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和马久越老师一起"聆听中国"......

我在家电论坛是一个老会员,网名“巴莫贝”。

我们和马久越老师一起

去年因为疫情,《无他》的主创团队做客家电论坛体验中心,未能邀请烧友到场。后来看了吴彤版主制作的视频实况,遗憾了一年。所以,这回(2021.8.28)请来马久越老师和各位烧友分享他作曲的《聆听中国·月舞》、《聆听中国·精灵》、《上善若水》、《怜香伴》、《白蛇传》与《音乐·诗经》,自然不容错过了。

我们和马久越老师一起

体验中心的活动,从来没有虚头巴脑的东西。吴彤总版主以“马久越老师欠北京烧友一个人情”打开话匣子,马老师则对以“广东烧友很多,更注重器材,北京烧友更注重音乐内涵”。《天上人间》(非彼天上人间),新民乐,《聆听中国1》,丹麦音响厂商,芝加哥交响,CCTV4,跨界音乐,新音乐,筹划一年多,黑庄户的北京音响节……很快,宾主对答切题,众人心领神会,气氛融洽。

重点当然是马老师的作品。听得比较多的是3张玻璃CD《音乐·诗经》、《聆听中国·月舞》、《聆听中国·精灵》和1张HQⅡ《白蛇传》。每播放一两首曲子,马老师则讲一两段创作心得。有几点我感受较深:

一、马老师说方锦龙(《音乐·诗经》主奏)是个玩家。这也和我三个多月前在国家图书馆听方老师的现场演出时留下的“老顽童”印象一致。其实,别看马老师在CD小册子里的照片耍帅、逼格满满,面对面接触,也是一个十分随和、真诚、说人话的人,颇有娱乐精神,也是一个玩家。马老师曾是黑豹乐队成员,拉二胡玩键盘,摇滚、爵士、古典,什么都喜欢。出国演出时,见乐队在台上玩得开心自己没事,也上台去打击乐啊,键盘啊,唱啊。

二、15年前马老师以《聆听中国·月舞》名震发烧界唱片界音乐界,在我这个8小时外听音乐娱乐身心的外行看来,其成功的密码是:跨界融合。时空的跨界融合、地域的跨界融合、艺术门类的跨界融合、审美趣味的跨界融合。他在《白蛇传》中甚至用了巴赫的大提琴曲弥撒曲等,而毫不违和。他自己说“重新解读老祖宗”,我则想起一句高大上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马久越老师一起聆听的中国,是传统的更是现代的中国,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国。

我们和马久越老师一起

主持人吴彤让参与的烧友分享了马老师的一个梦:半梦半醒之间,“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一个旋律挥之不去,孕育了《精灵》。唱片内外,马老师激情哼唱,我们也入梦了:一个遥远的梦,一个至今激荡澎湃的梦。

三、马老师纠正了我等发烧友的一个天大的错误:《聆听中国》系列唱片被有意的加入了发烧音响效果的元素(类似《1812序曲》加入炮声),或多或少有迎合我等发烧友消费者的成分。看得出来,马老师对此非常不认可:“没有要什么我给什么。我就觉得这样舒服,否则硬加一些低频会空洞。”从马老师对传统民乐缺乏低声部、几乎都是主奏乐器等等认识看来,《聆听中国》的曲风来自他的音乐美学。当然,他先写低音,注重高中低的平衡,内容的丰满、多样,作品的结构、层次的丰富性等等是和大多数音响音乐发烧友的审美偏好天然契合的。

四、自从几年前在论坛体验中心第一次听到《聆听中国·月舞》后,我就成了马久越作品的粉丝,唱片张张必收,连天艺唱片的其他CD也拓展了不少。这次吴彤版主也顺带推广了一下演示器材、玻璃CD、HQIICD。其实,三十多年烧龄,我对器材的热度已经消退,只有对音乐的欣赏依然。不过,既然大家在论坛里众说纷纭,我也说说我的听感:玻璃CD的密度、清晰度等的确优于HQIICD。因为已有普通版,这回现场签售中我只抢了1张HQII的《聆听中国1》的15周年纪念版。回家对比,HQII的透明感、润泽度明显优于普通CD。早知如此,其他几张唱片也应该一步到位收HQII版。

我们和马久越老师一起

五、两个半小时过得太快。我等发烧友对马久越老师对天艺唱片都很期待。《怜香伴》、《白蛇传》两部新作体现了他们对雅部昆曲的重视,那花部乱弹呢?西方古典音乐芭蕾歌剧CD唱片BD光盘版本汗牛充栋,而我们的民族音乐戏曲艺术高品质影音产品则严重匮乏!我现场观看过的黄梅戏演唱会《唐诗宋词》、交响合唱戏曲《穆桂英挂帅》等一直绕梁不绝,真心希望有发烧唱片公司关注。当然,也期待不是要什么给什么的马老师带来惊喜,再次引领潮流,引领消费。

虽然不知道下一张唱片是什么,但敢肯定的还是——聆听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中国   发烧友   白蛇传   民乐   诗经   天上人间   北京   音响   唱片   器材   版主   精灵   玻璃   老师   数码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