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看高科技领域中国的差距与不足

立刚快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辛国斌13日在“2018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表示: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32%在中国为空白,52%靠进口,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高档数控机床、高档装备仪器、运载火箭、大飞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

多视角看高科技领域中国的差距与不足

对于这样的一个表述有很多不同的解读,我还看到有些敌视中国的货在转,原来中国并不强,他们觉得又可以讽刺和嘲笑中国了。

这里我做一个分析,说说自己的看法:

1.做事的部门和搞宣传的部门不同,说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数据,有调查研究的结果,到底怎么个情况,摆在那里。一个做实事的部门,如果搞不清这些,如果在浮夸,那就不得了,这就会对决策造成负面影响,就会形成决策的失误。很高兴的看到,中国做实事的部门并不是在表功,在沾沾自喜,对于格局和我们面临问题是非常清楚的。其实工信部对于我们制造业的判断,从来没有受到什么舆论影响,一直是实实在在的,我记得工信部部长苗圩以前表述我们工业制造水平,也是非常低调,把中国排在一个较后的位置。

其实我觉得工信部对于中国制造的水平,不但没有拔高,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是压低的,这道理很简单,这种情况,才会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支持,说我们干得足够好了,国家还有必要给政策支持吗?

无论宣传部门调子多高,做实事的部门脑子是清醒的,这就是国家之幸,这也是会实在做好的基础。

2.找出差距,就是努力方向,在很多核心技术与关键领域,我们一定不能受制于人,这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一个是国家投入,另一个是企业投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社会上还存在很强大的麻痹思维,或是影响中国创新的思想。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要在核心技术有所作为,要通过国家主导做点事情,总会在经济学家们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的尝试进行撕咬,做大飞机,做高铁,做TD-SCDMA标准,搞北斗卫星系统,这些人从来没有放过,他们那个时候会说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市场经济就应该买成熟价格便宜的。中国搞TD-SCDMA标准,这是国际标准,大量的公知和经济学家群起撕咬,认为这个标准不是和国际通用,不应该自己另搞一套。

很多年以来,这种思维在社会上很有市场,只要自己下决心搞点什么,尤其是在政府主导下,没有一件事能在舆论上得到经济界和广大民众支持,只要中国搞的,就是坏东西,只要是国企参与就是有原罪,经济学家、媒体、网民从来就是自觉站在中国自主创新的对立面,抹黑、抨击、撕咬中国的自主创新。要下决心发展就骂,发现有差距就讽刺,这是多年来的基本氛围。

今天这些经济学家、媒体人和网民是不会悔改的,但是看到差距,政府的决策层会更多的下决心进行支持,下决心在这些领域有所作为,这对于中国实力发展,对于中国的高科技是一件非常好的好事。

3.对于这样的一个数据,也要看到另一面,全世界的经济就是一个融合的经济,不可能一个国家,把所有的产业,所有的产品都做了,我们是大国,不能受制于人,核心的技术确实在突破,但是我们也要接受有些产品我们也要进口,什么都不进口,一切都自己做了,那你就成世界的公敌了?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那个我们传得非常多的圆珠笔都是中国做的,但是我们做不了圆珠笔芯,其实这个圆珠笔芯是高技术吗?不是,这个产业是一个生态链,有国外企业一直做圆珠笔芯,质量很好,价格也便宜,也不卡我们脖子,大量供货给我们。我们就买人家产品,有什么不行?结果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也要自己做,把人家企业搞死了,人家不恨你,谁恨你?这既不关系国家安全,又未必成本降了多少,还把自己搞成公敌。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并不是生存之道,共赢才是生存之道。

所以有些产品需要进口,也是需要理解的,不是把一切都弄成中国制造,这是一个最佳状态,一些并不是被人卡脖子领域,我们也需要接受别人的产品与技术。

相信看到中国在不少领域还是空白,许多核心技术还需要进口,有些平时懒、笨、贪的网觉得又有嘲笑社会的谈资了,我相信,实业领域更会将其看成机会,会做更多的投入和布局。真正能看清实在的差距,是一件好事。​​​​

立刚科技观察—————————————

☞本文来自知名科技自媒体《立刚科技观察》,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

☞读者可以在百家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新浪微博,一点资讯、腾讯企鹅号,博客中国等各大专栏看项立刚的文章更新。

☞欢迎关注我的《立刚科技观察》微信公众号:xiangligang1,如果觉得本文不错,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商务合作请加微信号1350136907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高科技   中国   差距   领域   笔芯   受制于人   公敌   高档   实事   经济学家   视角   部门   国家   数码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