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创达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

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自然语义处理是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三大基础技术,其中计算机视觉的产品化、商业化潜力及市场规模最大。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其为基础的视觉人工智能已经成功渗透到工业制造、消费电子、交通物流和社会管理等多个传统行业领域,在诸如电子支付、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里视觉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主要的技术门槛和竞争热点。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有两个必要条件:优质的数据和有效的算法。本项目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基础,以工业质检为业务拓展方向,目标是扩大公司在人工智能产业上的业务规模,实现新的增长。

中科创达南京雨花研究院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由两个子项目构成,分别为:(1)计算机视觉技术研发项目。目前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以光学镜头和专用数字图像处理(ISP)芯片为主的“数字成像”技术的演进已经遇到瓶颈,以软件和算法为主的“计算成像”(ComputationalPhotography)成为趋势。本项目针对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难题,研发并建立以传统图像技术结合 AI 算法的“计算成像”平台;(2)工业质检技术研发项目。目前在工业质检领域,面临产线环境和缺陷类型多样的挑战,如何解决算法通用性的问题是难题。本项目将研发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垂直算法平台,瞄准算法的有效性。

2、项目必要性

(1)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竞争角逐的阵地,本项目的实施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

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也正抓住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契机。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创造新的强大引擎,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我国正处于新常态的建设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提出“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2017 年,人工智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众多省市陆续对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作出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已成为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

本项目主要针对计算机视觉及工业应用领域的视觉 AI 技术进行开发,是实现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具备实施的必要性。

(2)本项目的实施在于解决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计算机视觉和工业质检这两个方向的技术发展上,目前都存在挑战和瓶颈。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以光学镜头和专用数字图像处理(ISP)芯片为主的“数字成像”技术的演进已经遇到瓶颈,以软件和算法为主的“计算成像”(ComputationalPhotography)成为趋势。而在工业质检领域面临产线环境和缺陷类型多样的挑战,如何解决算法通用性的问题是难题。

本项目将解决上述两个难题:例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本项目将研究用 CPU、DSP 和 NPU 装载软件和算法来实现和增强硬件 ISP 芯片的功能,建立以传统图像技术结合 AI 算法的“计算成像”平台。在工业质检领域,本项目研发多种类的缺陷检测光源、高精度微小目标检测算法、随机噪声模拟算法、泊松表面重建算法,构建工业质检算法通用平台。

因此,本项目的实施是提高公司既有业务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必要储备,项目完成后将有力提高公司技术水平,推动公司业务发展。

(3)本项目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技术水平,是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

软件行业的壁垒在于核心技术的延展性。公司由手机操作系统业务起步,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公司的业务领域也逐步拓展。2013 年公司涉足智能汽车业务,至今已完成从手机端向车载端业务延伸的重要布局,未来将继续深入拓展物

联网端业务。从公司业务的演进方式来看,技术的深层次以及前瞻性开发是公司扩大业务规模的核心要素。

随着源源不断的新业务领域的开发,涌入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技术将迎来一场新的变革,公司在此背景下的研发建设将是保持公司行业地位的重要途径。并且,视觉结合 AI 形成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成为整个科技产业的最主要构成之一,当前良好的技术积累将为公司业务的飞跃提供有力的支撑。本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在计算机视觉、工业质检等领域积累新的技术优势。

3、项目可行性

(1)国家政策高位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本项目实施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体系已基本成型,形成了中央与地方的联动效应。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 年 11 月工信部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工作方案》,2019 年 8 月科技部发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工作指引》,均在鼓励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并提供了较为系统性的指导。

同时,各省市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人工智能政策,如北京市发布《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发布《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江省发布《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行动计划(2019-2022 年)》;江苏省发布《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地方政府不断强化当地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本项目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在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长期积累奠定了本项目的技术基础。

公司长期注重技术研发的投入,在计算机视觉方向上,通过实施大量客户项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 3A(自动对焦自动曝光和自动白平衡)、HDR(高动态范围图像)、EIS(电子防抖)、NF(降噪)及 Bokeh(虚化)等,同时积累相当丰富的图像调优和测试经验。

在工业质检方向上,公司已经实施了液晶面板缺陷检测项目,已经具备了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平台,包括基础算法库、Auto ML 工具、训练平台和算法部署引擎。在核心的算法库中已经具备分类、分割、对象检测、回归定位、图像预处理和模板匹配等基础算法。基于这些积累,本项目将重点开发多种类的缺陷检测光源、核心算法(高精度微小目标检测算法、随机噪声模拟算法、泊松表面重建算法)和工业质检算法通用平台等。

(3)多年的拓展使公司具备良好的业务基础。

公司扎根于人工智能和视觉智能领域,在成像技术和图像处理方面,公司从2010 年开始就以良好的客户反馈,支持了众多国内知名品牌手机的图像优化算法、图像调优和图像测试,具有良好的客户口碑。在工业质检方面,公司从 2018年开始布局工业人工智能的算法研究,研发液晶面板缺陷的图像预处理算法、缺陷分类模型和产线缺陷数据管理操作系统等技术。因此,多年的项目经验及客户积累为本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业务基础。

(4)公司的全球化布局战略为本项目打开国外市场提供了坚实基础

公司持续推动全球化扩展战略,分子公司及研发中心分布于全球 25 个城市,在地域上已经覆盖美国、欧洲、印度、东南亚、日本、韩国等重点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客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技术服务和本地支持,已构建起全球化的软硬件服务能力,可以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为全球客户提供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视觉与工业质检算法及解决方案等服务,公司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4、实施主体及项目投资情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南京旭锐软件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的建设投入包括建造及装修研发办公场地,购置各类软硬件设备,以及研发费用支出等。本项目预计建设期为 3 年,项目总投资 51,362.90 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 37,260.59 万元,其余所需资金通过自筹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目的   人工智能   南京   新一代   质检   建设项目   算法   研究院   图像   视觉   领域   业务   计算机   基础   项目   工业   技术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