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日前,只需要一张正脸照,就可以“玩转经典影视片段”的AI换脸应用某APP火了。

此APP主打生成“换脸影视剧”,用户只要上传一张自拍照,就能把影视剧或网络视频中的人物换成自己的脸。比如,小仙女们可以和“现男友”同框,让他给你遮太阳: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而男生们,则可以秒变吴彦祖: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操作简单、换脸逼真、还能圆一把明星梦,引发网友们纷纷尝试。只不过事实往往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通过实测发现,此APP的换脸步骤十分简单。以视频换脸为例,用户可以任意选择感兴趣的视频素材和要替换的角色,上传一张正面照或直接拍照,并等待视频自动生成即可。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在此APP软件中,视频素材大多以影视素材为主,不仅有《孝庄秘史》《金粉世家》等经典影视作品,还可以搜到《东宫》、《知否》等热播剧。另外还有MV、搞笑、“名场面”、 “爱豆同台”等分类。不少用户在使用此APP制作换脸视频之后,还将视频上传至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分享。

诸如此类的换脸视频在网上随处可见,还有一些类似的视频曾引发广泛关注。今年2月,一段通过“AI换脸技术”修改后的《射雕英雄传》片段在网上流传,视频中原由朱茵饰演的黄蓉被更换成杨幂的脸。此外,还有“李现洪世贤换脸”、“黄晓明换脸”、“冯提莫换脸赵丽颖”等换脸视频也曾大受网友欢迎。

争议:我的“脸”到底被拿去干嘛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才过了大半天网友们对此APP的态度就从追捧变成了担心,打算卸载这款APP的也不在少数,而使大家态度180度大转变的是此APP备受争议的用户协议。有用户发现此APP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都是默认同意的状态,没有勾选按钮。也就是说用户只要想使用此APP就必须同意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全部内容。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此APP截图

看不懂没关系,知名微博法律博主@法山叔给出了“说人话版”解释:

1、此APP涉嫌过度攫取用户授权,让你在无形中将自己的肖像权拱手让人,以后你的脸将完全有可能被别人随意使用,变换;

2、此APP并未获得换脸明星们的肖像权授权,你变脸涉嫌侵权,但当明星认为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此APP将完全有可能将法律的锅全部甩给你,让你自己承担侵权苦果。

也就是说,用户玩着玩着无意中就泄露了自己的隐私,日后还可能还为此背锅。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法山叔 微博截图

问题来了用户在注册时是否明显了解过这一协议?

答案是显然没有。

小编体验后发现,整个注册过程中对上述条款并没有明显提示。而想要找到这份用户协议需要自行在“我的作品“中点开头像,才能找到。

这份风险几乎就是被换脸快乐淹没了。另外,用户可以上传未经肖像权验证的照片这里的肖像权验证是指进行自拍认证,每张未经验证的照片有10次在此APP上换脸的机会。

也就是说,除了公众人物以外用户可以上传别人的照片。

AI 换脸视频有可能破解刷脸支付吗?

“此APP 可能很危险的… 别看你今天玩得开心,过段时间就有可能你的支付宝被盗刷脸了?不过这事儿很难怪 此APP,谁让你认知浅薄了呢?”8月31日,李笑来在微博上这样说到。

质疑此APP存在信息泄露风险的不止李笑来,“有手机号,有面部图像,通过技术合成,犯罪分子可以替你和你的家人通话。”有网友在使用此APP后这样评价。

外界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从此APP的产品形态来看,在App手机实名注册的情况下,用户需要进行FACE ID的上传和存储,而且考虑到用户要进行社交分享,这就很可能存在隐私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支付宝公开回应称“目前,网上各类换脸软件有很多,但不管换的有多逼真,都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也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测,来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能有效地避免各种人脸伪造带来的身份冒用情况。此外,在进行人脸识别后,部分用户还需要输入与账号绑定的手机号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

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用换脸软件盗刷支付在技术上不可行。

虽然在技术上,换脸盗刷支付不可行,但是做人嘛,还是要处处小心,毕竟,“刷脸”本身就存在了巨大的风险,便捷性和安全性不可兼得。

首先,网络空间存在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在2016年的时候,德国纽伦堡大学发表了一篇face2face的论文,从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远程用模拟他人人脸进行身份认证。也就是说,黑客根本不需要你的人脸生物特征数据,就可完成人脸进行身份认证。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依靠技术破解身份认证

其次,高仿模型可以骗过人类识别安全系统

在刷脸支付的想法被提出时,就有人调侃:“整容了这么办?”“毁容了怎么办?”“双胞胎怎么办?”“人皮面具怎么办?”。虽然这只是网友的调侃,但其中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在2016年,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技术团队依靠照片进行技术处理之后,建成了人脸3D模型,然后利用这个模型去测试人类识别系统。测试的结果让人惊骇:80%的人类3D模型骗过了系统的检测。也就是说,一旦犯罪分子使用高仿人脸3D模型,或者间谍电影中的人皮面具,那么,很可能将轻松骗过现在的人脸识别系统。

某APP一夜刷屏引发安全争论,你的钱包还是交给虹膜识别最可靠

人脸3D模型

总而言之,任何技术都有其适用场景,不能因为方便而不顾安全隐患,特别是在存在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在开放的网络空间、银行开户和大额支付等高安全级别场景,不宜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认证,否则将引发系统性风险。

那有人又要问了,既然人脸识别存在一定风险,有没有一种生物识别的方法,即安全又便捷呢?有啊——虹膜识别!

一个眼神确定你

虹膜纹理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的特征,每个人每只眼虹膜纹理结构独一无二,多样性达到2的263次方,出生后6-18个月即稳定,终生不变,除非眼部外科手术。而且瞳孔缩放、震颤引起虹膜纹理变化,不可伪造,不可复制仿冒,因此,虹膜识别成为目前最为精准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识别同卵双胞胎。

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对比虹膜图像特征之间的相似性来确定人的身份。它是唯一一个能从外面看到的内部器官,不会像指纹一样存在磨损问题。2001年5月到10月,受英国政府通信电子安全组CESG(Communications Electronics Security Group)委托,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通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对虹膜、人脸、指纹、静脉等各类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作了分析比较并在实验结果中公布:虹膜识别是“最精确的”、“处理速度最快的”以及“最难伪造的”。

第三代身份证有望加入虹膜信息

目前,虹膜识别已经被应用在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企业安全和个人安全等众多领域。而2018年4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嫌疑人员进行盘问、检查、传唤,可以提取或者采集肖像、指纹、虹膜图像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和血液、尿液、脱落细胞等生物样本,并留存其签名。 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可以通知了解有关情况的人员到公安机关或者其他地点接受询问。

《中国银联生物认证技术指引》(新编)也从技术框架、安全体系、软硬件要求以及接口数据四个部分对线上与线下交易的生物识别认证技术作指引,技术框架包括对当前市场主流的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三大生物识别产品与应用作统一的标准规范,并对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的扩展与应用预留技术支持,便于日后可以更简单和快速的接入其他生物识别技术。

移动支付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指纹和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认证级别的安全还不及虹膜的万分之一。而且在支付认证方式上,用户不仅要安全还有简单便捷的诉求,移动端交易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输入密码、用指纹或者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支付能免除用户忘记密码的尴尬,同时用户完全可以在不用拿下帽子、口罩、手套的情况下完成支付,满足懒人的需求。相信未来,智能终端的安全支付,非虹膜识别莫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虹膜   肖像权   指纹   钱包   也就是说   模型   特征   风险   上传   生物   简单   照片   网友   用户   技术   科技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