为了更低的保费,会按照要求服药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并倾向于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就会减少。

冠脉支架集采,对于医药产业有什么影响?

所以说,生活方式的改变才是终极解决方案。当我们从产业的角度和人类生命科学的角度看,会发现集采这件事是有利于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患者终极健康目标的。


在科技特训营课程中,我们介绍过大健康产业未来最大的机会,是健康管理,也提过百岁人生已经近在眼前。在不远的未来,每个人都不需要花费很多资金,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利用科技的手段活过100岁。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用实际的行动来迎接这个长寿时代的到来。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会在“前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全球风口”,报名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支架   前哨   脑血管   科技   保费   生活方式   医保   医疗器械   药物   患者   医药产业   医疗   产业   国家   健康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