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技术标准

一套完整的家庭影院体系不光是影音设备、信号处理设备的组合,更重要的是家庭影院声学设计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将设备效果体现出来。

以下是相关技术标准介绍:

1、中频混响(500~1000Hz)

当声能密度达到稳态时,若声源突然停止发声,室内接收点上的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而是有一个逐渐衰变的过程,室内声能密度将逐渐减弱,直至趋近于背景,这一衰变过程为“混响过程”。混响时间为在室内声音已经达到稳定状态后声源停止发生,平均声能密度至原始衰变到其百万分之一所需要的时间,即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所需要的时间。长期工程实践证明,混响时间是目前音质设计中能定量估算的重要评价指标,它直接影响听音效果。

混响时间与丰满度、活跃度以及清晰度等主观音质感受有关。混响时间长,将增加音质的丰满感,但如果这一过程过长,则会影响到听音的清晰度。而混响过程短,有利于清晰度,但如果过短,又会使声音显得干涩,强度变弱,进而造成听音吃力。因此,在进行室内音质设计时,根据使用要求适当地控制混响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空间用途不同的房间应该有不同的混响时间。由于影院对语言听闻清晰度方面的要求是首要的,所以语言听闻要求较短的混响时间,以保证语言清晰度与可懂度。对于有听音乐要求的房间,如Hi-Fi室、卡拉OK等,可以本规范的要求为基础,然后根据不同房间体积的混响时间再上调0.1~0.2s。房间功能较多时,可设置可变混响结构。

2、声场不均匀度

观影区的声压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应大于6dB,最大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3dB。良好的声学设计不仅要保证听众能听到,而且在每个座位听到的响度基本一样。在小房间中,声场均匀度要求房间应具有良好的声扩散处理。

3、背景噪声

安静的背景噪声是音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房间保持安静,才能体验到声轨的每一个细节,音质设计才有意义,否则再好的声音效果都会受到外界噪声的影响。图1为不同NC曲线所对应人的主观感受。

音质设计:家庭影院属私密的空间,更具个性化,因此在使用时更希望不受外界干扰而专注于欣赏。为此,根据实际情况及参考其他国家的设计指标,选择NC-25(噪声源设备正常运转)作为背景噪声限值。背景噪声的控制,需要从房间空气声隔声和撞击声隔声、通风与空调设备消声、管道系统的隔声减震、室内放映播放设备降噪等方面综合考虑。

4、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各频段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应在标准范围内,中频要求平直,低频可略高,高频可略低,但不应超出上下限规定。

因为材料的吸 声量是随频率而变化的,因此混响时间也随频率而改变。混响时间的计算通常采用125Hz到4000Hz的六个频率。精准地还原声轨录制的音色,需要房间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曲线尽可能保持平直,考虑到人耳低频灵明度比高频灵敏度低,同时兼顾吸声处理时高频吸收比低频吸收更容易实现,因此,低频混响时间可高于中高频。

家庭影院声学设计技术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声源   家庭影院   混响   声学   低频   清晰度   噪声   音质   技术标准   频率   房间   背景   室内   声音   过程   时间   数码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