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学家用银培育细菌,研制病毒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啥?重要吗?

美科学家用银培育细菌,研制病毒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啥?重要吗?

文/思思

新冠疫情以来,病毒俨然成为全世界的敌人。特殊时期下,人人谈毒色变,但也有科学家丝毫不惧怕病毒,甚至反其道行之,想利用病毒造福人类。麻省理工的材料化学家就研制出一种用病毒制造的电池,相比于制造微型电池所用的碳纳米管电极材料,病毒组装而成的电极储能效率提升了两倍,能量密度、寿命和充电效率都有所增加。而且生产过程也更加环保,并无电子产品生产的严重环境问题。

巧合的是,近日科学家又开发出一种“吃银”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通过给某种细菌喂银获得更高的发电效率。这些银子一旦进入细菌体内,就像微型传输线一样,可以迅速捕捉到更多细菌产生的电子。据统计,这种细菌能够将其产生的81%的电子送入电极,产生每平方厘米0.66毫瓦的功率。这是目前微生物电池最高功率密度,这一突破有可能帮微生物发电落地。

除了传统的水、火电,近些年,风电、光伏、核能等新型发电方式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得到了国家的大力发展。那么,相比于这些发电方式,微生物发电在产生能源的同时,还可以轻松解决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难题。而且生物资源的利用,其效率肯定远大于机械。一旦取得技术突破,其质变的过程可能超乎想象。这也是很多前沿科学家对于微生物发电一直痴迷的重要原因。

本文,我们就来看一看,充满科技质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看看其发展如何?又受到了哪些瓶颈的制约。全文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min,感谢您的阅读。

美科学家用银培育细菌,研制病毒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啥?重要吗?

1、什么是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不仅仅是简单的电池,还是一种生物电化学系统,其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在特定的催化剂辅助下,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同时产生电能。在解决发电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环境问题。

因为具有降解废水和产生电能的双重优势,微生物发电技术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在国际上,利用微生物发电的技术被称为MFC技术。

MFC是以微生物为催化剂氧化有机物及无机物并产生电能的装置,主要包含阳极、质子交换膜、阴极、产电微生物、电子受体,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在阳极室内,产电微生物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为营养物质,在代谢的过程中释放电子和质子。电子通过细胞内电子传递链转移到细胞膜上,再经过收集通过外电路转移到阴极。与电子受体及穿过质子交换膜的质子发生还原反应,形成完整的电化学过程。描述过程需要的专业名词众多,但这个过程,却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美科学家用银培育细菌,研制病毒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啥?重要吗?

2、微生物电池的瓶颈在哪里?‍

既能解决环境问题,又能解决能源问题,看起来非常完美的微生物电池技术为什么没有得到普及,甚至时至今日依然在实验室阶段呢?这是因为,微生物电池技术也有着自己的瓶颈。虽然发电原理清晰,但产电效率低是限制MFC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也是微生物电池的最大瓶颈

具体来说,产电性能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MFC构型

MFC的构型目前主要分为单室、双室、堆栈三种类型。其中,单室成本最低,配置相对简单。但也容易引起质子带电进入阳极影响微生物活性,致使单室MFC经常发生电解质酸化,发电效率低下。

双室的MFC阳极和阴极由质子交换膜隔离,虽然不会有酸化的问题,但因为阳极和阴极距离远导致内阻增大,发电效率也不高。并且两室的维护成本和操作复杂性大大提升。

堆栈的MFC本质上并无法避免上述问题,不过是两者的综合,目前还在不断地探索中。

(2)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主要是阴阳两极的材料。

阳极作为微生物的载体,不仅需要接收微生物产生的电子,还要保证高效率的接收。是产电能力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所以,阳极的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目前多为碳布,石墨等,如何找到一种导电优异、电阻极低、生物相容性强的阳极材料,是科学家要突破的一个难题。

阴极材料具有高的氧化还原电位,虽然大部分阳极材料都可以做阴极,但寻找导电性强、机械强度高、造价低廉是另一个需要突破的难点。比如目前常用的碳基材料,就有内阻高、延展性差的问题。

(3)阳极底物

阳极底物是整个微生物电池中,影响产电性能最大的关键维度之一。目前,实验室常用的阳极底物为醋酸盐、葡萄糖以及各种废水。不同的阳极底物,对微生物的影响不同,其利用率和降解程度区别也非常大。这在很多实验室中都非常保密的核心秘方,也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重要参数。

(4)阳极微生物

目前的阳极微生物电子传递分为两种,一种是微生物自身产生的中介体实现电子转移(如绿脓菌素),一种为将电子从细胞直接传输到阳极的纳米导线。目前,阳极微生物包含纯的细菌菌株和混合培养细菌菌株。混菌型MFC的发电性能优于纯菌型MFC,大量细菌存在容易生长出优势菌种。

因为是微生物燃料电池,温度、pH、底物浓度不同的参数都会直接影响阳极微生物的产电效率。调节MFC的内环境稳定,也是微生物燃料电池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5)质子交换膜

PEM(质子交换膜)是阴阳两极的分隔材料,避免电子受体的反扩散,阻挡其他离子在两室之间转移,提高库仑效率,减少阴极室中氧气流向阳极室,确保高效和可持续的运行。质子传导率低,费用高的PEM不仅影响MFC的发电性能,而且频繁更换新膜导致MFC的运行成本增加。因此,MFC对质子交换膜的质子传导性和防污性有较高要求。

美科学家用银培育细菌,研制病毒电池,微生物电池是啥?重要吗?

3、微生物发电‍还遥远吗?‍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兼具污水降解和绿色发电两项技术特点,可以大规模地应用于污水处理,而产电效率低下是目前MFC主要的最爱的瓶颈。未来,MFC需要不断优化系统组成,如电极材料、产电微生物、营养物质、构型及电子受体等。

随着MFC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发展,微生物发电技术已经不再遥远,MFC技术不仅可用于污水处理及能源回收,还可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监测污水指标;在极端地区,MFC技术可以修复地表水及土壤;甚至作为可穿戴电源,提升士兵作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微生物   细菌   构型   电池   质子   受体   阴极   阳极   电极   瓶颈   燃料电池   效率   病毒   材料   科学   电子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